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找壹個大英雄的故事,(要真實的)

找壹個大英雄的故事,(要真實的)

李廣

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壹壹個五千年來壹直沒有滅絕和中斷的民族和文化。也是唯壹具有兩千多年編年史的民族。五千年來,無數知名的和無名的中華英雄,凝聚成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諸葛亮的智慧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嶽飛的精忠報國,包括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都是我們中華精神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不能否認,這些英雄的事跡,受自身其歷史局限,在今天看來,有的是有爭議的。但在當時,是代表大多數人,或者是代表本國、本民族大多數人的利益的。之所以稱他們英雄,是我們幾千年來,祖祖輩輩所認可的。

那種以史書中的之言片語或者斷章取義,或者以今天的眼光,否定、誣蔑歷史英雄的做法,即使不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是非常可恥的。壹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壹個可悲的民族!吾不才,自不量力,願意自己微薄的知識,弘揚我中華英雄的精神!

以下是我的拙作,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企盼大家發表更多、更好的中華英雄(再次強調,包括少數民族英雄!)! “(中華英雄系列)”這個標識版權完全公開!

真正的勇冠三軍——飛將軍李廣(中華英雄系列)

經過了西漢初期的和親政策和休生養息,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面對匈奴的不斷騷擾和入侵,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甘壹再受辱,與匈奴的戰爭不可避免。

然而,經過馬邑之敗,漢武帝認識到,面對靈活機動的匈奴騎兵,傳統的步兵難於取勝。老將軍們多較保守,作戰思想和勇氣都不足與匈奴對敵。所以,培養壹批有勇氣和魄力的年輕將領,和建立壹支足以和匈奴對抗的騎兵,便成了當務之急。李廣以及後來的衛青、霍去病,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脫穎而出的。

李廣自幼喜好騎射,生的身高體壯,膂力過人。年輕時在漢武帝身邊作護衛,就深得武帝喜愛。加入抗擊匈奴的大軍後,很快就成了壹名出色的將軍。

在壹次戰爭中,李廣不幸受傷被俘。匈奴人以為他傷得很重,就用兩匹馬中間掛著的壹個網兜著他。李廣裝作昏迷不醒,這時,壹個匈奴王子模樣的人,騎著壹匹白馬,過來看熱鬧。李廣看準時機,飛身躍起,搶過這個匈奴人的馬匹和弓箭,撥馬便跑。幾十騎匈奴騎兵在後面緊追不舍,李廣回身發箭,箭無虛發,追者無不應聲而倒,李廣得以脫身回營。

還有壹次,李廣的部隊被數倍的匈奴騎兵包圍,形勢萬分危急!李廣命部下圍成環形防禦圈,虛張弓箭,引而不發。李廣自己縱馬於圈內,手持著名的大黃弩弓,連珠炮般射向敵軍,沖在前面的敵軍紛紛被射倒。直到援軍趕到,匈奴也沒有占到便宜。

李廣以自己的勇力,被匈奴畏為神人。他當太守的邊關,很多年,匈奴都不敢入侵。李廣曾因罪在家賦閑。壹次,狩獵晚歸。忽見路旁有壹只猛虎撲來,將軍張弓便射。次日天明去查看,那支箭深深地射入了壹塊大石頭中。當時他又射了多次,卻再也不能成功了。後世詩雲:“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說的就是李廣的故事。

李廣是中國古代名將中,少有的幾位以武力著稱的。他的勇武,就是擅長騎射的匈奴人也敬畏得很。雖然李廣有很多缺點,壹生未能封侯,但是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卻壹直流傳,成為武藝高超的象征。後世有很多詩句贊美他,連近兩千年後的名著《水滸傳》中,還把擅長射箭的梁山好漢花榮,稱作“小李廣”。

悼武天王冉閔---真正的中華英雄

“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冉閔

西晉滅亡後,諸胡侵入中原,大肆屠戮漢人。公元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不到1000萬。

當時各族分布狀況大致如下:

陜西壹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只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只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丁零人十五萬,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於河南-山東壹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壹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占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占壹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是時,可稱亂世,而亂世出英家,傑出的漢族英雄冉閔應時出世。

