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舞蹈動機
“動機”壹詞是從音樂中借用的,常指壹般長度為1小節的短旋律。美國著名現代舞演員多麗絲·漢弗萊(Doris Humphrey)將舞蹈的動機稱為“動作動機”,並將“1小節舞句”稱為編舞的起點。舞蹈動機是動作結構的最基本單位,是舞蹈形象的基因,是統壹舞蹈動作的骨幹要素,是發展舞蹈語言的主導因素。通常,舞蹈動機具有形象性、可變性、鮮明的個性、簡潔性、舞蹈性和觀賞性等特征。動機形成後開始發展,舞蹈動機的發展可以從單壹動機到復合動機;方向、幅度、強度、節奏、空間的變化;在原型動機中加入新元素;增加原型動機的難度;多次重復;反復變化;調整動機動作的順序;改變完成動機節奏的身體部位;改變激勵方式;改變原型動機的時間價值等。我們可以綜合運用以上14的方法進行組合。
(2)建模概念及其“解”和“進”建模
造型的要求是新穎,動作,表情。這就需要建模的“解”和“進”。“解決”和“進步”都是帶有建模因素的行動過程。“解”是指在建模的基礎上對建模的壹種緩慢的拆解。相反,“入”是慢慢潛入形狀的動作。“結”與“金”關系的發展,可以理解為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從含苞到盛開的慢動作戲,可以分別比喻為“結”或“金”的狀態。我們需要解讀的是這兩種狀態在轉化過程中的層層解剖,建模的緊密聯系和瞬間跳轉。
(三)時空力的綜合實踐
編導可以通過動作的發展變化,進入舞蹈練習階段。舞蹈技術的練習分為四個部分:對時間、空間、力度的理解,動作的發展變化,動作的分解與重構。在時間練習中,動作主要通過慢、快、節奏的變化來發展變化,呈現出壹個全新的舞蹈段落。在空間實踐中,我們可以無限地擴展和壓縮空間。在力量練習中,力量的變化引起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豐富了動作“原型”的變化和發展。改變力量最好的方法是尋求兩極的對比,比如收縮和放松,緊張和放松。動作的分解就是把動作分解到最小的元素。包括動作分解、動作重構、元素舞蹈。通過這種分解,可以實現動作的發展變化,形成新的舞蹈段落。
(4)節奏、情緒和路線的練習
節奏練習,主要通過慢節奏、快節奏和變化節奏。壹、慢慢完成動作,在緩慢的速度中感受動作的細膩;然後迅速完成動作;最後是原型組合的韻律化,比如簡單的幾個步驟,在需要表達緊急情緒的時候改成破步,壹系列破步之後又戛然而止。這種節奏的處理可以引起視覺和情感的波動,形成壹定的情感沖擊。情緒練習,以自己的肢體動作為基礎,還包括壹些表情的傳遞,可以讓觀眾明確動作的情緒內涵,讓觀眾產生情緒共鳴。情感練習可以有效地培養編導的情感表達,為後期完成的舞蹈編導的情感內核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情緒鍛煉可以理解為壹種生理情緒,壹種人格化的情緒,比如憤怒、哭泣等。,甚至是壹種形象化的表達。如元和老師在《論舞蹈意象》中提到“舞以達樂,舞以載道,舞以和象”,指出了意象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和至高地位。路線練習簡單的理解就是加強舞蹈腳下的流動,讓動作在舞臺上流動,動作流動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形成壹定的路線意象,可以讓整個舞蹈形成構圖,進而形成表情。
(5)散文
舞蹈小品也是作品。只是規模上,時間更短,壹般在3到5分鐘,結構相對獨立。既然也是作品,首先要求有明確的主題;作品的完整性;風格的統壹。可以通過重復、對比、排比等手段進行剪輯和導演,連貫性強。在元素、造型、舞句的運用上要進行細致準確的分析,便於初學者從整體上把握作品。
(6)舞蹈成品
在當今可供學習和參考的文獻中,單個舞蹈技術的練習通常分為七個部分。知道並選擇行動;行動要素的分解;建模的構建;時空力的應用;舞蹈片段的構建;有正規結構的小產品;音樂的即興創作。音樂即興是指相對固定的舞蹈小品,在不同風格音樂的配合下舞蹈。舞者可以隨著音樂同步起舞,也可以單純以音樂為背景起舞。這種做法主要是打破常規的編舞模式,嘗試壹種新的與音樂連接的方式,給觀眾不同的藝術感受,豐富作品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