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銀廬風雅宋宴—成都十大名宴收官之作頌風雅

銀廬風雅宋宴—成都十大名宴收官之作頌風雅

2021年3月28日、29日、30日,由四川省美食家協會主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成都範兒協辦,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等機構支持的“成都十大名宴”主題文化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第十場,走進天府美食島“銀廬”餐廳,連續三天沈浸式體驗了壹場別具風韻的收官之作。

大師與專家嘉賓

媒體與部分餐企嘉賓

餐企與部分專家嘉賓

中國烹飪大師王開發、張中尤、盧朝華、藍其金、肖見明,巴蜀文化學首席專家譚繼和、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祁和暉,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院長李想,知名媒體人賀平、元霄、陳怡然、孫培可、楊暢等參加活動,創建成都名宴的其他知名餐飲企業柴門、南貝、許家菜、子非、南堂館、崇德裏、成都宴、松雲澤、麓軒負責人、來蓉考察川菜的湖南知名文化專家、《湘菜大典》總編彭子誠及湘菜產業促進會名譽會長陳敬也壹同參加。

為營造沈浸式體驗氛圍,銀廬主人周子鈴親自客串“宋人生活”

宋人追求極致的風雅,表現在生活上是點茶、焚香、插花、掛畫,銀廬復原了這壹雅趣

嘉賓簽到後開始遊湖

開席後的昆曲表演

宴會中間穿插影子舞表演

宴會結束後遊園之賞舞

襯托遊園之湖中劃船與吹簫

襯托遊園之古箏表演

晚宴結束,客人道別處精心設計的影子舞表演

《三聯生活周刊》曾推出兩期“百萬冊銷量、千萬人觀看”的封面故事:《我們為什麽愛宋朝》和《宋朝那些人士人、士風、士氣》,在讀者群中引起了極大反響,更在國內掀起壹股“宋朝熱”。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看來不論是從生活立場還是從歷史、文化角度,宋朝都是不得不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壹環。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麽距離我們約1000多年的朝代,會如此依然收到大家的追捧、留戀?大家到底迷戀宋朝什麽?宋朝的生活美學又帶給了我們當下什麽樣的生活啟示?

中式庭院還原東方美學與精致生活

“瓦墻明窗,清泉碧茶。品茗觀花,談古博今。攀談流年,炊煙桑麻”,坐落於麓湖天府美食島的銀廬餐廳沿湖而建,環境優美,現代中式庭院別具風韻,從室內望出去水天壹色,與自然山水融為壹體的就餐環境讓人身心寧靜。

“像宋人壹樣生活”,銀廬主人周子鈴認為,在日益浮躁的當下,每個人都應當擁有壹個宋式空間,放下喧囂和忙碌,還都市人壹個雅致怡情的心靈棲所。銀廬“以宋為名,還原東方精致生活美學”,希望通過裝修設計、功能搭配、人員服飾、古法烹飪、多感官調動等全方位營造,沈浸式還原壹個“宋式”精致生活體驗,帶給美食家和饕客們穿越千年的風韻雅事。

千年之後,麓湖美食島之銀廬帶妳夢回宋朝

如果說美食是壹個夢,夢回宋朝,可謂最精彩的部分。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是東漢蔡倫發明,其他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都是北宋時期發明的。宋代國富民安,文化繁榮,沒有壹個古代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

對美的追求,不僅是壹曲浪漫的宋詞,更是壹種生活風尚。“生活有情調,靈魂有詩意”,可謂宋人生活美學的十字箴言。讀書畫畫、品茶撫琴,焚香點茶、簪花出遊……是貫穿宋朝人生活的調味劑。無論是宋朝,還是千年後的今天,“雅”都是唯壹不會褪色的美。

