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然後乘坐長壽路站。壹出來就感受到了商業氛圍。從包華路壹路走就已經到了購物街。
方法三:陳家祠站下車,走康王路。大約兩站遠,但是壹條大路很容易走。步行只需5-10分鐘。
上下九步行街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上九路、下九路和市府路之間,是廣州三大傳統繁華商業中心之壹。全長約1237米,商業店鋪238家,商戶數千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西關風情的四大特色,在今天的商業步行街上中西合璧,構築了壹幅獨特多彩的西關風情畫,創造了壹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上下九步行街的標誌性建築是綿延數千米的騎樓街。騎樓適應南方炎熱多雨的氣候,可以擋風遮雨,避免日曬,創造涼爽的環境。街機起源於新加坡和香港等英國殖民地。廣州的騎樓是清代兩廣總督張之洞參照西方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香港的經驗傳入廣州的。
著名的上下九商業街位於老城區西關,東起上下九路,西跨包華路和文昌路,全長1.237米。全段商鋪300余家,日客流量達60萬人次。它匯集了嶺南文化中的老西關飲食文化、嶺南飲食文化和嶺南民俗風情。
老上下九步行街曾經很繁華,是壹條充滿情懷的街道,那裏有村上春樹式的浪漫。舊時代的西關小姐在這裏度過閑暇時光,城裏的情侶在這裏看電影、喝咖啡。壹切都是小資生活,小資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為褒義詞的。我很同意壹些人的說法,上下九步行街有關於西關的所有舊記憶。
上下九步行街還透露著濃厚的西關民俗,而這裏的每壹條街道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溫嵐巷伴隨著溫嵐書院走過了歷史,站路直街嶺南藝苑古宅見證了壹代畫家的輝煌...這裏還是壹座沒有被歷史塵埃淹沒的民俗文化殿堂,粵劇、粵曲、書畫等民俗文化散落在這裏的大街小巷。
走在上下九步行街上,妳不僅可以感受到現代城市的繁華,還可以感受到西關的舊俗。西關大屋、竹筒樓、騎樓是行走最多的建築。西關大屋有廣州西關的建築特色,騎樓有北滿的建築特色,竹筒樓有南歐的建築特色,而且不同地區的建築特色都很有特色。上下九步行街還有壹條長廊,不僅實用而且美觀,方便遊客在下雨時逛步行街。
上下九步行街是重要的商業聚集區,有300多家商鋪,日客流量達60萬人次。在古代,這裏是僧人達摩傳教的第壹站,因此也被稱為“來自西方的地方”。上下步行街有百年老店,也有純粹的現代店鋪。
上下九步行街的飲食文化產業很有特色,有幾十家著名餐廳和許多國內外著名小吃。著名酒店包括陶陶居、清平賓館、蓮香樓、皇上皇薇拉餐廳等。著名小吃包括文昌雞、陶陶姜子雞、甜餅、雲吞面等。值得壹提的是,國際美食節在這裏開幕。
上下九步行街的街道錯綜復雜。第壹次來玩的遊客壹定要記住酒店的位置。在上下九步行街迷路是常有的事。
建築文化:
傳統西關民居包括西關大屋、騎樓和竹筒屋。步行街的騎樓建築綿延數千米,騎樓起源於新加坡和香港等英國殖民地。1878年,香港殖民政府頒布了《騎樓規則》,以改善居民擁擠的住宿條件,並開始建造騎樓。10年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從香港了解到騎樓的功能,並參考西方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香港的經驗,建議在廣州建壹個類似騎樓的“廊”。1912年,廣東省省長陳炯明正式將廣州騎樓列為城市管理法規。1918、廣州政府開始鼓勵建設騎樓【2】?。拱廊適應了南方炎熱多雨的氣候。供商戶和顧客在任何天氣環境下進行商業活動的實用而美麗的建築走廊吸引了無數來自國內外的遊客觀光,今天有數十萬人流動。
西關民俗文化:
人們在步行街購物時,可以以步行街為中心欣賞華林寺、吳燕菁、文塔、西關大屋保護區、陳家祠、任偉寺和具有西關風情的沙面歐洲風情區。在步行街上
每壹條小巷都有著美麗的傳說和深厚的歷史淵源。以下九條道路仍有“溫嵐巷”,證明了過去十三位富商創辦“溫嵐書院”的歷史。市府路上的湛廬直街至今還保留著嶺南繪畫大師經營的老宅“嶺南藝苑”。陶陶居是歷史上粵劇藝人的聚集地。曾以“西關古(故事)壇”和霜園書畫展聞名於世。這裏的人們盡情地唱著粵劇“私局”,這也很有名。市府書店的荔灣雅苑書畫展廳和上演粵劇的平安劇場,更是這條步行街上的文化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