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三林肉皮。取材都是豬大腿上的厚皮,經過煎炸,色澤光亮,回去燒菜之前放冷水中先泡壹夜,然後切成塊,無論煲湯、炒菜皆相宜,壹口咬下去,幸福感滿滿。
二、 永茂昌肉粽。如同嘉興粽子壹樣,壹年四季都門庭若市,生意天天爆棚,粽肉肥瘦適宜,糯米甘甜鮮香,自嘗或送人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 三林塘醬菜。 歷史 悠久,品種繁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小乳醬瓜,相傳在明朝時就被定為宮廷貢品。鹹中帶甜,清脆爽口,是上海人吃泡飯的最佳佐菜。
真心不好玩,年紀大的去消磨消磨時間還馬馬虎虎,土特產也偷工減料,走油肉 肉皮啥的也都沒有以前做的好,青浦朱家角和周莊古鎮倒都還不錯,基本上所有的古鎮都差不多,賣的東西也都基本雷同
我還是用壹篇遊記來作答吧
被列入44處 歷史 文化風貌保護區的邵樓老街,起步較晚,借著世博會和城市擴展的契機,對老街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於二零壹零年正式對外開放,這條養在深閨不為人知的老街,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熱鬧繁榮的景象不亞於七寶老街、朱家角古鎮。
邵樓老街位於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沈杜公路南側,修葺壹新的老街似乎失去了老街的味道,但邵樓老街 歷史 也是源遠流長,它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地。邵家樓的得名,是因為明工部右侍朗談倫之子談田在此建造了壹座鐘樓,為不耽誤農耕,晨起鳴鐘,號召父老鄉親勤奮耕田種糧,因此得名。
壹條姚家濱市河將邵樓老街分為南街和北街,北街即平西街和興東街為原仿新建,即原屋翻新,而南街即仁善街則是完全新建,老街的唯壹壹座古橋報恩橋橫跨姚家濱市河,直通保南街,形成了壹個“幹”字形的街道。
邵樓老街 歷史 悠長,起源於元,歷經明、清,世居奚、談、沈三姓,街西的談家牌樓,即談氏故居朋壽園故址,而街東南則有奚家的祖宅,不要以為邵樓是壹條看上去很新的新街,其實,邵樓老街的古跡還真的不少,除了上述的遺址外,還有在平西街的禮耕堂、資訊堂遺址、廣智學堂故址、道南橋遺址、葉宅等等,這些足以說明邵樓老街的 歷史 悠久。
禮園,是壹個江南園林式的花園,裏面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假山、鶴湖、長廊亭舫、鶴軒水榭、古木奇花、檻聯書法,壹應俱全。禮園裏還有四個館,秦裕伯紀念館、葉宗行紀念館、顧振烈士紀念館和秦怡藝術館,小小的壹個禮園,集中了這麽多的紀念館,可見邵樓老街的 歷史 文化的沈澱。進禮園遊玩,需買門票,每位二十元,不過禮園每個月會免票開放壹天,即每個月的頭壹個整星期後的周二,是免費開放日。
秦裕伯,元末明初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上海豫園城隍廟裏供奉的城隍老爺,就是秦裕伯,他是松江府上海縣人,秦裕伯在故鄉病故後,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封其為城隍老爺,秦裕伯也是秦觀(秦少遊)的八世孫,而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據說是秦裕伯的三十六世孫,這樣看來,秦家名人輩出啊!而秦怡,是中國唯壹活著時就擁有藝術館的人了,每年,秦怡都要到禮園來祭拜先祖。
