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的到來寓意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初七也是大家開始上班的時間,是開工第壹日。那麽初七是壹個怎樣的傳統節日呢,有著怎樣的傳統習俗呢,有沒有什麽需要註意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壹起看看吧。
初七人日節新春年俗裏有很多講究,幾乎每天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傳統習俗,這些民俗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日子過的風調雨順、大吉大利。傳統民俗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相傳女媧在先造出了雞狗豬羊牛等動物以後,在第七天才創造出了人類,所以這壹天也被稱為“人日節”。
古人相信“天人合壹”,唐代詩人高適在《人日寄杜二拾遺》中寫到: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正月初七“人日節”在古時候除了有占蔔、慶祝、祭祀、吃面條、登高賦詩等民俗活動祈福納吉,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對“人”本身的尊重,並且衍添了壹層思親念友的思緒在裏面,是壹個極富溫情的節日。
正月初七為什麽要吃面中國人的傳統中,各種節日裏吃什麽是很有講究的,如初壹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而在生日這天是要吃面的,吃碗“長壽面”“生日面”讓自己的好日子過的長長久久。正月初七既然是“人類的生日”,那麽吃面就成了這天的節日美食。
舊時候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會制作長而薄的面條來食用,薄與“瘦”的意思相近,而“瘦”與“壽”
同音,所以在初七這壹天吃面條,寓意用面條纏住歲月,以達到人們希望時間慢壹些的夙願,
更飽含了人們祈禱健康長壽的夙願。另外還有些地方認為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都是“人日節”,很多老壹輩把農歷帶七的日期都看成好日子,在這幾天吃面條有保佑人們健康長壽的寓意。
七菜羹或七菜粥中國人歷來喜歡在農歷新年裏用到寓意吉祥的食物,在人日這天就會吃到七菜羹或七菜粥;
七菜羹就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人們選擇在人日的時候食用,想靠此來取吉兆,在傳統說法裏,在人日吃七菜羹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七菜羹沒有固定用哪七種菜,地產不同,取材不同,用意也不壹樣。
廣東潮汕的七菜羹: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
客家人的七菜羹: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
臺灣、福建七菜羹: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七菜羹裏各種菜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意,比如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蒜寓意精於算計,芥菜寓意可令人長壽,客家人喜歡用魚也是別有心意,吃魚意味著取食有余之意。最好玩的是當天如果誰家少了幾顆菜,去別人地裏摘菜湊七件,那他在那天也不會被當成小偷處理的。
撈魚生撈起魚生,又稱七彩魚生,簡稱撈起、撈魚生或撈生(“撈”是粵語“拌”的意思)。在人日撈魚流行於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農歷新年初七,廣東壹帶也有撈魚生。這壹天他們用撈魚生壹替代七菜羹或七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