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何園——晚清第壹名園
個園——清代四大名園之壹
大明寺——鑒真東渡紀念堂
汪氏小苑——揚州鹽商府邸,徽派建築
茱萸灣——生態旅遊景點,內設動物園
美食:
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幹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十佳風味小吃: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風俗:
古城揚州的民俗風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古樸純雅,令人陶醉。
遊人至揚州,如果適逢其時,不妨入鄉隨俗。體察民風民情,定然別有壹番情趣。
維揚燈會壹年壹度的燈節,農歷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五是高潮,稱元宵佳節。傳統的維揚燈會就在這時舉行。《望江南百詞》中說:“揚州好,燈節慶元宵。絳蠟滿堂家宴集,金龍逐隊市聲囂,花鼓又高蹺。”揚州紮彩燈,集彩紮、裱糊、書畫、詩文、剪紙、刺繡、編結等技藝於壹體。燈的式樣很多,有簡單普及的兔子燈、西瓜燈、元寶燈、荷花燈、蛤蟆燈……有工藝復雜的龍燈、船燈、麒麟燈、壽星燈……還有揚州特產琉璃燈。維揚燈會還和猜謎結合起來,稱為燈謎。
揚州時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圓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稱“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二月二,龍擡頭到了二月,春意萌動,天氣漸暖,春耕大忙即將開始。揚州民俗,出嫁女兒於二月初二帶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揚州有“二月二,龍擡頭,家家帶活猴(外孫)”之說。百花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也稱花朝。揚州時俗,花朝日用紅布條系在花枝上,謂之掛紅,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傳統的踏青挑薺之日。民諺有“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之說。踏青挑薺,采回薺菜,或包餃子,或做圓子,滋味特別鮮美。此外,三月三還是江都仙女廟逢集的日子。立夏嘗新立夏之時,早種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盤。揚州人立夏所嘗之“新”,有櫻桃、新筍、青蠶豆、揚花蘿蔔,鰣魚或鹹鴨蛋。此外,揚州人還有立夏稱體重,吃綠豆糕、茶葉蛋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茶葉蛋,夏天可以不中暑。端午節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揚州人口語稱“五月節”。五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忙著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鮮蘆葉(俗稱粽絡)包裹糯米制成,有的還摻紅豆、蠶豆瓣、紅棗、鹹肉、鮮肉、火腿、香腸等,味更鮮美。這天,揚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飯喝雄黃酒和吃“十二紅”的習俗,還有插蒲艾以驅邪和用艾草煙熏室內的習俗,也有劃龍船的習俗。六月六曬伏揚州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說法。“紅綠”是指五顏六色的衣物。此俗現在已不限於六月初六,只要進入伏天都可以曬衣物,故又稱“曬伏”。六月六,揚州還有吃餃子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餃子不會疰夏。六月十九觀音會相傳陰歷六月十九為觀音菩薩生日,揚州信佛的男女都要到觀音山燒香,人如潮湧,熱鬧非常。四鄉八鎮的人,也都紛紛趕來。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別虔誠的信徒,在膝蓋上綁了紙,走三步就叩壹個頭。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壹就開始有人燒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後,才算完了香事。乞巧節七月初七,相傳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日,揚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雲和月下穿針應“巧”的習俗。舊時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