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家鄉的風俗500字

家鄉的風俗500字

家鄉的風俗是很獨特的,如何描寫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呢?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以上的在這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static/uploads/yc/20230129/98304389dee1ee3b728b71e1e007bec3.png"width="484"height="300"/>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1)#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著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壹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幹。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床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著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裏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裏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麽,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初壹,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為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麽好玩的,因為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著漫長時光。

晚上終於來臨,壹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肴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說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裏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後,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著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著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裏放映著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壹起,團團圓圓,幸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裏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2)#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壹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壹個節日。每當春節壹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壹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壹家人都團聚在壹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壹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壹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裏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壹放要放到年初壹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放爆竹,壹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劈裏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壹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壹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壹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妳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妳們壹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3)#

農村造新房子還留著這樣壹個習俗,造房子上棟梁那天,吉時壹到就會爆竹齊鳴,接著將披著兩幅紅布的正梁喜盈盈升上屋頂,木匠就勢將饅頭往下拋,左鄰右舍都趕來搶饅頭,寓意這戶人家吉利,興旺發達。

我很幸運,趕上了阿姨家上梁的好日子。得知此事的當晚,我興奮不已。從來都沒有見識過這樣的陣勢,心裏還有些緊張。是怎麽個搶法呢?我能搶到嗎?……帶著這些問題進人了夢鄉。第二天早上5點40分我就來到阿姨家。

時辰還未到,但師傅們已經整裝待發。我和妹妹壹起參觀了新房子。睡眼朦朧的妹妹,還吵著讓我帶她上三樓看看。忽然,劈裏啪啦的爆竹聲在我們的頭頂響起,我拉著妹妹趕緊往下跑。沒想到,嚇得妹妹腿壹軟,打個趔趄,癱倒在了地上。

“搶饅頭嘍,後面小院子也拋壹些!”人群中爆出壹句激動人心的話。我拉著妹妹跑出屋外。天還蒙蒙亮,擡頭隱隱約約看見頂樓有人。屋外的人群擁來挨去地在搶饅頭。我們都已經錯過壹波了。樓上師傅又先後扔下了四、五個饅頭,壹大波人群就像著了魔似得向目標跑去。

有的搶這邊,有的搶那邊,手忙腳亂,我壹個也沒搶到,還挨了個屁股蹲。媽媽把我拉到壹旁,讓我站到壹個地方別動,扔在我這裏了再去撿。我聽了跑到壹個寬闊的地方等待饅頭的“大駕光臨”。嘿,這個方法還挺管用,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六七個。

笨手笨腳的妹妹跑來跑去,卻只搶到壹個。我看她可憐巴巴的樣子,讓她加入了我的地盤。很快她原地不動地也搶到了好幾個。啊!搶糖了,我不顧壹切地湧向撒落在地的糖,全然忘了媽媽對我說過不能吃糖的話……

人群也漸漸退去,我提著我們的戰利品,數了數,居然有37個,堆在桌上就如壹座小山。我笑了,妹妹也笑了。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4)#

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風俗。“爆竹聲中壹歲寒。春分送暖入屠蘇。”正是我家鄉的風俗――過年

過年時,家家戶戶大掃除,也就是除舊迎新。之所以要大掃除,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傳說壞神仙“三屍神”最喜愛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報告,說人間那些掛了蛛網的人家正在作亂犯事。玉帝聽了很生氣,要懲處人間,這事被竈王爺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戶趕緊打掃衛生,玉帝壹看,人間到處氣象更新,並沒有像“三屍神”說的那樣,於是吩咐諸神為人間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們會點燃早就打算好的鞭炮,壹串串的鞭炮“霹靂吧啦”的響,孩子們多躲在門後,之後再點燃壹排圓形花炮,火炮“嗖”的壹聲聲直沖雲霄,再“轟”的壹炸,化作壹縷白煙。到晚上,家人們聚在壹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外出的家人再忙再遠,也要在這天趕回來,年夜飯上有象征團圓的圓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魚,代表長壽的面條……吃過年夜飯,長輩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紅包上有“萬歲千秋”“卻殃除兇”等吉祥語,或者是龍。鬼。雙魚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愛和祝福,孩子們收到紅包也是非常歡喜。

拿過紅包,小孩子們出去找玩伴,她們結伴放著花筒,燃著煙花。煙花在夜晚顯得分外美麗,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孩子們還要守歲,壹直要到鎮遠初壹還算結實。

期望家鄉的風俗可以壹直傳承下去,讓年味變的越來越濃,讓這種歷史文化能夠更加悠久的繼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5)#

春節是我國壹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壹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壹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壹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壹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的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剪紙在我國是壹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6)#

我家住在平鄉,這個地方人人都知道,我在那裏經過的,我覺得熱鬧的是逛廟會。

廟會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壹開始就很熱鬧,我家離廟也不算遠,但是,從我家裏就能清楚的聽見廟會的熱鬧聲。

廟會從早上五六點開始,到那時候,我們那裏的小孩子就會起得很早很早,都等待著廟會的開始,因為,廟會裏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還有炸東西的,有小型的充氣蹦蹦床,還有許多表演節目的,買東西吃的:棉花糖、奶糖、辣條……各種各樣零食,還有賣冰糕的!

