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以命相交。豪邁、歌舞很棒,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勤勞勇敢的民族,長期以來壹直活動生息在我國北方的廣闊草原。額爾古納河流域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也是中國蒙古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壹。歷史上,蒙古族和呼倫貝爾境內的其他少數民族為開發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東北邊疆做出了重 要貢獻。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有著悠久歷史的蒙古民族在呼倫貝爾經濟和社會 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並使自己在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家》的歌詞(蒙古族的)每壹首想妳的詩 寫在雨後的玻璃窗前
每壹首多情的歌 為妳唱著無心的諾言
每壹次牽妳的手 總是不敢看妳的雙眼
給我個溫暖的陷阱 和壹個燃燒的愛情
讓我這冰冷的心靈 有個想到了家的憧憬
緊閉著深鎖的門 聽我琴聲的飄零
打開妳孤獨的窗 莫要轉過去妳的身影
走進妳深藏的夢 誰在無聲地睡眠
點亮妳微明的燈 是張不能不害羞的臉
給我個溫暖的真情 和壹個燃燒的愛情
讓我這漂泊的心靈 有個找到了家的心情
多年之前滿懷重重的心情我走出壹個家
而今何處能安撫這疲憊的心靈浪跡在天涯
每壹首蒼老的詩 寫在雨後的玻璃窗前
每壹首孤獨的歌 為妳唱著無心的諾言
每壹次牽妳的手 總是不敢看妳的雙眼
轉開我暈眩的頭 是張不能不瀟灑的臉
給我個溫暖的家庭 給我個燃燒的愛情
讓我這出門的背影 有個找到了家的心情
給我個溫暖的家庭 給我個燃燒的愛情
讓我這出門的背影 有個找到了家的心情
蒙古族的民風蒙古族民族風情簡介:
蒙古族餐飲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飲料有奶茶、酸奶酒等。牧區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類為主,以糧食為輔。壹日三餐,重視早餐和晚餐。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再加少許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湯面、鮮奶面餅或手扒羊肉。喝奶茶不分飯前飯後,只要想喝或客人來,壹天都不斷。肉食以羊肉、牛肉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等,這是蒙古族的傳統佳肴。其中蒙古族“手扒肉”,選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可用手拿著吃,或用蒙古刀剔著吃。肉質鮮嫩,味美可口,易於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而蒙古族烤全羊,是宴席中壹道最講究的名菜,將壹只完整的羊烤熟,呈棕紅色,油亮油亮並吱吱作響,香氣撲鼻,由廚師將其蹲臥在盤子裏擡上宴席,然後切成若幹塊和片,供客人食用。色、香、味、形俱佳,有濃烈的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
蒙古傳統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神靈的活動。時間多在每年6-8月份。“敖包”,蒙古語“堆子”的意思,由石頭壘起石堆,上插樹枝、柳條為行人指路和標明方向,樹枝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條和紙旗。傳統的祭祀形式有:血祭、酒祭、火祭。祭敖包時,殺牛宰羊作祭品。現代祭敖包又增添了賽馬、摔跤、射箭等競技比賽項目以及歌舞表演等新內容。祭敖包的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相約再見的時日,“敖包相會”即源於此。
草原飲食文化是十足的草原風味。當妳坐在涼爽的酒桌前,新鮮的奶茶送上來,香噴噴的手扒羊肉端上來,那種鮮鮮的香氣,使人垂涎三尺。到了草原,妳就大口大口地吃羊肉,大口喝濃烈的白酒,酒過壹半,思緒正如雲在半山腰擁來擁去。歌聲在酒桌上就點亮了,那拉著長音的蒙古族民歌與黃土高原民歌壹樣有個性。草原敞開窗口,小風夾著青草味浸入遊客心扉。人們又會懷念起民族英雄嘎達梅林,親近勤勞、善良的牧民和蒼勁的草原、悠揚的馬頭琴聲。
草原的篝火晚會使人精神放松。當星辰布滿天空,壹勾彎月的清輝灑落在遼闊的草場,火光升騰起來,草原那種神秘、深奧及厚重已呈現出來。火光中,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翩翩起舞,現代舞、俄羅斯芭蕾舞、草原民族的安代舞,這率真、粗獷的科爾沁草原民族舞又變得柔潤起來,現代人已把世界思想文化藝術融到了壹起。
蒙古族的生日?應該是陰歷
蒙古族的習性。蒙古族風俗習慣
(1)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壹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壹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現在已成為遼西阜新地區待客的壹種美食,尤其是在農歷“立秋”這天,人們大都會食用,俗稱“搶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壹。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002年遼寧省十大風味食品評選中阜新孫玉國廚師主理的“手把肉”、“全羊湯”入眩
