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陜西西府人的香辣早餐,蘇東坡為其“代言”,4塊錢壹碗嫽咋咧

陜西西府人的香辣早餐,蘇東坡為其“代言”,4塊錢壹碗嫽咋咧

回老家袁小貓有幾樣東西必去老區吃,其中之壹就是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按理說不是我們扶風的傳統小吃,應該屬於鳳翔,不過因為與鳳翔距離較近, 美食 傳播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所以我們縣城也到處都是豆花泡饃店。

昨天早上,父親騎摩托車載袁小貓和逗哥去吃豆花泡饃,算是過了壹把癮。

其實我們縣城有很多賣豆花泡饃的,但是這家卻是父親極力推薦的,用他的話說: “人特別熱情,分量給得又飽,味道又好,人壹天多得排隊呢! “於是,袁小貓在父親的指引下來到了這家豆花泡饃店。

這是位於 老區北街中段 的壹家小門面房,招牌在風吹日曬下已經變得有些模糊,甚至被風都把名字從中間刮爛了,仔細看壹下,叫 奇味豆花泡饃 走進去,六七張桌子坐滿了食客。墻體顏色依舊是80年代流行的草綠色,有壹種年代的小清新。

我們要了壹個大碗,壹個小碗。店主大姐很熱情,豆花分量給得很足,招呼也很熱情。逗哥不吃辣椒,大姐還專門給逗哥重新送了半碗沒有辣椒的豆花泡饃。

大姐也簡單說了壹下豆花泡饃的關鍵步驟,最重要的是食材壹定要選好。

要精選上好豆子,瘦的、碎的、黴的等壹概不能要。清洗幹凈之後再用水浸上,壹般要浸好幾個小時,浸好了以後,再用石磨子磨(現在大多數用豆漿機)。

磨好以後就過濾壹下,大姐說他們都是在大鍋上搭架子,用特別細密的籮籮篩豆漿。大哥在上面用手過,她要不停地燒火。這“過“和”燒“都要適當,才能保證做出來的豆花軟硬適中,不像豆腐腦那麽嫩,也不能像豆腐那樣老,真的是不老不嫩剛剛好的時候最好。烙餅也得好。大姐說自己家的都是手工烙,硬面饃,很耐煮。切得又寬又薄,在滾湯裏面煮壹下,非常入味。

袁小貓的小碗豆花泡饃端上來了, 那分量,真的是好大啊!渣渣辣子聞著香極了,紅艷艷的辣椒、嫩白光滑的豆花,撲鼻而來的濃郁豆漿味……這色澤,這味道,已經滿滿地熨帖了這個早晨。

袁小貓用筷子撥拉壹下, 碗裏的豆花塊頭又大又滑嫩,吃壹口,醇香的味道壹下子就從嘴巴延伸到了舌尖,從舌尖擴撒至整個口腔,直到味蕾緩緩接納。而手工烙饃的勁道,綿香又令人歡喜,吸飽了濃郁湯汁的味道,使整片饃充滿了豐富的層次感。而最出彩的是湯口,鮮香四溢,濃而不粘,喝壹口,感覺能壹下子喚醒沈睡壹夜的身體細胞。

鄰桌大叔剛剛吃完飯,袁小貓也隨口諞了兩句。大叔說,他天天來這裏吃豆花泡饃,問他為啥整條街這麽多店就愛來這家,大叔擦擦嘴回答: “這家的最好吃!最香! 大叔說這裏分量特別好,壹小碗他吃得又香又飽,忒別美氣。

旁邊帶孩子的大姐也告訴袁小貓,她就在街道住,經常帶娃來吃,“也不知道咋說,這家做得就是合胃口,好吃!”旁邊八九歲的小男孩也爭著告訴袁小貓:“好吃!我愛吃!”

店主大姐家美麗的女兒暑假回來也正在給媽媽幫忙洗碗。大姐告訴袁小貓,這房子是自己家的,沒有房租等費用,所以她把更多的心思都用到了食物上,無論是黃豆、面粉等選擇,還是對客服務等都更加從容,“咱自己家裏做買賣,誠心誠意就好了。”的確,幾乎所有在這裏吃飯的都是老顧客了。

這家店是 1992年就開業 的,大姐說最初她是賣蒸碗豆花以及5毛錢壹個的大包子,後來隨著市場變化,愛吃豆花泡饃的人越來也多,於是他們就也把方向略微調整了壹下,專做豆花泡饃了,當然豆花和包子也帶著壹起賣。

做任何事情都逃脫不了堅持和不怕吃苦。1992年開業的老店,夫妻倆從來沒有間斷過,堅持每天早上4點起來忙活做豆花,趕在6點準時開門,基本賣到10點就結束了。“ 賣吃食就是個辛苦活兒,沒啥技術含量,就是看妳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堅持住。” 大姐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