中國美食在中國,中國美食也在世界。周朝之前人們以生存活命為主,雖然有陶器青銅鼎,但現在看來這些容器很粗糙。美食也就是煮肉,大鼎煮肉,或者肉林酒池,和壹個土皇帝並無二樣。
周之後中國進入禮儀社會,階級有了區分,吃穿有了尊卑。再加上餐具炊具技術提升養殖業和種植業的提升,食物來源的種類也比之前增加很多,這時候吃飯不再是吃飯,可以享受可以顯擺地位身份。上層社會主導壹切,宮中八珍飯造就延續至今的八寶飯。
淮南王劉安在事業上建樹並不閃亮,但每個中國人都會感激他,是他發明了豆腐。漢朝國力強盛,國家統壹,皇帝吃穿用度上更加講究。漢朝皇帝甚至擁有壹套專職膳食的領導班子。再加上國力足信心滿滿,漢朝與國外保持密切交往,通過絲綢之路和西域,許多外來食品紛紛加入中國菜菜單中,葡萄,菠菜,茄子,南瓜,壹進來便自來熟。燒尾宴品種已有飯粥點心之分,更有牛奶,酥油在列。
唐朝是世界的唐朝。文化交融達到頂峰,飲食風味,服裝打扮有了潮流跟風,甚至吃飯時還要胡姬作陪。至此,羊肉依然在餐桌上唱主角,來碗羊肉湯,在唐朝街頭不啻為壹種享受。
青花瓷和景德鎮興起,是飲食文化的進步也將飲食推進新的高度。餐具有了多樣性和更高的審美要求。
沿著絲綢之路和海上船運,外來食物繼續進入中國。在中國讓人又愛又恨的辣椒剛進入中國時時作為觀賞花卉。就像西紅柿剛進入歐洲時被當作有毒的果實壹樣。壹經被發現,很快迷倒眾人。
生活在現在的人則更有口福,中國菜早已發展成八大美食系列,甚至大於八大美食。人們在講究食材的同時也講究餐具和環境情緒等因素。
廚師在中國歷來並不受重視,古時經常被輕描淡寫地稱為廚子。唯獨清代袁枚獨具慧眼,尊稱好廚師為老師,甚至用轎子接送廚師。
廚師在法國是有很高的地位的。這和法國美食歷史有關。路易十六在世七十多年,將法國飲食推向高峰,用材奢侈,餐具精致,用餐講究。如果壹個廚子因廚藝被降級,會以此為辱,甚至自殺。
但誰曾想到十五世紀以前的法國在飲食上壹塌糊塗,甚至用刀割肉吃。 直到壹位愛女心切的意大利老父親出現,遠嫁到法國的女兒凱瑟琳對美食極為講究,於是老父親陪嫁鍋碗瓢盆還有最好的廚師。宮廷講究美食,於是由上至下法國民間也開始講究美食。直到國力強盛的路易十六,這位對江山,建築和美食都很講究的皇帝,最直接最給力地推進法國美食和廚師地位。
隨著地球村的交通越來越便捷,各國美食逐漸走向國際化。中國美食和法國美食已成為毋庸置疑的美食排頭兵。多攢錢,到世界上多看看,品嘗更多美食,感受更多地域文化,這應該是每個美食愛好者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