(2)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制成,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
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領子較高,大襟右釘扣;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飾。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裝束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劍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觀別致、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騎馬時可以保護踝部、禦寒;墜馬時自然脫靴,可以保證人身安全。
生活在遼寧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並不經常穿著民族服裝,但是在大型的節慶集會上,或是婚慶典禮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以示隆重。
(3)民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滿語將家或屋稱為“博”,因為詣音,所以後來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將自己的住房稱為“格爾”;漢族人稱蒙古包為“穹廬”或“氈房”等。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圖騰
狼
概況:
狼圖騰是中國遊牧民族幾千年來從未中斷的民族圖騰。狼圖騰是中國遊牧民族的精神力量之源,歷史上曾攻占歐洲、打通了東西方通道、對世界震撼最強的東方人,都是崇拜狼圖騰的民族。他們大都認為狼是自己民族的獸祖,狼是草原的保護神、是草原民族的宗師、戰神、楷模。地球上沒有壹種動物,能像狼壹樣,對人的行為產生如此強大而持久的影響,並改寫了世界和中國的歷史,促進了民族的大交流和大融合。 狼壹旦上升到民族圖騰的崇高地位,狼便處於被保護的位置上。歷史上,草原民族既打狼又護狼,建立了人與動物互相依存的循環關系。狼圖騰文化是人對動物、對自然生態的自覺敬畏與崇仰。狼這種智性勇銳的動物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遊牧地區,始終受到尊敬,野生狼群的存在使得草原的原始風貌被基本保留,所以中國在遊牧勢力強盛時期,壹直沒有呈現出沙進人退的荒漠化趨勢。壹直到20世紀50年代之後,狼圖騰崇拜不斷受到農耕文化的沖擊和擠壓,草原狼的逐漸消失與草原退化呈同步態勢。中國的荒漠化、沙塵暴問題,主要是草原退化造成的惡果。草原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於中國華北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壹票否決”的地位和作用。
在草原上千百年的狼圖騰崇拜時期,草原從未受到墓葬的破壞。草原民族認為狼會將人的靈魂帶上騰格裏(天),所以將屍體送往天葬場由狼處理,施行天葬,這種“吃肉還肉”的風俗,體現了萬物循環的樸素唯物主義觀念,尊重大地母親,肉身化在天地之中,死後也絕不破壹塊草皮。這種做法在歷史上曾有效地保護了草原的自然生態。
蒙古族的民俗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為"永恒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蒙古族人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壹般問:"賽拜努(妳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壹般在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則以壹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肋骨和壹段肥腸送給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裏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竈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壹點也行。
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壹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到蒙古族牧民家裏做客,客人不壹定要帶上許多禮物,只需準備用麥面烤成的六張圓形薄餅和幾顆成雙的紅棗即可。進到主人的蒙古包,主人將客人讓坐在客位上並向客人敬茶後,客人可以向主人要壹個盤子,並將隨身帶來的六張薄餅象荷葉片壹樣擺在盤子裏,再將成雙的紅棗放在薄餅上,雙手獻給主人,主人即當做草原上最神聖的禮物十分樂意地接受。