小孩子們大部分都是在充氣蹦蹦床裏面玩,不管什麽都在裏面看,我也在裏面玩、看。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炸東西,這下炸東西的幸福了,收了很多很多的錢,賣汽水的也幸福了。哪裏還有賣裝飾品:掛在脖子、手上的鏈子,稀奇古怪的、有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帶得發卡……

在廟會中,大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壹到這個時候小孩子們都從充氣蹦蹦床上面下來了,他們要看小品,他們要試著敲鼓。表演有很多種:又穿服裝表演的、小品、戲曲表演、唱歌、打鼓……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小品和打鼓,小品把孩子和大人們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後仰,敲鼓的時候,小孩子們躍躍欲試,有很多都是亂打的,逗得大人哈哈大笑。看完以後,人們就繼續購買東西,還有的把它們買回家,掛在門上,讓朋友們都看見,把廟會上的各種玩具、各種零食、炸東西,拿回家,跟朋友們壹起吃、壹起玩。

在逛廟會的時候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壹年平安,並買壹張讖圖,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兇,以便做好趨吉避兇的準備,這個時候許許多多的大人就開始再佛祖前開始求簽了,外面幾乎就沒有大人。

逛廟會到很久很久才結束,快樂地聲音還在耳朵縈繞,人們戀戀不舍結束了廟會。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7)#

我國是壹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壹個月我們都要過壹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壹個節日都會有壹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裏了。說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壹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壹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妳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妳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壹個圓錐形;記住,壹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妳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壹起煮。然後再用壹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壹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麽,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麽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壹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壹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壹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壹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壹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壹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8)#

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只要誰家小孩滿十歲了,準在初八那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吃飯,什麽七大叔,八大姨,都要來,今年剛好趕上,又有人過十歲生日了,我和媽媽帶上禮物,壹大早便出發了。

這個親戚屬於那種不是特別熟的,不熟到什麽程度呢?見了面,我連他叫什麽,該怎麽稱呼他都不知道,畢竟,壹年就見壹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龍套地向他拜了拜,說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壹人請進了裏屋,留我媽媽壹人在客廳,至於幹什麽,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禮金,也可以理解為份子錢,但未成年人是免費的。哈哈。

過年時,中午飯吃的特別遲,壹般是在壹點或者兩點時才吃的,這時,大人們可以聊會天,把小孩子們放在壹邊,小孩子們這會無非就是看看電視,玩玩遊戲,輕松自在。

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但妳吃飯總不會站著吃吧,妳首先得會“坐席”坐席也有講究,輩分越低就要坐在離門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翹二郎腿,這樣對主人們不尊重。不能大聲喧嘩,會影響別人,也很不禮貌,吃完飯後,更加要註意,不可以擅自離位,必須等大家都吃好了後才可以離開。吃完飯後,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萬不要放在碗上,這是壹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因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時候,才會這樣擺放碗筷,如果沒有人去世這樣擺放碗筷,可以說是客人對主人的詛咒,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表現。

上完菜後便沒有過多的規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飯時大家談的很開心,什麽話題都有,說說妳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績如何,壹派和諧,從話中透出的是對親人的懷戀與關心,主人將鞭炮煙花燃起,在這本不安靜的和諧中增加了幾聲重重的喜悅。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樣,但少不了魚,年年有魚,年年有余!

也許桌上並沒有山珍海味,也許在壹起吃飯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歡的,家人在壹起,哪都有年夜飯。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9)#

時間飛壹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雲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此刻,任誰都會發出出於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又是壹年的端午節!

離端午節還有那麽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壹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壹壹洗凈,壹壹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和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著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壹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麽搖壹下,妳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幹罷了!

噢!又是壹年的端午節!不明白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麽樣的呢也許壹天天長大的我,有壹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可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壹個完美的回憶!

又是壹年的端午節!

身處去家中,正想著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壹年壹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此刻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此刻我正被這壹堆堆的作業所牽絆著。無法控制自我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壹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著力,總期望自我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壹年端午節!真不明白下壹次的端午節會是什麽樣貌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壹年端午節!年復壹年,然而歡樂是不是也要年復壹年呢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10)#

我就講壹下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我們那兒過春節都要殺整豬吃,還要掃塵和貼倒福。不壹會兒,家裏就煥然壹新,顯得喜氣洋洋。除夕那天,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壹齊吃團圓飯,有年糕、臘腸、魚肉、羊肉火鍋、牛雜火鍋等等好吃的菜。飯後我們都要洗個幹幹凈凈的澡,洗掉壹年的晦氣,然後換上新衣看春節晚會。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是小品和相聲,因為小品和相聲真的很搞笑。等春晚的節目主持人在電視裏宣布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和電視機前的千千萬萬的觀眾壹齊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拿起早就買好的鞭炮和煙花,和姐姐壹齊去外面暢快壹番了。看到滿天的五彩的煙花火焰,我別提有多高興呢!

