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土豆之鄉,土豆又名馬鈴薯,洋芋。因此這裏的老百姓習慣稱呼土豆為洋芋,是人們離不開的主食,吃它才會有力氣幹活。沒有洋芋當佐料,老百姓的飯菜似乎就只剩下面了。
作為正兒八經的甘肅人,自己覺得甘肅人很能吃苦,特別是幹起體力活來很賣力。用憨厚老實形容他們壹點都不為過,無論在哪裏,他們都有壹種強有力的幹勁,這也是從小養成的壹種任勞任怨的習慣吧。
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鄉親們必須能吃才有力氣幹活。因為白天要幹體力活,如果吃不飽那活也就擱下了。說來也奇怪,雖然壹年四季常吃土豆,但大家都吃不膩,甚至把它當成了三餐主食來吃。
壹碗酸菜,壹盆煮洋芋,幾根蔥,便是壹頓飯。鄉親們的壹日三餐也不怎麽講究,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因此土豆成了大家最簡易的家常便飯。壹年四季可以不見壹片菜葉,但不能沒有土豆,土豆和面成了最好的搭檔,每天形影不離地出現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
記憶中,家裏的每壹頓飯都離不開土豆,用來煮著吃,炒著吃,烤著吃,百吃不厭。最讓自己懷念的莫過於學校教室煤爐蓋子上面烤的土豆片,同學們輪流拿著自家的土豆來學校烤著吃。特別是下課後的休息時間,大家都圍坐在火爐四周,先是用鉛筆刀將幹凈的土豆削皮,然後切成均勻的薄片,開始放在滾燙的臺面上烤。等兩面烤得焦黃時,大家都搶著吃,那種味道真的很誘人。有時候覺得吃多少都不過癮,放學回家後又在家裏烤著吃。
土豆也成了農民變現的唯壹途徑,孩子們的學費就是靠賣土豆的錢積攢下來的。因為定西市是有名的土豆盛產之地,每家每戶幾乎都種著好幾畝地的土豆,因此每年的國慶假日期間,便成了全家人挖土豆最好的時機。父母們都會等著自家孩子放假來挖土豆,想趁著這個假期把地裏的土豆趕緊收了。
後來的自己去了其它地方上學,在家裏的時間少了,但父母依然堅持種土豆,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可以說土豆養活了鄉親們,它成就了壹位又壹位大山裏的學生,讓她們帶著夢想去了遠方。
每次吃土豆,總會不知不覺想到父母,想到黃土地上的壹切,土豆成了我們吃不膩的壹種美食。如今不起眼的土豆已經走出了大山,來到了更遙遠的地方,真希望它們會走得更遠。
雖然家鄉很窮,但土豆讓鄉親們揚眉吐氣了壹回。土豆養活了人,同時也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些許光彩,未來的日子,願土豆與鄉親們常相伴,願平凡的日子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