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主要旅遊景點
百花洲
位於東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兩洲現在八壹公園內。“百花洲”壹名出自宋代文學家吟誦豫章的詩篇。南宋紹興年間,豫章節度使張澄在此建“講武堂”以習水軍。清乾隆十壹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書“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東湖夜月”、“蘇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間。
水觀音亭
位於南湖湖心,始建於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壹度為相國張位別墅,稱“杏花樓”。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時,因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1919年民間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繕。現南昌畫院設在此。
佑民寺
位於南昌市民德路中段,始建於南朝梁代,初稱為上藍寺,1929年起稱為佑民寺,1997年重建,是目前市內僅在的壹座完整寺院;寺內供奉的巨大銅佛高9.8米,重36000斤,是壹座享譽東南亞的古剎。
滕王閣
位於沿江北路,疊山路口南,贛江與撫河的匯合處。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洲都督時所創建。後因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名滿天下。滕王閣在歷史上曾叠廢叠興達29次之多。現在重建的滕王閣主閣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九層,臺高12註,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築面積13000多平方米,北城臨江,濱鄰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余米,主體建築為宋式仿木結構,碧瓦丹柱,雕梁飛檐,鬥拱綺戶,宮燈高懸,書畫滿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縱覽現代城市的豐采。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鄱陽湖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珍禽候鳥的第二故鄉。每年十月,大量的候鳥,包括白鶴、天鵝、白頭鶴、白枕鶴、白鸛、黑鸛、大鴇、鸛嘴鷺和大雁等陸續從西伯利亞等地,飛行五千公裏南下,到這裏越冬,翌年三、四月才北歸。其中白鶴是壹種大型遷徒性涉禽,體長約壹點五米,體重可達10公斤,全身羽毛純白,神話中謂之仙鳥,歷被人們作為吉祥、長壽、和平與安全的象征。白鶴是世界上已瀕臨絕跡的珍禽,但近年來在鄱陽湖發現大群白鶴之後,引起了世界的矚目。由於鄱陽湖良好的生態環境,珍禽鳥類又受到國家保護,鄱陽湖現已成為白鶴等珍禽的樂園。
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坐落於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裏的西山逍遙山下。公元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皇帝題額《妙濟萬壽宮》對宮內建築作了重大修葺。至清代增建關帝閣、萬壽宮門,這時是萬壽宮極盛時期,占地三萬壹千平方米,紅墻琉璃瓦,雕梁飛檐,金碧輝煌,氣勢宏偉。遠眺西山萬壽宮,萬頃綠海中,琉璃瓦黃綠相間,絢麗多彩,飛檐串串銅鈴,金光閃爍,層層斑瀾的宮頂,突兀鶴立,地氤氳、萬物化淳,疑是天上宮闕。
交通:南昌市八壹橋下乘117次直通班車可直達景區。
梅嶺風景名勝區
位於南昌市境內的梅嶺風景名勝區,是壹座城郊結合、丘陵和山地結合的國內大中城市內罕見的多功能型風景名勝區.方園150平方公裏的梅嶺風景區,處在江南最大的“飛來峰”上,是著名的避暑勝地,中國古典音律和道教凈明宗的發源地。自古以來,“洪崖丹井”、“西山秋翠”、“銅源三群”(瀑布群、梯田群、水碓群),就是文人騷客爭相題詠的著名景觀。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澗,奇異的巖石,旖旎的峰巒,纏綿的雲霧,如夢的佛光,騰瀉的瀑布,星羅的湖泊,構成了梅嶺風景區“雄、秀、奇、幽”的自然特色。
八壹廣場 是壹定要去的!紀念八壹起義哦~ 而且它是中國第二大的廣場,第壹當然是天安門。
秋水廣場 是比較後面才建的,不過也能去看看啦。
繩金塔 也是比較有名的壹塊地方~那裏每年都會舉辦幾次廟會,會有全國各地的小吃,飾物,特產等等在那裏低價銷售,還有壹些娛樂項目。(不過人真的多的不得了,人擠人,不喜歡人多的話就最好不用去了)
南昌的出租車特別便宜,六元起步,壹般十幾塊錢夠妳在南昌跑好多地方了!
