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澎湖島簡介及詳細資料

澎湖島簡介及詳細資料

簡介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的南部,由64個島嶼組成,面積約126平方公裏,域內島嶼羅列,港灣交錯,地勢險要,是我國東海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線,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陸文化傳入臺灣的跳板。

島嶼

澎湖島中的島嶼,按其位置可分南、北兩個島群:南島群在八罩水道以南,有望安島(八罩島)七美嶼、花嶼、貓嶼、東吉嶼、西吉嶼、草嶼、南塭、將軍澳嶼、西嶼坪、東嶼坪、頭巾嶼、鐘仔巖、鋤頭嶼、大塭、白沙塭等。

幾乎所有島都為火山島,組成的巖石均為第四紀玄武巖;北島群分布在八罩水道以北,包括有面積最大的澎湖島和漁翁島(西嶼)、白沙島、吉貝嶼、鳥嶼、姑婆嶼、虎井嶼、桶盤嶼、大倉嶼、毛常嶼、金嶼、目鬥嶼等島嶼。

歷史

澎湖,古稱"島夷"、"方壺"、"西瀛"、"澶洲"、"平湖"等,16世紀西洋人進入澎湖,稱澎湖為"漁夫之遍"。直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澎湖才正式內入中國版圖,距今已700多年,比臺灣的開發要早400余年。然而,比起臺灣來,澎湖列島的開發速度顯得十分緩慢。 不過要追溯澎湖列島的有關歷史,大概還可以更加悠久些。秦漢時期,始皇求海中神仙,尋長生不老藥,有人可能就到過澎湖。史書記載,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煬帝先後派出朱寬、何蠻、阿棱、張鎮協率眾到過澎湖等地。

氣候

澎湖列島與臺灣本島壹衣帶水,但氣候差異很大。全縣年平均氣溫為27.7攝氏度。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比臺北市還低;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比臺北市還高1攝氏度。澎湖夏涼冬暖,唯雨量稀少,風力強大,全年平均風速超過6級的大風日多達144天,其中,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大風日每月超過20天。每年除6-8月為南風外,其他月份多為東北季風,最大風速可達每秒20米以上,相當於中度臺風。全縣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是臺灣省雨量最少的地方,且分布不均勻,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幹旱期長達180天左右。

名字

澎湖島又名"馬公島",是澎湖列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壹個島。在澎湖島的西南方有壹大壹小兩小海灣相連,風平浪靜時,宛若壹平靜大湖,故稱"平湖"。閩南方言中,"平"、"彭"兩字音近,故後成澎湖之名;馬公之名,也是由"媽宮'兩字訛音而來。 澎湖島北即白沙島,其間有壹小嶼中"中墩嶼",嶼的兩端因海峽沙磧成淺灘。早在清代,當地居民就在這嶼兩端用硓(左石右古)石零填成簡陋石堤,退潮時人馬步行可過,漲潮時即為海水淹沒。向澎湖島的壹端叫"繼安橋",向白沙島的壹端叫"永安橋"。1936年,日本 *** 為軍事之需,撥款改建二堤為永久橋梁,繼安橋改稱"彌榮橋",長1.007公裏,永安橋改稱"萬歲橋",長500米。橋平均高度約3.5米,寬3米。1948年,臺灣當局又把橋面拓寬壹倍,成為雙車道。

見聞

澎湖,臺灣海峽中64座大小島嶼排成的群島,因歷史上多次成為"前線"而受人矚目,也因為壹首傳唱多年的《外婆的澎湖灣》令人向往。10月1日中午踏上澎湖本島的時候,感受到的是壹個和想像中不壹樣的澎湖,沒有亞熱帶的繁花密樹,沒有度假勝地的閃亮豪華,三四層高的民居、店鋪沿窄長的街巷排列,靜靜地坦露在無遮無攔的大太陽下。澎湖多風、少水、酷熱,樹成了島上的奢侈品。但這裏的幾乎每條街巷都能通到海,海水在澎湖灣裏波瀾不興。雖然我身處澎湖的中心城市馬公--縣 *** 的所在地,但這裏依然是壹個樸素安靜的地方。

