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吃的苦瓜,為什麽叫它君子菜?壹般怎麽吃苦瓜較好?
1. 平常我們吃的苦瓜,為什麽叫它君子菜?
我們對苦瓜應該都不陌生,知道它是壹種壹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平常我們吃的苦瓜,也算是壹種大眾化日常的蔬菜了。《本經逢原》講,“取青皮煮肉充蔬,為除熱解煩,清心明目之品”。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聽,廣東人又喚做涼瓜。苦瓜的長相,非常的獨特,表皮形如瘤狀突起,密密麻麻像癩子壹樣,又稱癩瓜。還有人覺得它的瓜面起皺紋,似荔枝,遂又稱錦荔枝。
在民間傳說中,人們對苦瓜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清代屈大均撰寫的《廣東新語》中有:“其味甚苦,然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人們認為,苦瓜有壹種“不傳己苦與他物”的高貴品質,說的意思就是指它與任何菜作在壹起的話,比如與魚、肉等同炒同煮,它絕不會把自己的苦味,傳給對方。而且“其性屬火,以寒為體,以熱為用,其皮其子皆益人”。所以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的形象,故被人們譽之為“君子菜”也。
2. 多吃苦瓜可除熱毒,平常怎麽吃苦瓜較好?
據悉,苦瓜味苦寒,無毒,可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多吃苦瓜,能泄去心中煩熱,排出體內毒素。常吃苦瓜能增強皮層活力,會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許多民間人士常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赤目、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取鮮苦瓜,搗爛外敷,可治療癰腫、癤瘡。夏天小兒易患痱子,將苦瓜切片試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愈。
“誰家菜地苦瓜旺,廚室盤中美食鮮”。人們說苦瓜煮水或作美食,可散熱解暑。平常怎麽吃苦瓜較好?明代《永樂大典》殘卷講,“用肉蜆和煮之侑食”;清代《恒春(臺灣恒春)縣誌》說,“以豆豉蒸食之,甚佳”;清代《苗栗(臺灣苗栗)縣誌》言,“可腌食,熟食亦佳”等等。目前,據我了解,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會使這些維生素在清炒的過程中大量丟失,而且清炒後油的含量比較高,人們食用後會攝入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涼敗火的作用。
3.看見苦瓜柔蔓爬滿架,朵朵黃花蠻討人喜歡。
不難理解,如今許多的菜農栽種苦瓜,主要目的就是采摘作為蔬菜食用。然而我發現,也有城區不少的人,喜歡把它栽培在於庭院,除了能夠采食以外,我對於那些柔蔓爬架,黃花垂掛,覺得還蠻有風情。如就在我們的小區,我就發現不遠的步行街出口,就有人在公***的綠化花臺裏,巧妙地栽種了幾窩苦瓜苗,我偶爾過路見它們柔枝蔓繞,朵朵黃花,相映成趣,和諧***生,給單調的花臺增添了不少別致的風景。
“苦瓜柔蔓滿架爬,高懸綠玉戴金花”。特別是今天我又出去溜達,又看見這些苦瓜的莖蔓,四處攀纏,它們那些看似非常纖柔的蔓枝上,已經長出來幾朵小黃花在迎風招展,還有三兩個小苦瓜,也不甘情願的從蔓枝垂了下來。最為好看的還是那些長得幼嫩,像壹個毛毛蟲大小般的小苦瓜,由於它們才剛剛長出來不久,尖頭上還掛著那可愛的小黃花,我覺得它們的樣子,猶如那些觀賞花卉壹樣,還是非常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