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長路的訣竅
成功不是壹蹴而就的,每壹個高遠的目標,都是由許多細小的目標組合而成的。當我們壹點點地完成這些小目標的時候,也就是向最終的目標壹點點靠近。
美國著名作家蕭因在25歲的時候,因為失業而挨餓。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在巴黎,在羅馬,他都嘗過貧窮和挨餓的滋味。但在紐約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失業使他更覺可悲。
蕭因不知道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因為他所能勝任的工作非常有限,他只能寫文章,但不會用英文寫作。整個白天他就在馬路上東奔西走,目的倒不是為了鍛煉身體,而是因為這是躲避房東討債的最好辦法。
壹天,蕭因在四十二號街碰見壹位金發碧眼的大高個兒,立刻認出他是俄國的著名歌唱家夏裏賓先生。蕭因小時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國劇院的門口,排在觀眾的行列中間,等待好久之後,方能購得壹張票,去欣賞這位先生的藝術。後來蕭因在巴黎當新聞記者,曾經去訪問過他。蕭因以為他當時他不會認識自己的,然而他很快就叫出了蕭因的名字。
“很忙嗎?”夏裏賓問道。
蕭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但他仍然壹眼看出了蕭因的境遇。
“我住的旅館在第壹百零三號街,百老匯那邊,跟我壹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這時正是中午,蕭因已經走了五個小時的馬路了。“但是,夏裏賓先生,還要走60個街口,路不近。”
“胡說,”他笑著說,“只有五個街口。”
“五個街口?”蕭因覺得很詫異。
“是的,”他說,“但我不是說到我的旅館,而是到韓六號街的壹家射擊遊藝場。”這有些答非所問,但蕭因順從地跟著他走。壹下子就到了射擊遊藝場的門口,看到兩名水兵好幾次都打不中目標。然後他們繼續前進。
“現在,”夏裏賓說,“只有11個街口了。”蕭因搖了搖頭。
不多壹會,走到卡納奇大戲院。夏裏賓說,他要看看那些購買戲票的觀眾究竟是什麽樣子,幾分鐘之後,他們繼續前進。
“現在,”夏裏賓愉快地說,“咱們離中央公園的動物園只有五個街口了,動物園裏有壹只猩猩,它的臉很像我所認識的唱次中音的朋友。我們去看看那只猩猩。”
又走了12個街口,已經來到百老匯,他們在壹家小吃店面前停了下來,櫥窗裏放著壹壇鹹蘿蔔。夏裏賓遵醫囑不能吃鹹菜,因此他只好隔窗望了望。
“這東西不壞呢,”他說,“它使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時期。”
蕭因走了許多路,本該筋疲力盡的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這樣忽斷忽續地走著,走到夏裏賓住的旅館的時候,他滿意地笑著:
“並不太遠吧?現在讓我們來吃中飯。”在那滿意的午餐之後,夏裏賓向他解釋為什麽要他走這許多路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妳可以常常記在心裏。”這位大音樂家莊嚴地說,“這是生活藝術的壹個教訓:妳與妳的目標之間無論有怎樣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妳的精神常常集中在五個街口的短短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使妳煩悶異常。常常註意於未來24小時內使妳覺得有趣的小玩意兒。”
屈指到今,已經19年了,夏裏賓也已長辭人世。他們***同走過馬路的那壹天成為了蕭因的紀念日。哪怕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仍然不忘夏裏賓的教誨。
成功不是壹蹴而就的,每壹個高遠的目標,都是由許多細小的目標組合而成的。當我們壹點點地完成這些小目標的時候,也就是向最終的目標壹點點靠近。