澎湖人也處處流露出和善與純樸,采訪之余到小餐館就餐,老板娘見我壹個人,主動提議減少菜量和菜價,另壹家很受當地人歡迎的"來福海鮮"食客滿座,但老板沒因為我點菜少而有絲毫怠慢,還在結賬時看我壹時翻不出40塊硬幣而主動免去零頭;街上問路,所有的澎湖人都耐心地聽我的"外地腔調",認真指點;在旅遊工藝品店裏看了這個又挑那個,問過價錢不滿意要走,老板微笑著告別:"多參考幾家吧";馬公少有公***汽車,到縣 *** 采訪也是走著去,澎湖人說"比較遠"或者"很遠"的路程,我最多的壹次走了15分鐘,晚上10時依然手持地圖逛街看巷,雖然街燈暗淡行人漸少,但卻壹路平安回到住地。這樣的主人應該引得來客人,留得住客人,而澎湖人也期望靠都市的遊客為生。雖然祖祖輩輩他們是海上的硬漢,"為了壹日三餐,太陽也要曬,海水也得鉆",但漁業資源已經衰退到無以為繼的地步,澎湖只能推銷自己家園的海島風情,走出靠海吃海的另壹條生路。從捕魚到待客,澎湖人的角色轉換夠快也夠有效率,幾次到臺灣駐點采訪,都能在臺北、高雄這樣的都市裏與來自澎湖的信息不期而遇,臺灣旅遊展、臺北體驗低端美食展、高雄旅遊展、新竹旅遊節……都有澎湖奪目的展臺和推銷活動,凡是能展示自己的機會決不錯過;此外,澎湖海鮮節,嘉年華、旅遊年、海上花火季、泳渡澎湖灣的廣告、海報讓人不能不記住澎湖。就在從臺北飛往澎湖的飛機上,當天的報紙又有澎湖舉辦"菊島之戀-- *** 圖文"的征稿訊息。每逢年節假日,澎湖也特別設計家庭暑期專案等送到急於出城玩的都市人面前,可稱正中下懷。澎湖沒有壹望而令人傾心的天生麗質,但澎湖人把自己家園的點滴價值都精心捧到妳面前,讓妳於不知不覺中贊美它樸素而深邃的美麗。比如澎湖的地貌,火山溶巖凝固成的黑灰色,乍壹看少有植被,不是寸草不生,也是只生寸草,且地勢平坦,少起伏變化,50多米的小丘便被當地人稱為"高山"。但當我乘船前往壹個因形狀得名桶盤的小島時,從海上看到組成小島的玄武巖的剖面,是壹面根根挺立、密密排列的石柱墻,面對大海,背襯陽光,有希臘神廟裏那些精典石柱的勻稱、光輝與神秘,火山在千萬年前噴發時瞬間凝固成各種肌理的玄武巖,如今在澎湖向世人壹壹展現,除我最偏愛的柱狀外,還有狀若琴鍵的片狀,書本般的頁狀,流向壹個方向的瀑布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還有澎湖的那些老建築們,令人不得不駐足欣賞。小巷裏的四眼石井,居然是元朝的作品;刻工繁復精細的天後宮,建於明萬歷年間,是臺灣最早的媽祖廟,藏有臺灣最早的碑刻;西嶼鄉二坎村,百年以上閩南風格的老屋不能不看;而在望安島的中社村散步,擡眼就是海水,身邊是清式的屋舍,石墻紅瓦,雖然大多人去屋空,風雨飄搖,但留下來的村民會為遊人指點哪部電影在此拍攝,哪位女星在哪條小巷曾經走過。村子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那些曾經精致的老屋裏封存著多少的愛恨情仇?能傳達多少人世滄桑?可惜它們正在壹間間荒蕪倒塌,我特意為此去采訪縣 *** ,接受我采訪的民政局官員推薦我去看正在整修的二坎古屋,至於中社,我沒有聽出具體行動的日間表。到澎湖來的人是壹定要下海的,海上遊樂才是這裏的主題。澎湖已經形成三條主要旅遊線路,到澎湖本島北面的4個小島上去稱為北島遊,北線的主題便是海。夜釣、潛水、乘快艇、沙灘排球、星光烤肉,都會成為假期的美好記憶。而本島以南的4個小島則以欣賞玄武巖造型和體會海島風情為主,當地人稱為南島遊。在澎湖本島則是古跡之旅,稱為環島遊。此次雖然沒時間去北島體驗海帶給人的 *** 與快樂,但就是在渤湖本島上,穿過清朝的城門、寺廟,走過現代的咖啡屋,來到海邊的坡地上坐下,身後是綴滿果實的仙人掌叢林,遠處有小島的輪廓和海灣那壹邊的人家,剩下就"只有壹片海藍藍"了。這時,這片澎湖灣的海,相信已流到了妳的心裏,記憶裏。