體驗插花、茶果子手作等的茶室空間

風雅宋宴從追夢出發,在無數次的史料查閱、請教探訪、實驗解構後,終於“導演”出壹場跨越千年的風雅韻事,進門處有提著燈籠的“侍女”迎賓,進入室內視線觸達之處有篷布繡花、撫琴、吹簫、焚香、插花、雅趣手作茶果子體驗等宋式生活場景,嘉賓還可換上仿宋服飾遊園、劃船、賞景。

千裏江山圖映襯下的宋宴桌面

進入宴會主題後,桌面與空間以宋代名畫千裏江山圖為造景,菜單以非遺剪紙呈現,餐具由對宋朝有研究的專家按照宋代線條簡約風格設計後發往國瓷廠燒制,整個席面呈現出古樸簡約、精美巧思、賞心悅目的效果,菜肴以古法和精致示人,點心由“宋式廚娘”(宋代流行女廚師為精致生活標配)巧手做成,宴會中間穿插了昆曲和影子舞表演。特別的驚喜之處,在嘉賓們享用美食的時候,房間頭頂上由透明玻璃打造的廊回空間自由穿梭著紅色的金魚,透過光影投射在室內過道,跟著魚兒遊動的剪影,嘉賓的身心也抵達自由之境。

宴會結束後還安排有遊園活動,在古箏、吹簫和長袖舞表演中,嘉賓們既可隨意交談,也可取用點心小吃,給意猶未盡的味蕾再來壹次犒勞。整個晚宴結束,嘉賓告別處還設置了剪紙效果的影子舞表演,讓人臨走時也感動滿滿,感概主人家濃濃的情意與妥妥的照顧。

原副省長王恒豐(中)高度評價宴會

風雅宋宴得到中國烹飪大師、專家學者等嘉賓的高度認可與壹致好評。巴蜀文化專家譚繼和、祁和暉二老為風雅宋宴揮毫提筆和即興賦詩。知名媒體人元霄賦詩:“簾下清歌簾內宴,壹朝重妝宋時衫。銀廬雅集川味盞,華燈侍宴佳釀酣。”大家認為,這是壹起典型的川菜之宴、東方之宴,是中國味、東方味,體現了川菜文化與現代美學交融的魅力,既遵循傳統又創新突破,彰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需要多壹些這樣的宴會。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左二)與媒體人楊暢(右壹)加入到互動環節蛋烘糕制作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點評說,成都十大名宴收官之作“風雅宋宴”是“銀廬”女主人用巧思壹針壹線繡出來的“宋風遺韻”,展現出了宋代民風的美好生活畫卷—油鹽柴米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古典川菜作為菜系為全國知曉也始於兩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那時“川食店”已開在了北宋都城開封。宋代民風樸實,生活恬淡,追逐詩情畫意,歌舞升平。

點茶、鬥茶、遊宴、夜宵盛行,美食有了精致追求,花樣繁多。什麽冰壺珍、湯綻梅、乳糖獅子…等等,發明了三餐制、火腿、豆芽、火鍋(撥霞供)…宴席講求四時為限,不時不食。春之清爽,夏之圓熟,秋之鮮香,冬至醇厚。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復興,“銀廬”走在了前列。

巴蜀文化學首席專家譚繼和

天府美食島開發方、麓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麗愛(右)

來蓉考察的嘉賓《湘菜大典》總編輯彭子誠(右)及湘菜產業促進會名譽會長陳敬(左)也興致蓬勃參與到互動體驗中

知名藝術家楊二車拉姆來到活動現場

開宴前凈手

聞香、賞花、賞畫後手捧羽觴喝下茶湯凈心,開宴前的這個環節代表口、眼、鼻、心四種感官體驗

貫穿宴會的“七巧牌”翻牌子用蜀錦與木塊做成,代表壹個小遊戲,也代表宴會7個小篇章,最後組成壹句詩“玉盤珍羞值萬錢”

