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醴陵的起源和歷史

醴陵的起源和歷史

醴陵的起源和歷史如下:

醴陵,湖南省轄縣級市,由株洲市管理。總面積2156.46平方公裏,總人口15萬。醴陵盛產陶瓷和煙花。它是世界釉下彩瓷器的起源地,是中國“國瓷”和“紅官窯”的所在地,是煙花創始人李紈的故鄉。它還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煙花之都”以及中國工業百強縣之壹。

壹、醴陵地名的由來

尷尬者,酒也。《辭海》和《辭源》的定義是:憶,甜酒;或是甘甜的泉水。在古代,黃帝的歷史學家和漢字的創造者倉頡在創造“易”字時是出於好意的。他將代表特定時間的“酉”字與釀酒所需的原料“曲”和“豆”結合起來,便成了獨特的“彜”。這樣人們以後就不能開始簡化它了。

醴陵;用“彜”字作為地名更有意義。在古代,能被稱為“村”的地方絕對是壹個土地肥沃、谷穗成堆、美酒飄香的好地方。而這個地方恰好是郁郁蔥蔥的高山和丘陵。這就是“淩”的意思。因此,“醴陵”這個響亮的名字在幾千年前的某個時候誕生了。

可以肯定地說,醴陵地名是酒文化與醴泉文化相結合的體現。“醴陵”可以指“有醇酒的山”。當時,這裏是壹片稻浪翻滾、出產葡萄酒的肥沃土地,呈現出壹派富饒祥和的景象。因此,它的名字最早與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和酒文化緊密聯系在壹起,是山和水的完美結合。

第二,組織系統演變

1,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屬長沙臨湘縣。後漢四年(公元前184年),長沙國丞相劉悅被封為醴陵侯。

2.東漢初,設立醴陵縣。三國時期,醴陵屬於吳國荊州長沙郡。

3.隋大業三年(607年),臨湘改為長沙縣,醴陵撤地並入長沙。

4.唐武德四年(621),醴陵縣從長沙縣劃出。

5.貞元年間(1295)升為中州,歷年(1328 ~ 1330)降為縣,鄭錚二十四年(1364)又升為州。

6.明洪武二年,改縣為州,屬湖廣使者斯坦州。清康熙三年(1664),屬湖南常寶路長沙府。

7.民國元年(1912)屬湖南湘江路。

8.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屬湖南省長沙地區。

9.1952年,長沙區更名為湘潭區。醴陵屬於湘潭地區。

10、1983年7月,醴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

8月11、1985撤縣設市(縣級市)。

三是景區

醴陵市的旅遊景點包括官莊景觀、廬江大橋、耿川公祠、廬江書院、李故居、陶瓷藝術城、長慶寺、先農壇、仙山公園、雲巖古寺、、東福寺、陳明仁故居和巍山古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