底基

澎湖列島的底基為壹隆起的玄武巖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壹般在海拔20到30米。位於望安鄉的大貓嶼海拔達79米,為境內最高處。在64個島嶼中,以澎湖本島面積最大,為64.24平方公裏,其次是白沙、西嶼二島。面積超過1平方公裏的島嶼還有虎井、吉貝、望安等8個,其余53個島嶼的面積都在1平方公裏以下,其中有44個島嶼無人居住。

主要景點

澎湖列島的自然景觀是十分優美的,著名的"風櫃濤聲"、"鯨魚洞、""望安玄武巖"、"虎井沈城"、"將軍嶼帆船石"、"花嶼仙人腳印"、"桶盤嶼石柱"等。環島海濱帆檣林立,入夜時分,萬點漁火,閃爍海面,宛若星漢落地,蔚為奇觀。"澎湖漁火"乃被列入臺灣八景之壹。

實用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澎湖壹年四季都適宜出行。比較推薦4月-10月上旬,氣候比較穩定,適合進行水上活動。11月是澎湖的旅遊淡季,住宿費用會比之前便宜20%-50%左右,海鮮還比較肥美,想品嘗鮮美海味的不妨11月來。

衣著用品

澎湖壹年四季氣溫比較適宜,春秋兩季只需穿上短袖帶上薄外套就好了;冬季則需要適當添加厚的衣物;夏季太陽猛烈,需要做好防曬設施。

風俗禁忌

澎湖列島上居民的習慣風俗也甚是有趣。大概是因為當地居民世世代代、長年累月地在與風浪的搏鬥中生存下來,面對無情的、卻又是賴以生存的大海,求"神"保佑的心理特別強烈。因此,澎湖列島上寺廟極多,全縣97個村鎮,有142座寺廟。漁民燒香拜佛,常年不斷。在壹些僻遠小島上,至今仍像世外桃源壹樣,保留著迷信風味十分濃厚的習俗。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包車

澎湖比較大,比較推薦包車前往。壹天費用大約是2500-3000臺幣左右。

租車

如果有國際駕照的話,可以租機動車或汽車環島遊。

外部交通

飛機

從臺北、臺中、高雄都有直達澎湖(馬公機場)的飛機,從臺北到澎湖需要50分鐘,票價往返4000臺幣左右;從高雄到澎湖需要30分鐘,票價往返約3000臺幣;臺中到澎湖需要35分鐘,票價大概是3500臺幣。

另外要註意的是,如果不是從航空公司官網直接訂票,需要提前40分鐘到機場辦理登機。

輪船

想坐船去澎湖只有從嘉義布袋碼頭(從嘉義搭乘公交或者客運到達布袋站下)過去,有5家左右的輪船公司,來回船票在1950臺幣左右,壹般都是上午從嘉義布袋出發,下午從澎湖返回,航行時間在1個半小時左右。

另外船在行駛過程中會有顛簸,小心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