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雲之味怎麽樣

雲之味怎麽樣

說起雲南味道,或者說雲南菜特色點,不少人的理解,簡單粗暴就是壹個“辣”字。記得有次在南京壹家“雲南小酒館”吃飯,汽鍋雞裏居然放了泡椒和花椒,簡直生可忍熟不可忍。無獨有偶甚至有眾,去過的壹些異地雲南餐館,店面視覺上雖然積極向大西南民族風靠攏,菜端上來卻總是失望壓過期望,要麽理解有所偏差,自行改創個走板荒腔;要麽囿於地理和時限,再有殺傷力的稀罕食材,從高原飛到平陽等於強弩之末,難逃鮮花成菜渣,草芽變茭瓜的厄運。 雲南地區各種氣候帶交匯,地貌極其復雜,再加上植被豐富民族多樣,拿“辣”字來說,生辣糊辣油辣果辣結合海陸空動植菌,可衍生出壹百種表現形式,壹千種層次變化。不過在我看來,雲味之美,鮮字當先,從花到菜,從米線到餌塊,哪樣不是吃個新鮮熱乎好滋味。雖然腌臘系列也有異彩,但作為支流可以暫且不表。鮮味最典型代表野生菌,講求的就是朝菌夕吃。日本小說《老師的提包》裏有壹段采蘑菇的情節相當打動我,壹行人帶著鋁鍋和便攜煤氣爐到森林深處,采壹捧櫟樹菌,打來山泉,席地煮湯吃個不亦樂乎。現采現吃,實際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但朝菌夕吃甚至午吃,在當地還是可以實現的。按敢於胡亂的說法,“剛下山不久的菌子,俗稱下山菌,是新鮮的代名詞。下山菌接地氣、帶露水、含松風、蘊靈秀,滋味難以形容……”。及時享用,才是用天地靈氣祭五臟廟的正確方法。 既要求鮮,註定有時為了極致美食體驗,必須到深山林箐遠村秘境走壹遭。人稱亂師的敢於胡亂——“師”這個稱謂,在雲南當地頗有豐富內涵和特定語境,只可意會言傳困難——就是這麽壹位山地老英雄,踏遍青山,覽盡雲味,從美食探源到倚馬萬言,從理論認識到現場操作,樣樣輕車熟路,高興了還會就著醬油寫幾個狂草,堪稱全能型雲南雜家,內功深不可測。 我本滇人,求學於寧並就地駐紮,壹不小心成了資深遊子。南京位於南北交界之地,口味博雜也算豐富,然而根據亂師推崇的胃蛋白酶理論,自身胃蛋白酶早在很多年前就埋好了基因密碼,最合味的或說最合胃的還是老家那壹口腌菜。遊子身處異鄉,也要處心積慮以有限條件復制記憶中的家鄉味。自從投奔亂系吃喝專業雲南美食方向,經常照著亂師做的菜進行山寨,刻鵠類鶩,也不懼方家笑話。後來經亂師指點,不管是搭配提示,整改建議,保鮮教育還是洋芋七十二變,頓時有如神助,用他評語是“勉強可以混個下真跡壹等”。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真覺得自己像聊齋《宦娘》裏學琴的女鬼,起初“其聲梗澀,似將效已而未能者,至六七夜,居然成曲”。可惜啊,若是翻看《雲之味》,遇到亂師諸如此類描述,“三年多成色的老火腿,脂肪層薄而雪白玉潤,遊絲深入紅潤老成的肌肉部分,如大理石紋般明顯,肌理自然優美。薄片壹切,細油密出,生嚼濃香……”,用深夜廚房辛苦打造的思鄉防線頃刻土崩瓦解,口水與淚水壹起小河淌水,只能哽咽喟嘆,遊子抗得過人生輾轉十年,抗不過胃蛋白酶擡頭壹秒。 想起有次和亂師在昆明某家餐館吃飯,我只顧埋頭夾菜,他以啤酒當飯邊神侃,其間還三進後廚,分析廚師原籍和操作特點,其實我懷疑他是想接過鍋鏟親自上陣。這大概就是普通饞鬼和資深饞鬼的區別,普通饞鬼不求甚解吃嘛嘛香不成體系,資深饞鬼格物致知講求道理理論還要聯系實際。至於是什麽門道什麽至理,建議熟讀亂師三百篇,方可窺雲味天機,得食趣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