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達州市的簡介

達州市的簡介

達州概況

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標為北緯30°92′-32°20′,東經103°29′-108°23′。北接陜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與廣安市接壤,東、東南與重慶市萬州區城口縣、開縣及重慶市梁平縣、墊江縣相鄰,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中國西部四大名城——重慶、成都、武漢、西安交匯輻射的中心地帶。達州資源富集,交通便捷,發展勢頭良好,開發潛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工業重鎮和四省市結合部的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素有有著中國氣都和中國苧麻之鄉的“川東明珠”美譽。

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總人口637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通川區荷葉街,郵編:635000,代碼:511700,區號:0818,拼音:Dazhou Shi,車牌編號:川S。

達州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達州市是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由原達川地區更名建立。現轄通川區、達縣、宣漢、開江、大竹、渠縣4個縣和代管萬源市,全區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裏,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雄奇逶迤。

達州人民早在“川陜革命根據地”時期,即為中國革命作出過無私奉獻,徐向前、李先念、王維舟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赤色土地上留下的動人事跡,至今碑於眾口。新中國成立後,老區人民發揚紅軍精神,艱苦創業,使具有光榮歷史的達川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優勢和獨特的文化風情。

交通

達州交通便捷,商貿活躍。達州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和川渝鄂陜結合部的交通樞紐。國道210、318線縱橫全境。達渝高速公路直達重慶,達陜高速公路列入交通部“十五”規劃。達州市河市機場直達成都、廣州、武漢、西安、深圳、北京等地。達州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和川渝鄂陜結合部的交通樞紐。渠江航運直通重慶。***有通航河流9條,分別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絡,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

達州火車站有開往重慶、成都、貴陽、西安、北京西、漢口、鄭州、福州、廣州等地的列車,集客運,售票,行包,後勤等服務項目,車站始終以信譽第壹,賓客至上,優質服務為經營宗旨,盡心盡責,為每壹位顧客服務。

達州地形

達州市地勢東北高 (大巴山區),西南低 (盆地丘陵區)。最高處是宣漢縣雞唱鄉大團堡,海拔2458.3米;最低處是渠縣望溪鄉天關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橫直在萬源)宣漢北部,明月山、銅鑼山、華釜山由北而南,縱臥其間,將全市分割為山區、丘陵、平壩3塊。山地占幅員面積70.70%,丘陵占28.10%,平壩占1.20%。

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地名由來

達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為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1999年撤銷達川地區,成立地級達州市。

清設達縣。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

建置沿革

達州上古時屬巴地,夏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春秋戰國屬巴國,秦和西漢屆宕渠縣。東漢和帝時在今達縣城置宣漢縣,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升宣漢縣為巴渠郡,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梁大同二年(536),廢巴渠郡置萬州,轄開巴郡,新安郡,萬榮郡等七郡。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萬州為通州。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復名通州。

武德三年,於通川縣城置通州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五年(631),廢都督府。天寶元年(712)。改通州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通州。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達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二縣。清嘉慶七年(1802),改達州為綏定府。

民國2年(1913)撤綏定府.民國24年,川政統壹,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50年改行政督察區為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52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達州城歷為郡,州,府,專區,地區治所。

1950年設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署駐達縣,轄達縣、宣漢、開江、平昌(原平昌設治局改設,駐江口)、巴中、南江、通江、萬源等8縣。 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3年原大竹專區所屬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入達縣專區。轄11縣。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地區駐達縣。轄達縣、萬源、宣漢、開江、鄰水、大竹、渠縣、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縣。 1976年由達縣析置達縣市,屬達縣地區領導。達縣地區駐達縣市。轄1市、11縣。 1979年由萬源縣析置白沙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白沙公社。達縣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大竹專區〕 1950年設大竹專區,屬川東行署區。大竹專署駐大竹縣,轄大竹、梁山、墊江、鄰水、廣安、渠縣等6縣。 1952年大竹專區屬四川省領導。梁山縣改名為梁平縣。 1953年撤銷大竹專區,將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歸達縣專區;墊江縣劃歸涪陵專區;廣安縣劃歸南充專區;梁平縣劃歸萬縣專區。(摘自:《中華人民***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

國務院1993年7月5日批準(國函[1993]98號):將達縣地區、達縣市更名為達川地區、達川市;將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劃給新設立的巴中地區管轄。

國務院1999年6月20日批準(國函[1999]51號):(1)撤銷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設立地級達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通川區荷葉街。(2)達州市新設通川區,以原達川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川區的行政區域,將達縣的雙龍鄉劃歸通川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西外鎮。(3)達州市轄原達川地區的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和新設立的通川區。原達川地區的萬源市由四川省直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