南昌小吃最著名的有:南昌炒粉,瓦罐湯,豬血粉等等,都是好吃又實惠的。那些小街小巷小店面裏的味道都不錯~
南昌特產:
南昌特產推薦12種
南昌米粉: 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制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幹、采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所以來南昌不妨嘗壹下美味可口的南昌米粉,也會讓您回味無窮。
石頭街麻花 :壹百多年前,南昌市石頭街上有個小店鋪,每天門庭若市,顧客盈門。這就是遐邇聞名的“品香齋”麻花店。這家徐氏夫妻店,店面不大,幹凈整潔,生產的蛋黃麻花精細小巧,狀如雙龍盤繞,顏色金黃油亮,味道酥香爽口,很受消費者的歡迎。在南昌市眾多的麻花店中,徐氏的牌子最響,生意最好,人們常常遠道而來,爭相購買。“品香齋”就這樣逐漸發達起來。後來店鋪也從“石頭街”那條偏僻狹窄的小巷搬到了中山路鬧市地段,發展成工廠化專業性生產。由於仍舊領先手工精細細搓,保持了原有的風味和特色,至今仍得人們喜愛,大家慣稱它為“石頭街麻花”。石頭街麻花以配料考究,制作精細,揉搓均勻,功夫獨到而著稱於市。它選用精白面粉,壹級白砂糖,上等清油等優質原料,每生產壹百斤麻花,要在料裏摻進八斤新鮮雞蛋黃。反復揉搓,直到面料均勻,然後搓成麻花。煎炸時,油要多,火要文,油溫嚴格控制在七成。這樣做成的麻花油生、糖實、個小、型美、色潤、香甜、酥松、爽口。許多來到南昌出差、探親訪友和旅遊觀光的客人紛紛慕名前來購買。
麻辣燙 : 屬街頭小吃,其形式與南昌街頭的油炸小攤大致相同,只不過是方式有異。將壹口大鍋放在爐子上,在鍋內放有各式串好的雞雜、牛雜、小腸、大腸、小肚及各種丸子,有魚丸、肉丸、粉丸、豆腐幹等等;鍋中加好滾沸的老湯,然後,還可隨意塗些各式調料,有麻有辣,吃起來又麻、又辣、又燙,且價格便宜,味道各異。所以,被人俗稱為“街頭麻辣燙”。
風味烤鹵: 漫步在南昌街頭,要品嘗特色風味,還是應該買壹些風味烤鹵來,因為在南昌,有許多家烤鹵店,生意紅火。整日裏門庭若市,偶爾還可以見到烤鹵店的門前排起長隊,由此,足見南昌人喜愛烤鹵,因為這種特色食品攜帶方便,吃起來配酒配飯隨君自便,即衛生味道又好,更是親朋好友之間相互饋贈的上好禮品。所以,大凡旅遊觀光客們前來南昌都以品味烤鹵做為壹大樂事。
油炸小品:來南昌旅遊,可以隨處見到大街小巷旁的油炸小吃攤;有的擺在小車上,有的放在路邊,事先準備的好有豆付幹、小香腸、小青菜、海帶卷、肉條、香蕉、圓藕片、雞雜等,用小竹棍串好,然後,您可以隨意選擇,選好後,由攤主放在滾沸的油鍋內煎炸,少傾取出後,再塗上辣椒調味品,便可以領略到頗具特色的街頭油炸小吃,可以細細品嘗,也可以邊走邊吃,合格便宜,令您回味無窮。
“南昌瓷板畫像”是工藝美術的奇葩。瓷板畫像源遠流長,它融中西技藝於壹體。在南昌市民間有著濃厚肥沃的土壤,除了由於工藝美術廠的藝人們成批繪制外,市內的大街小巷中,許多個體的民間藝人也以繪制瓷板畫像為職業。這些大店小鋪中瓷像高懸,琳瑯滿目,形象逼真。瓷板畫像柔中寓剛,靜中有動,虛中藏實,狀物傳神,力透板背,色調對比強烈,筆觸十分細膩,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瓷板畫像的制作十分嚴格,首先須在白瓷坯上用畫筆勾勒出畫像的輪廓,然後精繪細修,再在板面上施壹層透明釉,最後入窯經高溫壹次燒成定型。這樣做出的瓷板畫橡上有壹層保護釉,具有耐潮濕、耐日曬、久不褪色等特點。
李渡毛筆已有壹千七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傳說秦代蒙恬發明“柳條筆”不久,鹹陽人郭解和朱興由中原流入江西臨川李渡壹帶,傳授制筆技藝。經過世代相傳,逐步形成壹套獨特的制筆工藝,博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擔任臨川內史時,對李渡毛筆愛不釋手。他的書法珍品有不少是用李渡毛筆書寫的。由於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解放後,在進賢縣李渡鎮成立了專業化的毛筆生產廠。李渡毛筆品種繁多,式樣新穎,大小齊全,長短兼備。品類有狼、紫、雞、羊,兼五毫;裝潢分黑、白、花、炕四管;筆鋒則有紅、綠、黃、白、青、藍、紫七色。近年來制作的“純凈紫毫”、“七紫三羊”、“墨翰”等名牌傳統產品,風靡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受歡迎的出口品種還有“書家妙品”、“百花爭艷”、“進賢獨秀”、“白雲狼毫”、“羊毛小楷”、“極品純凈狼毫”等十九個。目前李渡毛筆的年產量達120萬支以上。
