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屬於哪個省?

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屬於哪個省?

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

大關縣,地處昭通地區的心臟地帶,歷來是雲南、四川的交通要道。這裏是永和農民李、農民運動發動起義的地方。境內山巒重疊,“五河”貫穿其中,水力、礦產資源和土特產豐富。鮮筍、翠花茶是當地特產,盛產優質烤煙。杜仲暢銷全國,是全省生漆基地縣之壹。

位置和區域大關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地區的心臟地帶。位於東經103度43'-104度07 '和北緯27度36'-28度15 '之間。總面積1,724,77平方公裏。其中河谷區占13.1%,後半山區占37.3%,後半山區占33.9%,高寒山區占15.7%。東西橫向距離43.7公裏,南北縱向距離73.2公裏。東北部與演金縣接壤,東南部與宜良縣接壤,南部與昭通市接壤,西北部與永善縣接壤。縣人民政府駐地翠華鎮距省會昆明534公裏,距地區行政公署駐地昭通市69公裏,距四川省宜賓市221公裏。198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15人。

進化標誌的建立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此居住。古代是滇川交通要道,秦朝的武赤路就從這裏穿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屬建威郡管轄。蜀漢和西晉是諸提的郡縣。東晉至宋齊,為南光郡地。隋黃凱屬,大業初入開邊縣。初唐為衢州之地。唐南詔是部地。大理在宋代是烏蒙之地。元屬烏蒙路,烏薩烏蒙宣威部,屬雲南省。明為烏蒙府,隸四川。清五年(1927)“改土歸流”後回到雲南。六年(1928),設立大觀堂,隸屬昭通府。民國二年(1913),改稱大關縣,直屬省;32年(1943),屬昭通行政督察署管轄。1950年4月,大關解放,屬昭通地區。

桐城市大關鎮

大關鎮是桐城市的北大門,是中國著名的“樓蓋之鄉”和“鴨蛋第壹鎮”。自三國以來,被稱為古峽,是宋元明清時期桐城九鎮之壹。原名“北下鎮”,清乾隆年間改名為“大觀鎮”。1992 3月撤區並鄉時,屬於大觀、灑鋪鎮。2006年9月,區劃調整,建制並入大觀鎮。地理位置為東經116度,北緯31度。北面是舒城,東面是廬江。206國道縱貫南北,省道通(城)和魯(河)縱貫東西。30(鋪)和孔(城)公路連接東南,直通樅陽縣城。全境三面環山,中間是丘陵,中間是大觀河、何潔河、星甸河、木橋河、大沙河。大關鎮位於安徽省中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1988.6小時,太陽總輻射113.8 kV/m2,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0攝氏度以上積溫5842.5攝氏度,10攝氏度以上積溫5202.6攝氏度,無霜期234.5天。全鎮總面積169平方公裏,人口71萬。轄15個村,644個村民小組,其中鄉鎮面積5平方公裏,集鎮居民2萬人。

近年來,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工業建鎮、科技強鎮、文明建鎮”為戰略抓手,立足鎮情,揚長避短,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已經形成了覆蓋、彩印包裝、鑄造、工程施工、蛋鴨。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5.9億元,財政收入600萬元,各項貸款余額9000萬元,社會投資總額654.38+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15個村全面進入小康,各項社會事業大發展。

正在發展的大觀鎮,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合肥和安慶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高速壹小時車程,屬於“江淮壹小時經濟圈”。作為通北的衛星城,城鎮建設日新月異。350千伏電力,每日1萬噸自來水,100 Mbps寬帶網絡,省內五星級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壹應俱全。以薩浦大道為龍骨,京華大道、薩興路、206國道為兩翼的“豐”街網,將把小鎮打造成集工作、休閑、購物、舒適生活、美食於壹體的多功能、高品位的田園城市。依托省級桐城民營經濟開發區,薩浦工業園壹期建設面積1.200畝,入園企業38家,其中省重點企業1家,安慶重點企業3家,總投資1.8億元。以政府辦公樓為中心的工業園區二期規劃面積1.500畝,“壹平五通”基礎設施即將完成,歡迎八方客商的到來。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500多畝的蛋鴨交易市場蓬勃發展,享譽大江南北。以鄉為單位,連接15村的通村公路已全部“柏油化”。新農村建設活力凸顯,以大觀街、龍頭街、王集街、玉山街為支撐,以10多個中心村為拓展,與鄉鎮建設相配套。桐城小花茶、大關水碗、大關皮蛋、郝雲板鴨、薩浦珍珠米、大關幹茶、戶部香餅、岐嶺粉條正日益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增長點。隨著“農家樂”和“農村壹日遊”的發展,“紅色”歐家嶺、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母親山、美麗的霧靈湖等著名景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為該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增添了後勁。

2019年8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將大關縣列為雲南省“壹縣壹業”特色縣,代表產業為蔬菜產業(竹筍)。

2018年2月22日,大關縣被列入2017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