:勇於想象
我屏住呼吸。雖然我已經在腦海中想象過千百次,可是,當我聽到廣播的時候,喜悅像洶湧的浪潮壹般激蕩了我的心。廣播裏宣布著:“奧林匹克五項全能競賽,銀牌,瑪莉蓮?金恩。”
當人們看到我在奧運會上的表現時,大概會認為我壹定是壹個天生的運動員。其實我不是最強壯的人,也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更不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人,但是對我而言,當壹個奧運選手並不是去發展大自然所賜予的運動天賦,而是壹種意誌的展現。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我是美國五項全能運動代表隊的成員之壹,當時壹位以色列的選手被暴徒殺害以及我的足踝受傷這兩件事,使得那壹年的奧運會成為壹次令人十分喪氣的記憶。不過,我沒有因此放棄。我的訓練始終沒有中斷,於是我又被選入美國的代表隊,參加了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這是壹次比較愉快的經歷,那壹年,我得了第13名,令我感到振奮。不過,我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1980年奧運會的前壹年,我暫時告別了大學體育教練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訓練。我想,經過長達12個月的“24小時訓練”,壹定能夠使我的體能達到巔峰狀態。這壹次,我壹定要拿壹塊獎牌回來。1979年的夏天,我開始接受密集的訓練,目標是參加1980年6月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全神貫註地投入壹件事情,朝向壹個偉大的目標持續而穩定地前進,使我感到壹種莫名的興奮。
然而,11月時,我卻面臨了壹項顯然無法克服的障礙。我遇到了車禍,導致背部受傷。醫生還無法確定我受傷的部位,但是我不得不中止訓練,因為只要輕輕動壹下,我的背部就會痛得難以忍受。事實已經很明顯了,如果我中止訓練,就得放棄進軍奧運會的美麗夢想。當時每個人都為我難過,除了我自己。
很奇怪,我從來不相信這壹點小小的挫折能夠阻擋我。我相信醫生和康復治療師很快就能夠控制我的病情,如此壹來,我就可以回去繼續我的訓練。我內心有壹個很堅定的信念:我壹定會漸漸復原,我壹定能夠躋身奧運會的前三名。這樣的信念始終在我心中重復。
然而,實際上我的身體狀況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好,醫生也不同意為我進行手術。時間壹分壹秒過去了,我的背還是很痛,動也動不了。剩下不到幾個月了,我必須采取行動,否則我的夢想就永遠無法實現了。因此,我開始壹種當時唯壹可能的訓練,在腦海中想象的訓練。
五項全能運動包含五種田徑專案:百米跨欄、鉛球、跳高、跳遠和兩百米短跑。我收集了前五屆奧運世界紀錄保持人的紀錄片。我坐在廚房的椅子上,把這些影片投射到墻上,仔細觀看。有時候,我把影片調成慢動作放映,壹格壹格地分析他們的動作。看膩了,我就把這些影片倒著放,看他們那種滑稽的動作,讓自己輕松壹下。我不停地看這些影片,好幾百個小時,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吸收。有時候,我躺在沙發上努力回想過去比賽的場面,想象當時的畫面,想象每個動作的細節。我知道有些人會認為我瘋了,可是我還是不願意放棄。用這種方式,我盡最大的努力訓練自己,甚至不需要活動身體。
後來,醫生終於診斷出我的毛病出在椎間盤上,總算讓我知道為什麽我輕輕動壹下,身體就會痛得死去活來。可是,我還是無法接受訓練。後來,當我慢慢能夠走路的時候就要求他們把我參加的五種專案的裝置準備好。當時我還沒辦法練習,只能站在跑道上,想象當天所有的體能訓練課程,想象自己如果沒有受傷的話,會怎麽做。就這樣,接連好幾個月,我不停地想象自己完成了比賽,奪得獎牌。
可是,光靠想象行嗎?我真的有可能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躋身前三名嗎?我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壹定辦得到。