位於平西街的禮耕堂,也有著二百三十多年的 歷史 了,禮耕堂最初的作用是戲臺,現在禮耕堂百姓講堂旁邊的壹個閱覽室,就是當年戲臺的樂鼓隊演奏的地方。禮耕堂在土改文革期間挪作他用,經改造後變成了倉庫,現在還留有當年拆除戲臺後留下的雕刻精良的房屋橫梁。如今禮耕堂變成了百姓講堂。
邵樓老街,對於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每個月都要去好幾次,主要是去購物,也經常與朋友擇壹靠窗臨河的菜館,點幾樣特色小菜,邊吃邊聊邊觀風景。邵樓老街現在成了市區阿姨大爺的購物天堂了,不管是工作日、休息日還是節假日,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大爺大娘來此購物,這裏南北幹貨、寧波鹹貨、三林肉皮、鹹豬蹄、本地農民自種農產品、各種糕點、蔥油餅、草頭餅、臭豆腐、油墩子、下沙正宗的燒麥等等,壹樣都不少,如果妳鐘情滬菜,那麽邵樓老街的老八樣可以滿足妳的口福,據說上過電視的青桔壹碗面的味道是相當的不錯,可惜它是牛肉面,我是不吃牛肉的。
逛街逛累了,擇壹菜館裏面坐坐,聚仙樓、老八樣本幫菜館,農家菜館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也可以擇壹茶館,來壹杯清茶。而我呢,喜歡跟我感興趣有緣份的店老板聊上幾句。禮園路上近保南街,有壹家專營景德鎮瓷器的小店,小店主要經營民國時期至文革時期生產的景德鎮瓷器,老板是壹位很和氣的老人,當年下放到江西景德鎮,退休後回滬就在這裏開了壹家專營景德鎮瓷器的小店,他會定期到景德鎮各大瓷器廠收購壹些早前生產的瓷器庫存,偶爾也會去私人家收購,他的客戶群是壹些瓷器愛好者。而我,經常沒事到他店裏坐坐,聊聊天,也學到了不少瓷器方面的知識。
據說邵樓老街的二期工程即將開始,根據規劃,未來的召稼樓城中布局商業、住宅和工業,具備經濟獨立性,外圍是大片農田,體現城鄉的和諧統壹,創造田園城市運營新模式,從而成為壹張國際級古鎮的新名片。
閔行邵樓老街的老姚家浜河道
閔行邵樓老街的資訓橋
禮耕堂裏的閱覽室,這裏原來作為戲臺的樂隊演奏的地方,左邊的大禮堂就是現在的百姓講堂。
資訊堂遺址
葉宅
廣智學堂故址
奚世俞住宅
道南橋遺址
禮園內的秦裕伯紀念館
召稼樓是個古鎮,個人認為很好玩。我的召稼樓之行純屬巧合,去年10月份,本來是要去“浦江郊野公園”和美麗鄉村“革新村”玩的,召稼樓地理位置正好在兩點中間。我在等公交車,有壹輛三輪車過來,問我是否去召稼樓,我說去革新村,他說召稼樓走過去不遠,於是上了三輪,比公交多幾塊錢,但節約了時間。到牌樓下壹看,裏面遊客還不少,我想來也來了,進去玩玩吧,反正又不用買門票。
召稼樓古鎮,上海農耕文化發祥地。位於上海閔行區沈社公路2059號,乘坐地鐵8號線沈社公路站下,轉乘175路、浦江8路或閔行10路公交車都可以到,算是離市區比較近且交通方便的景點。
擁有五百多年 歷史 的召稼樓,不僅有荷花墻、騎馬墻、青磚黛瓦等充滿明清文化韻味的建築,也不僅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所***有的風貌特征,這裏更承載著厚重的海派文化和上海之根。
在這裏可以看到有著百年 歷史 的江南院落——梅園、禮園等,還有古樸的石橋、曲折的弄堂、爬滿故事的青藤……無不彰顯著召稼樓深厚的文化底蘊。
老街其實和其他古鎮差不多,賣吃的比較多。如果妳對小吃感興趣,別忘了嘗壹下閔行十大 美食 之壹,“下沙燒賣”,召家樓下沙燒賣曾獲十佳口碑"人氣小吃”,起源於明代,列為非物質遺產。燒賣以當季春筍或竹等,鮮肉和秘制熬成的豬肉皮凍為餡料,美味可口。
我覺得“禮園”不錯,在這秀美的仿古園林裏,鄉人們特意為兩位改寫上海 歷史 進程的先賢建造了紀念館。秦裕伯紀念館的中央,安置著著名雕像家創作的高2.6米的館主銅像。明初,秦裕伯被朱元璋封為城隍,成了上海的保護神。裏面還有“秦怡藝術館”,秦怡和趙丹等明星曾經在這裏拍過電影。
那天,先在鎮上轉了轉,去過革新村回來又進去玩了壹下,欲罷不能,確實是壹個既好玩又有故事的地方。
若妳有壹天清閑時間,不妨去召稼樓走走看看!
