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大雪習俗吃什麽四大傳統美食?

大雪習俗吃什麽四大傳統美食?

大雪習俗吃的四大傳統美食:

1、羊肉

吃羊肉,驅寒滋補,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羊肉還可以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專家建議,冬天食用羊肉進補,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混搭”,營養更豐富。

2、紅黏粥

粥可以和胃補脾,潤養肺燥,是養生的絕佳選擇。小米粥有滋陰養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紅薯也素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3、狗肉

俗話說“掛羊頭賣狗肉”,其實溫州人壹直有“冬令香肉暖胃”之說,這香肉即是狗肉。寒冬時節是食狗肉進補的最佳時刻,《大明本草》上就有“黃狗大補益人,余色微補”記載。

據說,身體虛弱而溺床的小孩,吃壹兩回狗肉就能夠見愈。過去,溫州不少人家將狗肉作為產婦補體的佳品相互贈送。

4、兌糖兒

每當“大雪”節氣前後,溫州街頭就會出現壹種“兌糖兒”的場面。各地飴糖作坊將制成的整版飴糖提供給專門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俗稱“糖兒客”。

“糖兒客”壹邊敲打糖刀,壹邊吆喝賣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長便將家裏的銅質廢品、銅錢銅板之類物件拿來跟“糖兒客”兌換飴糖。由於冬季食飴糖有滋補身體的好處,所以如今這“兌糖兒”也發展為壹種商業經營方式。

擴展資料:

大雪時節養生:

1、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唯壹;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三、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幹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人民網-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中醫提醒牢記6大原則

人民網-大雪節氣將至,吃什麽最養生?盤點大雪養生必吃的四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