身著仿宋服飾的服務員為嘉賓上菜

剪紙做成的菜單,旁邊放著的手帕繡著嘉賓名字,宴會結束後均可帶走

風雅宋宴菜品賞析

三色石榴包 :這道菜宋代就有跡可循,辣椒進入中國之前,花椒是比較常用的辛香料之壹。綠色的石榴包選用青花椒、香蔥汁調味制成椒麻雞味道,紅色的石榴包則是香椿芽和蒜泥白肉的碰撞,白色的石榴包是春卷的化身,由胡蘿蔔絲,青筍絲,海帶絲等制成,斑斕多彩的春天應該是多滋味的小合奏(吃的順序依次為青、紅、白)。

春色滿園 :銀廬廚娘精選青麥汁+蠶豆泥+雷竹筍汁+香椿芽搭配魚子醬,表現的正是田野間春暖花開的場景,選擇的均是應季時蔬,讓春天的鮮與嫩在唇齒間綻放。

蝴蝶竹蓀湯 :川菜江湖裏的武林秘籍,以美為名的便是這道蝴蝶竹蓀湯,由壹代儒廚、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廚師長張中尤大師親授,以栩栩如生的蝴蝶造型成就雞脯肉料理,蔬菜汁沾染形成五彩蝶衣,在川菜高級清湯中,頗有蘇軾口中“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意境。

羅帷映月 :以十四代清酒浸鵝肝、凍花蟹、甜蝦為主,搭配春筍和秘制醬汁,沁入花椒和山葵的清香,造型上外用米制品半冰球包裹,蠟燭模擬月亮,可以直接食用,寫意北宋詞人“羅帷映月,玉研生冰”的詩意境界。

芙蓉雪花雞焯 :這道菜糅合了川菜兩大絕技,壹是有中國分子料理美譽的“雪花雞淖”,壹是四川米制品,要上溯到壹代宗師、面狀元林家治先生,米制品是川菜中瀕臨失傳的技藝,由林家治大師傳給張中尤大師。銀廬的主人周子鈴接過傳承的接力棒,為川菜的博大精深所感召,有幸師承張中尤大師,在銀廬把米制品發揚光大。菜品整體呈現壹朵嬌艷綻放的“芙蓉”花,禮敬成都市花,上方是形似雪花又似雲朵的雪花雞焯,綿密細膩,入口軟滑,花瓣以米制品墊底,這道菜是“葷素相應成趣”的典型代表。

石板陳皮牛肉 :川菜中非常經典的陳皮味型,翻山越嶺尋覓到青城山河谷裏的原石(每壹塊都不壹樣),搭成微型烤爐慢烤而成,成菜更具參與感,滋味更加豐富。

水煮鮑魚 :精選來自塔斯馬尼亞30年以上的青邊鮑,輔以新鮮的牧馬山二荊條、青花椒、香椿苗等,結合現場澆油,風味彌漫,滿屋生香。

家常麒麟魚 :這道佳肴—麒麟魚,精選蒜蓉、泡姜、豆瓣醬等多種調料秘制而成,讓酥脆的魚皮粘上鮮香的醬汁,使魚的口味更加濃厚,帶辣回甜,是壹道非常經典的老川菜。

金木水火土 :壹道用五色蔬菜組合而成的素食,按照《黃帝內經》的記載:青色入肝;赤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通肺;黑色入腎,對應古代哲學中的五行,健康養身。

梅花湯餅 :壹道出自宋代經典食譜《山家清供》的熱湯料理,將面皮做成壹朵壹朵的梅花形狀薄片,投入茶湯中煮熟,沁出清香,這是宋代文青中比較常見的文人食。

月夕花朝 :收尾點心“月夕花朝”,借鑒於南宋林椿的畫作《枇杷山鳥圖》,用枇杷、小鳥、荷花酥模擬畫中情景,美食對應此次美宴,便是此時此景的月夕花朝。搭配成都茶的代表——蓋碗三花,甜蜜可心。

於浮世喧囂之外築雅齋壹間,只與山風水韻為鄰,書卷在手,禪茶壹壺,淺斟慢酌,怡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