丁坊酒是江西傳統的甜型黃酒,以南昌縣丁坊村所產品質最佳,故名“丁坊酒”。酒度十八至二十度,糖分為百分之十六至百分之十八,酒色清亮金黃,香氣濃郁,入口香綿,鮮甜醇厚,平和純正。酌量飲之,有清心明目、心悅神怡之效。暢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頗受消費者喜愛。丁坊村地處撫河下遊。丁坊酒所以受人稱道,除其釀酒用水清潔甘甜,無異味,含礦物質高外,還與其獨特的釀酒工藝有關。據《南昌縣誌》記載,俗以重陽釀,取酒與糟貯於甕,以泥封之,久而開甕者益濃。現在丁坊酒以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浸米、沖洗滴幹、蒸煮噴水、熱飯降溫、加曲下缸、糖發酵、拓酒儲陳等道工序,貯藏壹年以上才為成品。
李渡高梁酒是江西省的傳統名酒,已有二百多年釀造歷史,因產於南昌進賢縣李渡鎮而得名。該酒度數為56度。酒色清透,芳香濃郁,味正醇甜。暢銷全國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1962年被評為江西名酒。據縣誌載:清代中葉,李渡就有以當地特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釀制燒酒的習慣。到了清朝末年,李渡萬茂酒坊廣集民間釀酒技術,在糯米酒的基礎上,引進了用大米為原料,用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用缸、磚結構老窖發酵制白酒的新工藝。李渡高梁酒由此而發展起來,制酒作坊也隨之增至七家。由於酒味醇濃純凈,清香撲鼻,名聲大振,銷路日廣。全鎮最高產量曾經達到四十萬斤,暢銷贛、浙、鄂、皖等省。李渡鎮地處撫河中下遊,緊靠撫河堤岸,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米質好,是釀酒的上好原料。更有那終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冽甘甜,含有微量礦物質,是難得的制酒用水。
江西梨瓜,是我國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潔白,外形象梨。吃起來水靈、香甜。每只瓜重壹至二斤。其大小、形狀與著名蘭州白蘭瓜很類似,但又不盡相同。白蘭瓜吃肉不吃皮,濃甜如蜜;江西梨瓜屬於薄皮瓜,不僅肉好吃,而且皮極薄,帶皮吃依然香甜宜人,沒有余渣。“脆、甜、香”三個字恰當地概括了江西梨瓜的特點。梨瓜原產江西省上饒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品質佳,適應性強,應市時間早且長,逐漸推廣開來。目前,全省都有種植,是夏季主要瓜果之壹,屆時,南昌大街上到處都能買到。
枇杷又名盧桔、金丸,生在南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枇杷上市正值水果淡季,因此倍受人們歡迎,是初夏裏最受人喜愛的水果。南昌安義縣所產的枇杷,果實圓形,表皮薄嫩,肉質厚實,鮮甜微酸,汁多爽口,風味獨特。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和糖、鈣、鎂、鐵等成分,營養價值很高。枇杷鮮果既可生食,又可制成罐頭、果酒和果醬。用枇杷的葉、果核、果汁加冰糖可熬成著名的枇杷膏,有清肺、止咳、潤喉、生津之功效。枇杷樹幹木質細韌,可供雕刻。枇杷花是珍貴的蜜源,“枇杷蜜”濃甜純正,為高級滋補品,現已被引種到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許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