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白甲魚(金甲魚)俗稱:香橄欖魚、紅尾橄欖、平頭橄欖、灘頭鯿魚、條紋鯿魚和石鯿魚。體細長,側扁,頭短而寬,口鼻部圓錐形,下口,橫裂。下頜骨白龜
白龜角質緣,上顎末端達鼻孔後緣以下,唇薄,下唇及下頜骨愈合,唇後溝限於口角,不必。背鰭有硬刺,背鰭後緣有強鋸齒。身體為銀白色,背部為深灰色;背鰭和胸鰭為灰色,腹鰭和臀鰭為橙紅色。是清水石堤河段的中下層魚類,主要以附生藻類為食,也吃少量枝角類、輪蟲和高等植物碎片。1冬齡性腺開始成熟,2周齡全部成熟。從4月到5月,親魚在西施石灘平靜的水流中成群結隊。它分布在長江中上遊和珠江、沅江水系。是長江上遊和珠江流域的主要經濟魚類之壹。增長速度比較快,尤其是1-3的年齡。3冬齡魚平均體重為37.1 cm,3冬齡後平均體重為1.14 kg,生長速度相對緩慢。普通個體為0.25-2公斤,最大個體為6.5公斤。它在產區漁獲中占很大比例,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很可能發展成為山谷水庫的飼養對象。
編輯這段南方白甲魚的生物特征
壹。形態特征
身體呈紡錘形,側面扁平,背部在背鰭前隆起,腹部呈圓形,尾柄細長。頭短而寬,吻白龜。
鈍而突出,在眶前骨的邊界處有壹個明顯的斜溝角。口腔下方位置;下頜骨有壹個尖銳的角質前部。後唇溝限於口角;胡須退化,只有全長小於10 cm的幼魚才有2對胡須或1對胡須。背鰭外緣微凹,有1條厚刺,後緣呈鋸齒狀,尖端柔軟;尾鰭深深分叉。鱗片中等大,胸腹部鱗片小。背鰭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腹鰭基部有狹長的腋鱗。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側線以上鱗片有明顯的灰黑色邊緣;背鰭和尾鰭為灰黑色,其他鰭為灰白色。
二、生活習慣
南方白甲魚大多生活在水流湍急、沙礫見底的河段,喜歡在水底遊動。每年雨節前後,它成群回到河上遊,立秋前後順流而下,冬季在河幹流深水區的石堆中越冬。角質下頜骨常被用來鏟巖石上的藻類,少量的搖蚊幼蟲、寡毛類和高等植物的碎片也被食用。最大攝食強度在3-4月,冬季和繁殖季節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它在冬季達到性成熟,產卵期較長,長江流域為4-6月,珠江流域為2-3月。產卵場多為海灘上的礫石和急流,卵附著在水下礫石上孵化。
第三,分配
南方白甲魚分布在珠江、元江、瀾滄江和海南島的各種水系中。
第四,其他
南方白甲魚在南方分布很廣,產量也很高,尤其是在桂北高寒山區。
快,當年魚體長可達10-15厘米,體重為14-62克;1冬魚體長15-20cm,體重60-118g。冬魚體長18-25厘米,重96-291克;冬魚體長25-29厘米,重275-425克。肉質脂肪含量高,味道鮮美細嫩,是該地區的主要經濟魚類。
南方白甲魚-美食烹飪
過程
將魚洗凈晾幹,放入油鍋中,將魚煎至兩面金黃。紅燒白甲魚
將1勺料酒、1勺醋和2勺醬油倒在魚上,然後給魚加冷水;水再次沸騰時,加入3瓣大蒜、3片厚姜和1根小蔥。水沸騰後,轉小火,蓋上蓋子燉10分鐘,然後加入鹽和味精,這時,就可以把魚翻面了;再燉5分鐘,然後收汁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