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話說的清楚,哪個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人生就像壹個黑色幽默,妳在人前說過別人三言兩語,也許妳想不到,在妳的身後有壹群人在說妳,包括那些曾經在壹起說別人的人。要是真的聰明,那麽就先堵住自己的嘴吧。
2、若是懂得,日升日落也是壹種相守,花開花謝亦是壹種深情……
3、無論哪個時代,能量之所以能夠帶來奇跡,主要源於壹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誌,無論何處,活力皆是所謂"人格力量"的原動力,也是讓壹切偉大行動得以持續的力量。
4、生活經過那些故事,歷練內心的浮躁,成為壹種平靜。所有的傷痛都不是壹生,這白駒過隙的流年只是經過,不必要擔憂還有多少艱難,學會內心的安穩,看書的時候認真看書,喝茶的時候好好喝茶。
5、知見壹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6、[天天禪語]人格升華,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7、不真不實而相信,是迷信;人雲亦雲,是無知。
8、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
9、有人盯著妳,有人嫉妒妳,有人批評妳,說明妳還有價值, 對方的層次越高,說明妳的價值越大。
10、禪宗所說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壹切二元對立、沒有分裂的那個完整的心的原態。
11、有人把敲鐘只看做尋常慣例,鐘是鐘,我是我,這樣敲鐘,鐘聲也毫 無生機意緒。而悟由則視鐘為佛,視鐘為己心,鐘與我,渾然壹體,鐘聲 即是自己心聲的自然流露,這樣敲鐘,鐘聲便也有了生命。
12、見解名悟,聞解名信。信解非真,悟發信謝。理數自然,如果熟自零。(東晉)竺道生《註維摩經》
13、人生壹世,草木壹秋,何必苦身積聚添煩惱怎樣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佛日:生時不賫壹文而來,死亦不持壹文而去,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已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恃無得可怙,致使命終墮諸惡道。壹《佛說佛名經卷第十二》
14、人前為惡,後止不犯,是照世間,如月雲消。
15、當很多人吃肉的`時候,只欣賞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從來沒有體認到殘殺生命的過程中,它們遭受到的無比恐懼和難忍的痛苦,也沒有想過需要償還殺生的可怕後果。即使不相信眾生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也不知道眾生都具備佛性,但也不應該為了我們的口腹之欲而輕易傷害無辜的生命啊!
16、心寬就是善,念純就是美。
17、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沒有擔不起的重任。
18、此外,人只有將自己的姿態放低,才能從別人那裏學到知識、智慧。
19、[天天禪語]有壹次我去海邊散步。當我看天空時,天空仿佛告訴我,心就像天空壹樣廣闊;當我看陽光時,陽光好像告訴我,心就像陽光壹樣明亮;當我看大海時,大海似乎告訴我,心就像大海壹樣平靜;當我看沙灘時,沙灘好像告訴我,心就像沙粒壹樣放松;當我感受微風時,微風好像告訴我,心就像微風壹樣自在。
20、用心,才能明心見性。
21、弘法,固然能利益眾生,也會傷害眾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脫、了生死的人,傷害的是名聞利養、眾生知見。
22、生活中我們要"隨緣"而不是"攀緣",凡事不強求,盡人事,聽天 命。憑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麽程度就做到什麽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別人 的看法. 福禍已至,壹切隨緣 生死無常,貧富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悟得透的,不過空空。
23、在晨鐘暮鼓中,初雪飄落,初雪消融,世間萬物大約都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吧。我說:我想忘記。[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壹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的擁有的更多。
24、生活的禪法在於觀察與包容、喜悅與平靜。禪是生命的自在,禪是生活的灑脫,禪是內心的無礙,從心地到生活的活潑運用,豁達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生命積極嶄新的詮釋。
25、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壹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為迷。
26、時間用過以後有成果,即"夠用";用很多時間卻無所得,即"不夠用"。
27、文人、詩人、藝術家也是壹樣,興之所至,鍥而不舍,久之,壹如十月懷胎期滿的產婦,想不生都不行。
28、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麽,而是減少了壹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麽,而是增加了壹些自私和欲望。
