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剪輯彭婉馨
12月1日,廣州多區宣布解除區內疫情防控臨時管控第二天,廣州市的體感溫度不到10度,還呼呼地刮著大風,對本地市民來說,這是壹個難得的冷天。但無論是廣州海珠區的廣場,還是天河區城中村的街頭巷尾,三三兩兩的市民結伴出現,或是壹起買奶茶,或是單純到街上吃碗熱乎的湯面。
小吃街裏忙碌的店主、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外賣員廣州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工作人員正在拆除封控水馬
點不到外賣居民自己做飯20多天
10月23日,廣州市海珠區在發熱門診主動就診人員中發現1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此後壹個月,新冠病毒疫情席卷海珠,這是廣州抗疫三年以來面臨的最復雜、最嚴峻的疫情。
家住赤崗街道的蔣蒙是最先感受到疫情影響的人群之壹——她22日去過的健身房成為疫情關聯場所,粵康碼被賦黃碼,需要“三天兩檢”,她也因此取消出差計劃。
11月4日晚10時許,海珠區發布關於強化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宣布次日起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實行臨時交通管控。
看到這個消息的第壹時間,蔣蒙立即打開團購軟件,買了兩斤肉三斤菜,壹瓶醬油壹包姜,兩個訂單***花了23元配送費,比平時貴壹倍。第二天,騎手的配送路線道出了配送費高漲的原因——受疫情封控影響,騎手需要到4公裏外的菜市場買菜,再繞路10公裏送到蔣蒙家裏。
這些肉菜成了蔣蒙和室友何夕接下來壹周的口糧。
到了11月10日,兩人對其他食品的懷念之情已到達頂端,蔣蒙果斷下單了壹塊巴斯克芝士蛋糕解饞。
何夕本想點個披薩外賣,但因為優惠券第二天才能用,她暫緩了計劃,這成為她11月最大的遺憾——11月11日起,海珠區強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餐飲行業也暫停營業,點不到外賣了。之後,兩人每天自炊,飲食十分健康。
幸運的是,蔣蒙所在小區在封控期間始終未出現新冠病例,因此她們仍可以憑通行證外出參與核酸檢測及購買生活物資。
之後蔣蒙每天的生活變得單調:居家辦公、線上買菜、出門核酸、做兩個快手菜吃、關註每天的疫情發布會。
在外出做核酸的有限時間裏,蔣蒙行走街頭,感覺城市壹下變得空闊起來。從前,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疫情防控期間,車流量驟減,行人也變得稀疏。
臨時管控期間街頭空蕩蕩只見外賣小哥身影
解除管控當天有人飯局被約滿
街道上的冷清在11月30日被打破。這壹天,廣州疫情防控發布會從下午5時提前至下午3時舉行。懷著緊張的心情,蔣蒙提前10分鐘進入了直播界面。
疫情發布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宣布,廣州各區優化相關防控措施,包括科學精準劃定高風險區、精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理、科學開展核酸檢測、加快疫苗接種。
當天下午,海珠區發布通報稱,解除此前強化社會面管控的相關措施,非高風險區取消限制人員流動措施,堂食,電影院、酒吧等密閉半密閉經營性場所恢復營業。
蔣蒙和何夕在家裏發出歡呼,這壹天廣州冷空氣來襲,迅速降溫,她們的心情卻異常火熱。甫壹下班,蔣蒙就走出家門,感受久違的自由時光。
由於剛剛解除管控,店鋪復業的還不多。但蔣蒙偶遇了壹個烤腸攤。她買了兩根熱乎乎的烤腸,作為慶祝的禮物。
待蔣蒙回到家,發現何夕已經在所有能發的群聊中發布“我自由了”的喜訊,並且約好了周五、周六以及下周五的飯局。“我要吃披薩,喝奶茶,打邊爐,飲茶食點心!”何夕興奮地說。
