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11年前,同樣是演姐姐,張子楓壹聲沒哭,卻讓人撕心裂肺

11年前,同樣是演姐姐,張子楓壹聲沒哭,卻讓人撕心裂肺

壹,電影之前

1976年,發生了壹些大事情。

春天還沒來,周總理就與世長辭,舉國上下陷入了壹種巨大的沈痛中。這種沈痛甚至壹直延續到了夏天,但夏天剛來,朱老總也在北京逝世了,新的沈痛又縈繞在空氣中。

那是新中國成立的第27年,人們遭受過天災,遭受過人禍,國家百廢待興,又碰到了兩位領袖的離開。舊的痛苦在壹點點的瓦解,對於未來的迷茫充斥在每個國人的心頭。

1976年,唐山是中國的工業重鎮,養育著將近壹百萬人口。那年的夏天,除了這些 社會 氛圍以外,跟以往的每個夏天沒有任何的不同。

這壹百萬人裏,只有那麽幾個人發現了壹點點的不壹樣。

“那年夏天,好像比以前更熱壹點。”

“蔡家堡、北戴河裏的魚變多了,市場裏多了好些新鮮魚,還便宜。”

“我們在船上,很多蝴蝶和各種鳥往這裏飛過來,停在船上。”

“街上有老鼠,拼命地跑,像碰到貓壹樣。”

當然,這些不同沒有引起更多人的註意。

1976年7月28日晚上,人們像往常壹樣早早地睡去。有些人因為異常的炎熱,心裏感到不安,夜裏好幾次醒來。淩晨三點,唐山的礦場上升起帶著硫磺味的有色煙霧。

淩晨3點42分53.85秒,壹聲巨響降臨了。

北京和天津、從渤海灣到內蒙古、寧夏、黑龍江以南到揚子江以北,都感受到了這聲巨響的力量。

中國的工業重鎮唐山,壹瞬間被夷為平地。

廢墟、濃煙、哭喊、血、屍體、救命、警報、驚慌失措的人們。

二十多萬人的生命,頃刻間消亡。二十多萬人,有多少個家庭,有多少個故事,有多少本應該燦爛的人生。

2009年,馮小剛已經是名氣響當當的商業片導演。雖然他吃著商業片的飯,但並不喜歡商業片。作為從小跟著“京圈”文化界混的馮小剛,接觸的都是莫言、陳凱歌、王朔這類人。

馮小剛不像陳凱歌和王朔,他是底層出身,陪笑臉混上去的。得到名望地位後,自然也想從才華上勝過他們。雖然已經有過《夜宴》、《集結號》這類作品,但那時的馮小剛畢竟還沒有拍出《1942》和《芳華》,距離他內心的藝術追求尚有距離。

這時候,唐山廣播電視臺找到了馮小剛。

那時候,許多人都忘記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場天災,忘記了那是世界上傷亡最大的地震,比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造成的損失都大。唐山要拍壹部紀念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紀念那些地震裏的故事。

他們找到馮小剛,壹是因為馮小剛當時的確是票房保證,二是因為馮小剛也的確有才華做這個事情。對於馮小剛而言,有足夠的投資,把這樣壹部主旋律的作品拍好,還有票房,自然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何況唐山大地震的題材這麽好。

隨後,中影和華誼也加入進來。商議過後,眾人拍板,決定了電影《唐山大地震》的項目。

2009年7月1日,《唐山大地震》正式開機 ,邀請到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陳瑾主演。

2010年7月22日,《唐山大地震》正式上映,拿下了6.49億票房。那個時候《泰囧》還沒有出來,中國電影還沒有進入以“十億”票房俱樂部,這個成績,相當牛。

各大獎項上,《唐山大地震》的成績也很抗揍,金雞獎幾乎全滿貫的提名,徐帆甚至提名三個獎項的影後,馮小剛也提名了兩個獎項的最佳導演。

更重要的是,《唐山大地震》的口碑,的的確確讓當時的馮小剛從壹個商業片導演逐漸過渡到了“藝術片導演”。雖然這部作品也只是商業片,但好比今年的《妳好,李煥英》,拍得感天動地,口碑好得壹塌糊塗。

當年,電影裏有兩個小演員,壹個演姐姐,壹個演弟弟,演姐姐的那個,叫張子楓,同劇組的老演員都誇她“真有天賦”。

十壹年後,這個“真有天賦”的小女孩,已經長成了大女孩。

2021年,快要入夏的四月,張子楓第壹次完全意義上飾演壹個“大人”的新作品《我的姐姐》上映,賺足了觀眾眼淚,網上壹片好評。

也有很多人忘了,這是她第壹次演大人,並不是她第壹次演姐姐,上壹次演的那個姐姐,賺得眼淚,也許更多。

二,唐山大地震

和後來的《1942》不同,馮小剛在《唐山大地震》裏講的故事很簡單,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家庭的支離破碎、人的生老病死、親情的牽絲,本來就是每個人永恒的痛點。加上天災、中國人的精神,確實很有情緒上的煽動力。

