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在楚州哪有好吃的風味小吃

在楚州哪有好吃的風味小吃

清燉獅子頭(周公思鄉):

系淮揚菜著名菜肴,選用豬肋肉、湯菜頭、黃芽菜葉、紹酒、蝦籽、濕澱粉、雞蛋清等燉制而成的肉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以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獅子頭肥嫩味美、誘人食欲,深受楚州人民喜愛,是民間宴席中必備佳肴。1949年開國大典時,被列入國宴,從此名聲大噪。開國總理周恩來生前特別喜愛此菜,常常勾起思鄉之情,因此又名周公思鄉。

博裏羊肉(貴妃羊肉):

選用本地博裏鎮優質羊肉,佐以淮山藥、生姜、蔥蒜、胡椒粉、辣椒、醬、料酒等特料燒制而成。口味鮮美、風味獨特、不膻不膩、春夏食用可健胃補腎、滋陰壯陽;秋冬進補強筋活血,可驅寒度暖,是老少皆喜、四季皆宜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清帝下江南時曾食用過,又因羊、楊同音,故別稱“貴妃羊肉”。

文樓漲蛋:

始創於淮安楚州百年老店——文樓。它選用草雞蛋、豬肥膘、面包粉、雞清湯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清同治八年(公元1870年)該店店主陳海仙繼承祖代漲蛋經驗,發明出文樓漲蛋。該菜金黃油潤不結殼、膨松鮮嫩無糊斑,油而不膩有營養,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肪、炭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具有增強體質、補腦益智、增強記憶力之功效。1999年,榮獲省貿易廳和省烹飪協會授予的“江蘇名菜”稱號。

淮安茶饊(金線纏臂):

是楚州的著名特產之壹。它制作始於唐,成名於清。選用面粉、麻油、精鹽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1930年,國際巴拿馬賽會獲金質獎章,並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部優產品。《本草綱目》記載:饊“有利大小便、潤腸、溫中益氣”之功效。據考,孕婦產前吃茶饊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之妙用,產後吃饊,可強身、助健康。它以質地酥脆、色澤嫩黃、味道清香、造型美觀而深受青睞。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賦詩雲:

“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玉人纏臂金”。

蝦米扒蒲菜(紅玉列兵):

“壹箸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蒲菜是楚州特產的壹種水生蔬菜,它出汙泥而不染,肥嫩清香,潔白無暇,詩曰:“其嫩若何,淮筍及蒲”。據縣誌記載:南宋韓世忠、梁紅玉鎮守楚州抗金時,發現蒲根可食且清香入口,去熱解渴,故又稱“抗金菜”。蝦米扒蒲菜選用本地產優質蒲菜、大蝦米、豬油、高湯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蝦仁鮮紅象將帥,蒲菜嫩白如軟玉,整齊排列在長盤中,猶如玉女列兵,美目生津,故又名“紅玉列兵”。其味鮮美爽口,清香嫩滑,沁人心脾。2002年,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

軟兜長魚(嫦娥善舞):

“軟兜長魚透骨鮮”。軟兜長魚系長魚席中第壹名菜。它選用小嫩的活鱔魚(俗名筆桿青),取其脊背肉,在油鍋內旺火烹制而成。該菜色澤烏亮,純嫩爽口,香氣濃郁,鮮美絕倫。盛入玉盤,盤如滿月,鱔脊細長,婉延其中,恰似嫦娥舒廣袖,故又名嫦娥善舞。2002年,被國家國內貿易局評為中國名菜。

平橋豆腐(西施豆腐):

“軟比牛酥便老齒,甜於蜂蜜潤枯腸”。平橋豆腐名出自楚州平橋鎮。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古鎮平橋小憩,品嘗了平橋豆腐後,驚嘆其美味,賜封為“天下第壹食”。它選用平橋生產的鹽鹵點漿豆腐,細切成片如碎玉,配以熟肉丁、雞絲、蝦米等原料與雞湯精心燴制而成。它具有味香湯熱、鮮嫩油潤的特點,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還含有較多的鈣、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是補腦益智、美容健身之佳品。平橋豆腐平滑如凝脂,雞絲細柔似浣紗,故又美名之“西施豆腐”。

朱橋甲魚(老龜獻壽):

甲魚又名團魚、元魚、鱉,蛋白質含量高,並含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味道鮮美,兼有雞、牛、羊、豬、魚肉三味,四周裙邊肥嫩柔軟,可與海參比美,為筵席之珍品。楚州盛產甲魚,燴甲魚為傳統名菜,朱橋燴甲魚選用大甲魚、海參、魷魚、冬筍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它以其味鮮爽口、香氣四溢、肉質鮮嫩、別具壹格而出名。選用龜形蓋碗裝上精燴甲魚,食後能調理身體、安定神經、去除體內濕氣、預防四肢浮腫之功效。故又名“老龜獻壽”。

淮餃(炒米餛飩):

是極富楚州特色的風味小吃。餡精選豬前後腿精肉,剔肥去筋,以刀背斫成肉醬,加入青蔥粒、生姜汁,和入麻油、白抽醬油、竹筍等配料攪拌成肉糊狀。其皮薄如紙,餡細無漬,在沸水中煮熟後,放入泡以炒米的皮骨湯碗中,澆上麻油,撒上胡椒粉、青蔥花。淮餃,入口爽滑,味道鮮美,令人垂涎。過去的楚州人有早餐吃淮餃,晚上泡澡堂的習慣,是謂“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人間第壹鮮——文樓蟹黃湯包

楚州傳統名吃。楚州河下古鎮文樓,歷來是文人騷客集聚之處。湯包便是由文樓名廚在加湯肉包的基礎上改成水調控面湯包而制成的。其皮透亮明澈,其餡選用蟹黃、老母雞湯、雞丁、豬五花肉、蝦米等20種原料拌制而成,鮮美滋膩。它以其晶瑩剔透、綿軟異常、鮮氣撲鼻,而享譽中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碘、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具有補肝腎、生精血、能促進肝細胞生長之功效。據傳,道光皇帝南巡時,食後龍顏大悅,誇道:“真乃人間第壹鮮呀!”更有詩贊曰:“桂花飄香菊花黃,文樓湯包人爭嘗,皮薄蟹黃餡味美,入喉頓覺周身爽”。1997年,文樓湯包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

淮安長魚席:

淮安“長魚席”久負盛名。楚州鱔魚肉嫩性純,滋補營養,具有強身健體、滋陰壯陽、補腎益精之功效,很早就被作為入饌佳肴。清代楚州宴樂飯店廚師張愷認為:“仙有天羅地剎,菜有壹百零八”。於是便在“麒麟公子、棕鰲將軍”(長魚別名)身上動手,創制出名揚海內外的108樣的長魚席。長魚席通常為8大碗,8小碗,16個碟子,4個點心,其中以軟兜長魚、銀絲長魚、煨臍門、熗虎尾、生炒蝴蝶片、大燒馬鞍橋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