次日,何夕心心念念的披薩店復業開門,她終於用上了擱置半個多月的優惠券,下單了壹個豪華披薩套餐。
對於蔣蒙和何夕來說,解除管控意味著恢復正常生活,她們並未因此產生過多擔憂。“我覺得之後出門戴好口罩,回家做好洗手消毒,就沒有大問題。”何夕說,“經歷過封控,更加珍惜吃到美食的機會,以及和朋友相聚的時光。”
“解封”後市民在面館吃飯
商家紛紛打掃衛生開門營業
12月1日,廣州氣溫驟降,陰沈天幕之下,大風四起,體感溫度不到10度,街上已有行人穿上了棉襖。
與之相對的,是市井間逐漸回暖的煙火氣。街上各類車輛川流不息,出現了久違的堵車場景;不少店鋪重新開門營業,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奶茶店等待配送的奶茶
在天河區員村地鐵站C出口對面,有壹排連鎖奶茶店,兩個年輕人剛從店員手中接過奶茶,便迫不及待地喝了起來。還有壹對年輕夫妻帶著孩子,站在奶茶店門口,吃冰淇淋。馬路對面,壹家包子店的老板劉武正在包燒麥,他好幾天沒這麽忙了。因為他的店子和住所都不在管控區裏,他每天都來店裏看看。但過去壹周,街上沒什麽行人,偶爾過去壹輛車,還是出租車。
“住在附近的人能點外賣,但我家的客流主要依靠地鐵口,就沒做外賣,所以前幾天也沒啥生意。”劉武說,直到30日下午,他突然知道解除臨時管控的消息,隨後,便看到工作人員拆了附近村口的水馬。
“大街上的行人和車壹下就增多了,來店裏買包子的人也多了。”劉武說。雖然已經過了早餐店的客流高峰期,但他還是不敢懈怠,壹直在忙著包燒麥。包子店還有壹名店員,正在旁邊洗紅薯。用劉武的話說,他們做早餐店的人,隨時都在備貨。
沿著員村二橫路往臨江大道方向走,不少門店開始為迎客做準備,張恒也是其中壹員,壹周前,他租住的城中村成了臨時管控區後,奶茶店便沒有開過門了。不過,因為當時他非常關註海珠區的疫情,擔心自己會被封控,所以早早就屯了菜。30日下午,張恒聽城中村的人說,管控解除了,他立刻趕來店裏,打掃了壹遍衛生。
“附近的城中村有很多外地人,都期待著早點出門賺錢。所以解除管控的消息雖然來得突然,但大家都挺開心的。”張恒說。
商家得知“解封”消息立刻趕往門店打掃
管控期間保供的人們繼續奔跑
出租車司機李濤也是壹名外省來穗的打工人。海珠區加強封控管理時,他所在的出租車公司曾號召司機支援海珠,他也報了名,不過沒選上。
“司機們進入海珠後,吃住都在車上,直到海珠區解除管控。”李濤說。實際上,封控期間的訂單量並不多,多為就醫等特殊需求。出租車師傅們堅守崗位,開著車在空曠的街上跑,只為在海珠居民有需求時,及時出現。
李濤這樣並未進入海珠的出租車司機,則在天河區、荔灣區、白雲區等幾個區輾轉。為了正常跑車,他每天做壹次核酸。
11月30日淩晨,天河劃定多個風險區。當天上午,李濤的公司通知各出租車司機,可以將車送回公司存放,司機可以申請返鄉。李濤也和老家進行了報備,買票準備回家。
“結果突然解除管控了。”李濤說,1日壹早,他又回公司取了車,像以前壹樣開始工作。
除了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在封控期間也未停歇,奔走在各個街道。11月13日的廣州市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炳祥表示,廣州加強跨區調配,組織各大電商平臺將配送力量向海珠區傾斜,統籌平臺資源從外省、外市緊急調用1165名騎手支援保障。
截至11月13日,***有配送人員5107名、分揀員1957名在海珠區保障。市區應急部門調撥應急物資,提供棉被2000床、毛毯2000床、枕頭2000個,用於保供企業工作人員、騎手等人員的臨時性集中居住。
在封控的20多天裏,海珠的街頭跑得最多的是外賣小哥的電動車,他們馬不停蹄,只為盡快將保溫箱裏滿滿的物資盡快送到居民手上。
而在封控結束後,這些在封控期間奮力奔跑的人們,繼續奔跑在街頭巷尾。12月1日,外賣小哥陳立從上午就開始忙碌,直到下午兩點仍未停歇。只是他的外賣訂單中,滿載的不再只是急缺物資,而是多了許多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