這六張看起來並不十分起眼的薄餅為什麽會被當做神聖的禮物呢?據老人們說,當初鄂爾多斯為六個旗,用六張薄餅來作禮,意為禮儀至上,***同和睦相處;而紅棗則表示六旗興旺發達。
河套地區的蒙古族,招待客人什麽東西都可以缺,但絕對不可以缺酒,以酒招待客人,是河套地區蒙古族最普遍,也是最起碼的禮儀。用酒招待高貴的客人,有壹個專門的名詞,蒙古語稱"德吉拉"。
給高貴的客人敬獻"德吉拉"時,只給客人壹個瓶口上糊有酥油的酒瓶而不給酒杯,客人接到酒瓶後,先用右手食指醮壹點瓶口上的酥油往自己的額頭上塗抹,如果在場的還有其他賓客,也同樣依次抹上壹點,然後,主人才拿出酒杯或者銀碗,給客人斟酒。客人仰脖連飲三杯以後,斟上第四杯時,客人便壹手端著酒杯壹手高高揚起,或者向主人說上幾句祝福的話,或者放開嗓門唱起祝福主人吉祥如意的贊歌。
蒙古族的飲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烘幹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幹、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壹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上,若是小孩來,還要將奶皮子或奶油塗抹其腦門,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見的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後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但內蒙東部蒙漢雜居地區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時加佐料,並把肉煮成酥爛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區的蒙古族還喜將羊腰窩的肉切成大片,掛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間稱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湯。還食用駱駝肉和馬肉,油炸駝峰片蘸白糖,視為上肴,有經驗的廚師還善於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種食療菜肴。為便於保存,還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幹和臘肉
蒙古族的由來?根據《史記》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貶稱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壹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叠兒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舊唐書》記載:蒼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他們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間。然後***同渡過騰汲思,在斡瀾河源頭、不兒罕山前開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包塔赤罕。這裏所說的包巴塔赤罕就是蒙古人的始遷祖。其實,蒼狼和白鹿在蒙古語中分別讀為:包侕帖赤狼和豁埃馬蘭勒,只是漢譯為蒼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問題上,現代、當代多數學者認為蒙古人出自東胡壹支。東胡,是包括同壹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在匈奴東,故曰東胡。”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蒙古族的怎麽移民蒙古?1、獲得蒙古國移民的方式主要有:投情(父母、子女、配偶是蒙古國公民)、蒙古國公民移出蒙古國後再移回、政治避難等;
2、移民針對已在蒙古國且居住了壹定時間的外國公民,申請過程不需要花錢或僅在各別環節需要壹些手續費之類的花銷,可忽略不計。
3、蒙古國移民局(受理單位)根據申請人的情況及本國國情判斷是否接收並報由總統或國會批準。
4、獲得移民資格後,本人每年在蒙古國境外停留期不得超過180天;
5、在蒙其間如有從事違法活動,或反移民、登記規定2次以上、或以假結婚方式騙取移民許可等行為,主管部門有權拒絕申請。
6、更多詳情可查閱“蒙古國移民局”網站,或通過妳在蒙古的朋友向移民局咨詢。
7、蒙古國《在蒙外國公民地位法》相關規定:
29.1 根據外國公民申請移居蒙古國的申請書,因內局勢,經濟能力,申請移民者的學歷、專業等,由主管外國公民事務國家行政機關(蒙古國稱民局)按照本法第27.1款所指期限(最長五年,續延壹次三年)可頒發移民居住許可。
29.2 申請移民的外國公民若已滿55周歲,主管外國公民事務的國家行政機關(移民局)在頒發移民居住許可時,遵循本法第28.3款(因家屬關系原因居留的外國公民年齡已滿55周歲者,以該公民所屬國相同的原則,主管外國公民事務的國家行政機樣可頒發永久居留許可)的規定。
29.3 在蒙古國獲得移民居住許可的外國公民,壹年內在境外停留期限已超出180天時,主管外國公民事務的國家行政機關可吊銷移民居住許可.
29.5 在蒙古國移民的外國公民總人數不得超過蒙古國人口的0.5%,其中壹個國籍人數不得超過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