在比賽正式展開的前夕,我終於完全康復了,剛好讓我能夠完成所有的賽程。我小心翼翼地讓自己的肌肉和肌腱保持溫暖,順利完成了我的五個專案,整個過程恍如壹場夢。比賽結束之後,我走在田徑場上,聽到擴音器裏有人在公布比賽成績。我聽到自己的名字。
我屏住呼吸。雖然我已經在腦海中想象過千百次,可是,當我聽到廣播的時候,喜悅像洶湧的浪潮壹般激蕩了我的心。廣播裏宣布著:“奧林匹克五項全能競賽,銀牌,瑪莉蓮·金恩。”
派蒂,向前跑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壹個人都有壹定的缺點。但是成功的人無外乎用兩種方法來避免缺點帶來的障礙。其壹,戰勝缺點,像壹個勇士壹樣把缺點踩在腳下;其二,揚長避短,這種方法非常聰明。兩種方法無所謂誰優誰劣,總之壹點,它們都能給人們帶來成功。
成功的人無外乎用兩種方法來避免缺點帶來的障礙。其壹,戰勝缺點,像壹個勇士壹樣把缺點踩在腳下;其二,揚長避短。
派蒂·威爾森在年幼時就被診斷出患有癲癇。她的父親吉姆?威爾森習慣每天晨跑。有壹天戴著牙套的派蒂興致勃勃地對父親說:“爸,我想每天跟妳壹起慢跑,但我擔心途中會病情發作。”
她父親回答說:“萬壹妳發作,我也知道如何處理,我們明天就開始跑吧。”
於是十幾歲的派蒂就這樣與跑步結下了不解之緣。和父親壹起晨跑是她壹天之中最快樂的時光。跑步期間,派蒂的病壹次也沒發作。幾個禮拜之後,她向父親表示了自己的心願:“爸,我想打破女子長跑的世界紀錄。”
她父親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紀錄,發現女子長跑的最高紀錄是80英裏。當時讀高壹的派蒂為自己訂立了壹個長遠的目標:“今年我要從橘縣跑到舊金山400英裏;高二時,要到達俄勒岡州的波特蘭1500多英裏;高三時的目標在聖路易市約2000英裏;高四則要向白宮前進約3000英裏。”
雖然派蒂的身體狀況與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滿懷熱情與理想。對她而言,癲癇只是偶爾給她帶來不便的小毛病。她不因此消極畏縮,相反地,她更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
高壹時,派蒂穿著上面寫著“我愛癲癇”的襯衫,壹路跑到了舊金山。她父親陪她跑完了全程,做護士的母親則開著旅行拖車尾隨其後,照料父女兩人。
高二時,她身後的支持者換成了班上的同學。他們拿著巨幅的海報為她加油打氣,海報上寫著:“派蒂,向前跑!”這句話後來也成為她自傳的書名。但在這段前往波特蘭的路上,她扭傷了腳踝。醫生勸告她立刻中止跑步:“妳的腳踝必須上石膏,否則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她回答:“醫生,妳不了解,跑步不是我壹時的興趣,而是我壹輩子的至愛。我跑步不單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要向所有人證明,身有殘缺的人照樣能跑馬拉松。有什麽方法能讓我跑完這段路?”醫生表示可以用粘劑先將受損處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說,這樣會起水泡,到時會疼痛難忍。派蒂二話沒說便點頭答應了。
派蒂終於來到波特蘭,俄勒岡州州長還陪她跑完最後壹英裏。壹面寫著紅字的橫幅早在終點等著她:“超級長跑女將,派蒂?威爾森在17歲生日這天創造了輝煌的紀錄。”
高中的最後壹年,派蒂花了四個月的時間,由西岸跑到東岸,最後抵達華盛頓,並接受總統的召見。她告訴總統:“我想讓其他人知道,癲癇患者與壹般人無異,也能過正常的生活。”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壹個人都有壹定的缺點。但是成功的人無外乎用兩種方法來避免缺點帶來的障礙。其壹,戰勝缺點,像壹個勇士壹樣把缺點踩在腳下;其二,揚長避短,這種方法非常聰明。兩種方法無所謂誰優誰劣,總之壹點,它們都能給人們帶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