冉閔初為漢族起義將領冉譫之後,冉譫被羯人石勒所俘後不屈而死,石勒敬其勇,收冉閔為義孫。冉閔是時年僅十二歲,雖然年幼,卻極明事理,忍辱負重,屈身從賊,終有壹日得掌大權,趁機揮兵起義,率領中原漢人對胡族展開規模浩大的絕地還擊。

冉閔起義成功後,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兇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後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便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冉閔正規軍殺絕。兩次屠羯達三十二萬之眾,羯族從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後來,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冉閔遂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冉閔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兇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裏,斬兇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余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余萬;

(6)六戰於鄴城以壹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7)七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經過數場戰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但五胡中的四胡已在種族仇殺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 這個時侯蝸居江南的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閔與眾胡大戰時趁火打劫“接收”了山東河南二省,又圖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閔大努,而壹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下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建立冉魏政權。

冉閔舉大事有壹半靠的是李農,壹位深受漢人義軍----乞活軍愛戴的將領。然而冉閔在稱帝後卻因其居功自大而殺了他,這使的幾萬乞活軍分離出了冉閔的軍隊。時關中有漢人武裝不下五萬人築壘自守,對抗胡人,等待冉閔大軍到來。遼東也有約十萬漢人武裝響應。冉閔非但沒能任用合適的人去加以聯絡,卻在這時稱帝,不僅沒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東晉王朝與鮮卑人對他來了個南北夾擊。

冉魏後期,漢族流民從各地擁入鄴城及其附近,加上長年征戰.農業生產欠收,城中糧食供應不足。愛民的冉閔將城中糧草分發給百姓後,帶領壹萬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糧。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現屯兵邊界的鮮卑人得到這壹消息,急調二十萬鮮卑騎兵南下,想座收漁人之利的消滅因剛掃清中原而元氣未復的冉魏政權。冉閔卻對鮮卑兵的行動卻渾然不知,後被鮮卑人的十四萬先頭騎兵部隊在常山包圍冉軍,卻給個個奮勇的冉軍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將冉閔打得十戰十敗!!要不是最後鮮卑大慕容恪想出了拐子馬鐵浮圖的陰險鬼計,勝未實末可知。

與鮮卑人的廉臺決戰中,中計被困的冉閔座騎朱龍馬,左手持雙刃矛,右手持戟,於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余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妳們這些禽獸壹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拒降被鮮卑王慕容俊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於十二月。慕容俊懼之,祭祀冉閔,追謚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即大雪過膝(晉書正史所載,絕非道聽途說) ,正恰似:

六出冰花亂飛瓊,千林玉樹帶帶株;

須臾積粉鹽無色,白鴿失素皓鶴同。

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

更似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麟殘甲滿天飛。

冉閔戰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鮮卑占據。但冉英雄收復的河南,山東二地民眾向南歸復南朝漢人.這使的當時北伐每每失敗的南朝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光復了河南,山東二地.這是祖遜北伐後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這壹地區.比祖遜收復的還多!

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手中先後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並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冉魏滅亡時,惡運又壹次降臨她們的頭上:在冉閔被擒殺,鮮卑南下時她們盡給殘忍的充作了軍糧。

兩晉十六國,中華英雄璀璨,若長空之群星,又豈是壹語可以道破,我今之評人,猶若後人之評我,數不盡的恩恩怨怨,道不完的國仇家恨,江山如畫,殘陽風血,滔滔江水自東流……

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

五胡亂華後,留在北方的漢人命運很悲慘。兇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裏。

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了活命,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壹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裏才有壹個。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四百萬左右。

石勒後來聽錄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的建議,改變暴殺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的政策,而不再壹味搞大屠殺。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中原農業經濟得到壹點恢復。

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

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東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占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東晉的統治,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者構成威脅。直到兇奴人劉淵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現,兇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後趙。

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六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而冉閔復仇行動正是當時漢人發起的絕地反擊。

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

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

而姜、夫余、烏桓(東胡與兇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麗等民族主體為黃種人,個別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們殺盡了北方漢人,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會成為壹個金發碧眼的種族(根據現在鮮卑後代

