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2月22日5時48分迎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冬至”不僅是壹個重要的節氣,在中國古代,壹向被當作壹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加以紀念,其重要性僅次於除夕。
冬至·習俗
吃餃子
冬至裏最為普遍的風俗便是吃餃子了。北方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而南方則是吃湯圓。其實,不管吃什麽,都是圖壹個高興和吉利。
冬至冷知識:不吃餃子真的會凍耳朵嗎?
其實,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留下的。東漢時,張仲景辭官回到家鄉南陽,看見鄉親們饑寒交迫,不少人凍爛了耳朵,於是將羊肉和藥物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者。鄉親們吃了“嬌耳”,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被治好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冬至就要吃餃子,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壹堂***吃赤豆糯米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州擂圓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夾壹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壹口,香噴噴、軟綿綿,壹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
蘇州釀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壹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冬至吃什麽?
冬至如大年,早在漢代冬至就已是“皇家法定假日”,百官休假,皇帝祭天,百姓祭拜祖。與冬至有關的民間習俗,也壹直延續至今。
冬至之際的民俗,以南方吃湯圓,北方吃水餃最有代表性。
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餃子有“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傳著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雖然日常調侃北方人什麽節日都吃餃子
但在冬至,吃餃子是唯壹的王道
食湯圓
在南方,冬至不吃湯圓怎麽行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壹歲之說”
甜軟糯香,流心的內餡
是讓人欲罷不能的小甜點
經典的黑芝麻口味VS花生口味
總是百吃不膩,無限回購
江浙地區特有的肉湯圓,也值得壹試
因為中國地大物博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不同
除了餃子、湯圓
其他地區的小夥伴究竟會在冬至吃什麽?
海南小夥伴表示不吃餃子和湯圓
而是吃雞肉
四川小夥伴說冬至這天吃羊肉湯
北方還有人說不吃餃子
吃的是油糕
來自嶺南的小夥伴表示
冬至這天他們喜歡吃粽子
安徽人民表示冬至吃的是南瓜餅
冬至起盤點即將過去的壹年得失春節將至,又將播種新的希望願所求皆如願,所行化坦途
多喜樂,長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