29、由於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壹切的壹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壹切都是真理的話,那麽佛陀的聖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30、社會需要批評,也需要鼓勵。批評是為了讓社會進步,而社 會的進步同樣需要鼓勵。社會由人組成,對壹個人老是批評,容易使 這個人破罐子破摔;如果既批評又鼓勵,這個人對批評就較容易接 受,也會因鼓勵激發自覺,有利於其心智的健全。壹個心智健全的人 即使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
31、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無我。若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壹切、尊重別人,別人也壹定會尊重妳、接受妳。
32、壹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法。即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壹切煩惱妄想、貪嗔癡愛,種種雜亂念頭壹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壹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
33、報答父母恩,莫過於發揮良能,為人群付出,即是大孝。
34、前世,我是那漢水邊迎風而立的女子,在蒼蒼蒹葭的搖曳間輕揚筆墨,依香而吟,靜書著壹份澄澈若水的禪心。
35、當遇到善知識時,我們要仔細觀察,絕不可盲目依止。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出現,"善知識"當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眾生的,也有欺騙眾生的。為了對師徒雙方都負責任,我們就要小心翼翼地選擇善知識。
36、身在其中的眾生,完成心靈的凈化,自發自覺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是應循之道。
37、喝壹杯茶,理禪尋意。讀壹首詩,紅塵翻滾。問佛,佛曰:"不可說,不可說。"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覺靜,生在鬧市何須煩。禪心茶味,細心軟語,壹股股都在心底,那麽香,那麽淡,那麽沈斂……禪茶壹味,詩意人生,心有花開,歲月靜好。
38、"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信仰的背後是青山,是磐石,是對生命的忠誠,是對生活的希望。生活離不開信仰,不論妳信仰什麽,信仰都是妳堅強生活的後盾,壹把開天辟地的鋒利之斧。壹個人有了信仰,那麽他便有了目標,有希望,有了精彩的人生。
39、別讓那些自私、狹隘、嫉妒、仇恨的暗礁阻擋了我們的前行,別讓那些得與失攪起心浪翻湧,也別讓成敗迷失了航程的方向,所有的是非恩怨都讓它靜靜地隨波逐流。如果有暗流,那也只讓感動成為心海的暗流;如果有浪花,也只有感恩的波瀾激起浪花朵朵;如果有波濤,也是快樂的歌聲蕩起的浪潮。
40、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壹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41、若世界實有者,則是壹合相。
42、因為我們在大船上時就已經勞累不堪了。於是,我們只好聽從風浪的擺布了。
43、科學只有智慧,而沒有慈悲,佛教既有智慧,又有慈悲。
44、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修行的機緣,就看我們是不是能好好運用,把握住每個機會。
45、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問佛:如何才能如妳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妳般天真。問佛:為什麽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46、人心難以控制,往往忘乎所以,壹念不牢,便有萬千苦樂。
47、不論怎樣解釋,多數宗教所了解的信(相信),都與佛教極少關涉。
48、佛說,在他的教誡中,絕無秘密法門。
49、動於欲,欲迷則昏。任乎氣,氣偏則戾。
50、世界不是真實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
51、商道即人道,人道即商道。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運到盛時需警省,境到逆處要從容。
52、假使妳不給自身煩惱,他人也永遠不可能給妳煩惱。因為妳自身的內心,妳放不下。
53、陸亙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壹片石,時坐時臥,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壹片石即壹座佛,壹座佛即壹片石,無非壹片心。
54、禪師在壹塊白板上點了壹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麽?徒弟們異口同聲:壹個黑點。禪師笑了:只有壹個黑點嗎?這麽大的白板都沒有看到?
55、我若死了無人知曉,塵世喧囂壹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