電影裏,講了生活在唐山的卡車司機方大強壹家遭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時間貫穿了幾十年。

方大強是個卡車司機,和妻子李元妮很恩愛,人也很老實。李元妮生下龍鳳胎兒女時,突然難產,差點因此沒了命。方大強愛老婆,也愛孩子,大人孩子都平安後,方大強開心地難以言表。

因為女孩先出來,所以龍鳳胎是姐姐和弟弟,他們給姐姐取名“方登”,弟弟取名叫“方達”。方大強家庭圓滿了,努力開卡車賺錢,李元妮有個愛她的丈夫,壹雙可愛的兒女,雖然家庭不富裕,但生活得也很幸福。

但他們畢竟是老壹輩人,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多少有些根底還在。方登作為姐姐,從小就被教育謙讓方達。這個觀念,也在後來成了全片最讓人揪心的壹段情節。

壹家人本來幸福安定的生活著,壹切都隨著唐山大地震的突然降臨打碎了。

那天晚上格外的熱,李元妮洗了壹個西紅柿,方登和方達都想吃,李元妮還是給了方達。方登嘟著嘴說了壹聲:“媽,我也要吃!”

李元妮說:“媽明天給妳買啊。”

方登和方達在屋裏睡了後,李元妮跟丈夫出了門。他們沒有等到明天,天邊泛起了紅光,接著,大地震動,房屋開始倒塌。方大強楞了壹下,瘋也似地沖向樓裏,想救出孩子。沒想到,剛跑過去,樓就塌了。

李元妮呆在原地,看著自己的丈夫、兒子、女兒,全部被埋在廢墟裏。

影片動人的故事也從這裏真正開始。後面的故事,有三個讓我情緒爆發的淚點。當然,對於每個觀眾而言,這些點都不同。對我而言,正是這三個點貫穿起這壹家人的幾十年歲月,成就了這部電影裏的故事。

第壹個讓我感動的地方,在地震後的第二天清晨。

第二天天亮,唐山已經成了壹片廢墟。無數人在廢墟裏哭著尋找自己的親人,李元妮也終於找到了被壓住的丈夫,她是用手生生挖了很久,才發現的。方大強那時候還沒死,李元妮叫著丈夫的名字,方大強的手指在廢墟下輕微地動了動。

李元妮找到了希望,拼命地用手挖著廢墟,想救出丈夫。沒想到,余震來了。大地再次震動起來,李元妮用手挖出的口子壹下子被填住,方大強徹徹底底被埋進了廢墟裏,再無生還的可能。

李元妮崩潰了,滿身滿臉的汙泥、血跡,呆在原地。接著,李元妮擡起頭,嘶吼著罵道:“老天爺,妳個王八蛋!”

壹個女人,失去了丈夫。壹個丈夫,失去了生命和幸福的家庭。而這些是天災,是不可逆的,這種悲傷讓人無能為力,但又紮紮實實地戳在人的心裏,讓人無語凝噎。

第二個淚點,就是李元妮對兒女的抉擇,也是這部電影裏最讓人揪心的壹個。

丈夫被埋住後,有人朝李元妮喊,說發現了方登和方達。

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的李元妮失魂落魄地跑了過去。救援的人卻告訴她,兩個孩子被壹塊大石板壓住了,孩子剛好在兩端,大石板上面壓的東西太多,沒辦法直接撬開,只能翹起壹邊。

翹起壹邊,另壹邊自然就會壓下去。也就是說,要救壹個孩子,另壹個孩子必須死。救援的人問她,要救哪個。

李元妮遭受著這樣的打擊,眼神空洞地喊著:“都要救,求求妳們,都要救。”

眾人見狀,也只能安慰著她,做著她的工作。

石板下的弟弟方達還能說話,喊著“救我”,姐姐方登則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只能用壹塊石頭敲著石板,發出聲音,讓大人們知道自己還活著。

經過壹番猶豫,已經哭不出眼淚的李元妮喃喃道: “救弟弟,救弟弟。”

石板下的方登聽到這句話,放下了發出“求救信號”的石頭,眼角滑下了壹滴眼淚。

從此以後,這個母親要背上壹輩子的愧疚。每個無人的夜晚,她都會夢見那個被自己放棄的女兒的臉,那張臉會讓她往後余生背負著洗不清的罪孽。

作為壹個母親,被逼著做這樣的選擇,本來就是最揪心的事情。更揪心的事情是,這個選擇必須要做,而且做了出來。

方達被救出來後,斷了壹只手臂。唐山大地震過去後,李元妮的婆婆讓方達跟她們到山東去生活,但兩母子在世界上只有彼此了,都舍不得。眾人見狀,只能將兩人留在了壹起。

李元妮和方達每年都給方大強和方登燒紙,李元妮也從壹個年輕的母親,變成了已經蒼老的“罪人”。 方達就這樣,在母親的照顧下,拖著壹條獨臂,壹天天的長大成人。

長大後的方達放棄了高考,李元妮責怪他沒出息。方達很生氣,說:“早知道,當年妳就該救姐姐!”李元妮壹聽到這話,壹巴掌打了下去。打完後,她的手微微顫抖著。方達的身體也微微顫抖著。