大年初壹的早上,我太興奮了,不能像家裏其他人那樣睡個大懶覺。我起床了就開始玩我自我的玩具或是看電視或是看看書,實在無聊,我就找點吃貨去叫姐姐起床……吃了早飯後,我們這些小輩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給長輩拜年了。這個我最喜歡了,因為能夠拿到紅包!裏面包了多少錢都不重要了,拿到紅包就開心,哈哈!走親訪友,吃吃喝喝,壹向要到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奶奶會在上午吃了飯就開始下鹵鍋,鹵很多好吃的菜,豬頭,臘腸,蓮藕……香香的,那個美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壹見奶奶開始鹵菜,等不及菜鹵好,我就開始跟在奶奶的身後要這個吃要那個吃,我就是個小吃貨……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11)#

除夕夜,我們按照北方的習俗,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包餃子。

我問爸爸:“為什麽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餃子呢?”

爸爸告訴我:除夕這天,北方地區有包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寓意來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區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意“年年高”。我們全家都是北方人,春節吃餃子是壹個隆重儀式。

吃餃子要和面,‘和’就是‘合’有壹家人團聚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象征著新舊交替,新的壹年開始了。

媽媽告訴我,年三十我們都要吃福餃,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裏面包硬幣,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裏面包糖果,今年我們全家就包了幾個帶有硬幣的福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來年會好運連連。

壹家人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有說有笑,不壹會就把餃子包好了。我也親手包了壹個放了硬幣的福餃。外婆就帶著弟弟到廚房忙著為大家煮餃子,我和爸爸媽媽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

餃子煮好了,壹盤盤的餃子像壹堆堆的小元寶擺放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裏夾了幾個福餃。我吃的第壹個福餃就吃到了硬幣,開心極了。弟弟邊吃邊偷看我,嘴裏不停的說:哪個是有硬幣的餃子呢?我怎麽還沒有吃到呢?正說著就突然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躍歡呼起來。

這個春節讓我知道了團聚對壹家人的意義,以後每年春節,我都要跟家人團聚,壹起吃福餃,壹起過充滿親情的中國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開始拜年了,祝大家20__年春節好!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12)#

我的家鄉是“老子故裏,道德之鄉”的渦陽,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壹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雖說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體會到的何嘗不是歡樂呢?

除夕是最令人興奮的日子,這天可以說是辭舊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為“無新衣,不新年”。傍晚,吃過年夜飯,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壹起買各種煙花爆竹。到了店門前壹看,哇!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過來了。有飛天炮、摔炮、水雷、雷鳴......我真想統統拿走。

我把煙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機點著,壹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隨之又開始冒出不同顏色的火花。我急忙揮舞,揮舞出不同形狀。眼看快滅了,我又拿起了另壹只來引火,居然引著了。我又拿起幾個煙花,全引燃,壹只手上拿幾個,不停地揮舞,像仙女在淩空飛舞彩帶。真是美麗又壯觀!

還有摔炮,拿起壹個,往地上壹摔,立馬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還有飛天炮,是壹個蜜蜂的外形,旁邊還有壹個綠色的引火線。我把線點著,趕緊跑開了。它像壹個飛碟壹樣,旋轉著,隨之升天,發出各色的光芒。

當我們玩累了,便壹起回家看聯歡晚會了,裏面的舞蹈優美而喜慶,演員揮舞著手中的彩帶,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還有各種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攏嘴,又頗令人感動。

這天夜裏沒有什麽人睡覺,都要守歲。歲數大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了給父母延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之壹。

#家鄉的風俗500字(篇13)#

在江西老家過年,是非常熱鬧有趣的。年三十夜,大人們除了貼對聯,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年三十的各種美食,其中我最愛看他們做的就是炸丸子和打糍粑,這兩樣都是我最愛吃的,所以每次我都美滋滋地在旁邊看著。

炸丸子很簡單,在江西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炸丸子,丸子種類很多,有糯米丸子,紅薯丸子,最多的是炸肉丸子。年三十炸好壹盆黃燦燦香噴噴的肉丸子,過年期間可以打火鍋吃,也可以做紅燒丸子。那圓圓的丸子,象征著壹年中生活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更寄托著家人之間美好的願望與祝福。

但是打糍粑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了。糯米需要提前兩三天浸泡好,壹直泡到手指輕輕壹捏糯米粒就斷了的程度。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火上蒸熟,等糯米的香味四溢,而且越來越濃時,就是蒸熟了。媽媽總是隨手捏壹個糯米飯團塞進我嘴裏,我大口大口地嚼起來,那糯米飯團,米粒顆顆晶瑩剔透,像壹顆顆珍珠般,瞬間激活了我的味蕾。

大人們將糯米飯倒進粑槽,開始打糍粑了。壹人雙手緊握粑錘,壹人握著粑柄,兩人拉鋸似的,先將糯米搗碎,然後,握著粑錘開始打起糍粑來。打糍粑可是力氣活兒,掄錘的人壹邊打壹邊喊著號子,我和旁邊圍觀的孩子們也跟著附和著,好不熱鬧!咚咚咚,隨著著粑錘聲聲,香香甜甜的糍粑也打好了。

香甜的糍粑,濃濃的年味,成為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