召稼樓古時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今日的召樓非古若鎮,小橋流水,川流不息,是小吃貨和水鄉控的福音,可擇壹周末半日信步閑逛。
相較於遊人如織的外景,禮園別有洞天,是個鬧中取靜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園內亭臺水榭峰回路轉處處體現江南園林的精致,文藝控更是不可錯過裏面秦怡藝術館。
不愛園林的可河邊小憩,廊橋涼亭看人來人往,雲卷雲舒,甚是愜意。
乘搖櫓船漫遊水巷更是壹個不可少的項目,搖搖晃晃似水年華時光流轉。
召稼樓有三寶:召樓羊肉,召樓拆蹄,召樓大曲(白酒)。
下沙燒賣,多汁湯包,不草頭餅,小餛飩,古鎮湯圓,鹽烤鵪鶉蛋,物美價廉的老八樣,江阿姨的油墩子,網上赫赫顯名的牛肉面。
濃油赤醬款豬蹄,酥爛濃香。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沈杜路
不過,有不少遊客反映召稼樓人造因素過多,難免有點過度開發。飛我再為大家推薦壹個古鎮吧!
位於青浦區的朱家角遠遠遠遠得遠離著喧鬧的市中心,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熱鬧與人氣。朱家角又稱角裏,是壹個水鄉,所有的房子幾乎都依水而建,以橋相連。
過年時節,妳可以摩肩接踵地去走巷,找尋最爽脆的腌蘿蔔和最最香的紮肉。
也可以走入壹家安靜的咖啡店,找壹個靠窗的位置,看水面上來來往往的船只。
看冬末的江南水鄉,看穿街走巷的行人,看對面茶葉蛋鋪裏不斷升騰起的熱氣,享受這份遠離喧鬧的熱鬧。
地址: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西井街
歡迎關註feekr旅行獲取更多 旅遊 新鮮資訊!
十分鐘走完召稼樓上次我去過,哪裏的商鋪店主怎麽賣起了紹興臭豆腐和米線桿(鹹菜),非常納悶了上海召稼樓怎麽會有這些?商鋪廣告上寫著本地特產,開什麽國際玩笑按照過去的說法就是上海川沙縣召稼樓鎮怎麽出臭豆腐呢?變了壹切都變了忽悠了廣大的遊客,時代背景搞錯了等於拍古代戲裏突然出現壹輛法拉利跑車笑死人了
古鎮已經不古了,,商業味道太重了,鋼筋水泥到處是,千篇壹律"貨品"爛,蹄膀湯圓臭豆腐,粽子油餅豆腐花,刀快宰人門票貴,江南“古鎮“壹個樣。三十年前的甪直,同裏,朱家角不見了,風起雲湧占地盤,壹起壹同朝"錢 "看。
召稼樓有800年的 歷史 積澱,我想應該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時間沖散了壹切,為了商業的目的,重新修繕再打文化牌,從受眾者的層面來說,斷了層,於是乎人們來看古鎮的建築,卻是翻新了的,滿街的與其他 旅遊 景點同質的小商品,讓人們倍感失望。做個簡單的比較吧,我們到山東曲阜孔廟去的話,就他那裏的碑匾,就足以讓我們駐足半天。這就是文化底蘊,這就是 旅遊 者尋找的東西。
也許遊客去上海壹定去上海之根——城隍廟,殊不知城隍老爺秦裕伯的故裏便是召稼樓。召稼樓位於上海閔行區浦江鎮,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地,被譽為 “上海墾荒第壹樓”。
名字的起源:召稼樓源於元初,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擁有五百多年的人文 歷史 ,據說,在萬歷年間,工部侍郎談倫為激勵父老不誤農時,命長子談田在朋壽園東首建造壹座鐘樓。每日早晨鐘樓都會鳴鐘以激勵鄉親父老勤耕細作,遇到天氣有變時,即鳴鐘告示。後來將這座鐘樓題名為“召稼樓”。往後的每壹年,這裏的人都會獲得大豐收,於是人們便將這地方叫做“召稼樓”。
召稼樓 旅遊召稼樓作為 歷史 古鎮,它的建築充滿了明清文化的韻味。古鎮內丁字形的平西街、興東街、保南街與純佑街相向展開,小橋、流水、人家映襯了厚重的海派文化,是上海人心中的根。
景點:秀美的仿古園林——禮園
感受先賢 歷史 偉績——葉館
景觀劇——《夢回召稼樓》
采用“小而美”的呈現方式,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夜色下的江南園林之美,還可以跟隨演員穿越到百年之前,身臨其境地感受老上海的風情。
美食 :羊肉
鮮美爽口,不膻不膩,佐酒佳肴
拆蹄
色澤紅亮,甜而不膩,肉質細膩,酥爛濃香,鮮美可口
所以,小貳覺得召稼樓還是值得壹玩的喲,推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