這是這個家庭不能提的事情。

其實方達是為了不讓母親受苦,不讀大學,就可以去掙錢,減輕母親的負擔。

方達後來去了杭州,在杭州,方達從壹個打工仔壹步壹步地往上爬,做起了小生意,到開了自己的公司。雖然只有壹條胳膊,但沒人會笑話他。方達還娶了老婆,可是老婆帶回家時,李元妮並不很高興。

兒媳婦終究不是女兒,看到她的時候,李元妮心中那個小小的方登的臉,就會浮現出來。李元妮會想著, 如果方登還活著,現在會怎麽樣。

三,虧欠與救贖

方登沒有死。

震後,遇難者遺體都被找了出來,擺放在壹起,小小的方登的身體,也被擺在壹群屍體中間。大災過後常常伴隨著大雨,雨水打在方登的身上,她的手指動了動,接著睜開了眼睛。

李元妮說出那句“救弟弟”時,方登聽得壹清二楚。她知道自己在世上已經是個沒人要的死人了。張子楓的演技天賦在這個片段也有十分清晰地呈現:壹個小女孩站在雨中,臉上全是汙泥和血跡,身邊是奔走的大人和成群的屍體。

小女孩沒有害怕,沒有恐懼,只有茫然和空洞,就像重生壹次那樣。

方登後來被人發現,送到了孤兒院,最後被壹個軍人家庭收養。養父和養母對方登很好,但方登始終無法把他們當做真正的親人。她的母親和弟弟,還在這世上,但她已經不能相認。方登恨他們,也愛他們。

長大後的方登考上了杭州的大學,就跟弟弟方達在同壹座城市,可惜兩人始終沒有遇到過。即使遇到,兩人多半也不能認出對方。

壹家人的命運就這樣變成落葉,落向各自不同的歸宿。

方登後來懷了孕,結果碰到渣男,男人不要孩子,方登還是生下來了。後來,方登嫁給了壹個外國人,當年在小城唐山的種種,已經完全成了記憶裏的塵埃。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中,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們是最積極的誌願者。方登和方達都去了汶川做支援的誌願者,兩人再壹次走到了相同的地方。誌願者們休息時,方達跟身邊的人將自己經歷唐山大地震時的遭遇,晃蕩著那只沒有胳膊的袖子。

方登正好聽到了。

不久後,方登跟著方達回了家。

這裏也迎來了整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方登與母親的重逢。

李元妮的家裏,擺放著方大強的遺照,遺照下,是壹盆泡著水的西紅柿,盆裏有五個。方家有四口人,多出來的哪壹個西紅柿,是欠方登的。

李元妮看到方登,用壹種讓人心酸的語氣說:“登啊,這些年妳去哪兒了啊。”她越說,哭腔越重,說到後面,李元妮給方登跪下。方達的老婆見狀想要阻攔,被方達攔住了。方登見到母親給自己跪下,也沒有攔住她。

三十二年的歲月,壹家人的失散、虧欠、仇恨、悔意,都在這壹跪上。

電影在這裏結束,或許會更加韻味悠長。但紀念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畢竟不能過於悲情,最後方登還是和母親相認,壹家人最終和解。

情感 上的成功,是馮小剛這部電影藝術上的成功。商業上的成功,靠的也不僅僅是 情感 ,還有恢弘逼真的地震場景和細節的處理。馮小剛想辦法在全國找了許多那個年代的道具,力求真實還原,還花了七八千萬來做地震的特效。

總的來講,《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本身,就足夠感人,馮小剛在這部電影上傾註的心血,也確實讓片子的質量很過關。比起如今的《我的姐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山大地震》裏的這個“姐姐”,真的更好哭壹些。

演《唐山大地震》時,張子楓8歲,今年,張子楓20歲。當年的壹批小童星已經陸陸續續長大,從張壹山到張子楓,都是新壹代演員中的演技擔當,有可以預見的很好的未來。

張子楓說: “我做不到不真誠拍每壹條。” 也可以看到她對於演戲的誠意:不是要當明星,而是要當演員。

如今我們再回憶起《唐山大地震》,會發現這原來也是十年前的電影了。十年過得很快,改變得很多。 但有這樣的演員,未來可以期待的也有很多。

最後,祝福《我的姐姐》票房大賣。(撰文:唐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