成顯性基因的特征),會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三百萬人殺掉,或大部份殺光小部分漢族被溶入新

的種族。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殺絕,僅占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鮮卑人溶入北方漢族。

漢族就給其它的三大古國的民族壹樣滅悼是很有可能的。

公元350年前後,冉閔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瘋狂屠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陜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甚至遠在隴西的麻書收到冉

閔的“討胡檄文”後,都殺掉所部胡人響興,因為隴西胡人太多,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去投靠冉閔,

中途與胡人王朗幹了壹仗,殺朗部胡人數千,後被氐酋蒲洪捉了去。)

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

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

百余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石虎統治後期,冉閔就散發倉庫中救濟饑民,以樹立私恩,

胡漢紛征時,數百萬胡人被冉閔號召的中原人們驅逐出(石虎強遷到鄴城的***計幾十萬漢人,也有半數

左右返回家鄉,中途大數被胡人所害。)

冉閔發起對胡人的屠殺後,遷到中原地區的數百萬胡人首當其沖,在冉閔和中原各路義軍連戰連勝的武

力威脅下,有諸氐、羌、胡、蠻數百余萬,各自想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壹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

此遠遷回中亞老家。結果在返遷過程中在路上這些各種各樣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

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僅冉閔造成這場胡族大返遷就造成數百余

萬各式各樣的胡人種族大量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相比之下當時北方並州、鄴城、晉南

三地各被漢人屠殺幾十萬胡人數算小KS了。

中國歷史上後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殺滅的哪些少數民族部落重新

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也很少,也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

胡人則充軍打戰,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人大量戰死甚至彼此之間相互滅族,而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

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胡人大量戰死後,很多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上的不足,

而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漢人眾多且最後被胡人招降的地區西諒漢軍得到起用,而鮮卑國甚至把公主嫁給

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這就為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

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不論男女老少舉族皆兵。當然往後發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所以當時

的漢人會將此上升為舉族的仇恨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不論男女老少舉族皆兵。當然往後發展精兵全

由男子充當。

試想壹下今天仍被中國史學界痛罵作非人的屠夫冉閔當時不屠胡,不發起“殺胡令”,不號召北方漢

人起來反抗,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會是什麽樣子。

首先胡人在中原擁有上千萬人口後,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並不是不可能的。

諸胡亂華北方漢人被殺來只有四五百萬左右,其中兇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

羯族作惡最深。

後趙內亂時之機,漢兒冉閔殲滅數三十多萬羯族與兇奴士兵。羯族精銳盡失。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

屠殺了二十幾萬,山西南部的羯人也被報復的漢人殺絕。 導致羯族與兇奴基本被殺絕。

可惜的是當時北方留下壹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它們向北投降鮮卑,後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

卑同時入主了中原。這支羯人壹直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

不過密月關系沒過多久,鮮卑內戰時羯族舉族造鮮卑人的反,被壓抑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

人,差點把鮮卑整民族給滅了。

在鮮卑人復仇的打擊下,這個部族的羯人在後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

收留,提供他們美食收為雇傭軍。後景之亂時,在忘恩義的後景帶領下,殺死梁武帝,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

種族滅絕政策,使原本人口眾多的千裏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裏,屍骨遍地,雜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僅屠健康

城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後景之亂,試想如果後景這時再殺到南朝的兩廣

地區去,把未充分武裝起來的兩廣地區也個個擊破,再把當地漢人也殺光,南方可能除個別山區外可真謂無人

了。

由此可見,更別說這些白種胡人如果在中原繁殖幾千萬後必向南方要生存空間的結果,就單後景這支

不滿壹萬的羯族就可血腥殺光江南人。

直到南梁將領陳霸先帶珠江流域的兩廣軍隊準備充分後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悼這支萬人不到

的好戰頑族,這壹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陳霸先將從江南跑來兩廣的難民回遷,並把許多原本在兩廣和越

地山區的人口補充到長江中下遊,充實當地人口。陳霸先建立陳朝,采取了很多開明的措施來恢復經濟和人口

增長,即使這樣直到隋滅陳時已經很多年過去了,南方的人口卻壹直沒有恢復到後景之亂前的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