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註重“天人合壹”,西方人註重“以人為本”。這種價值理念的差別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過分註重飯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維特征的中國人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卻很少考慮飯菜的營養性。西方人在烹飪時自始至終堅持著飯菜的實用性基本特征。從營養角度出發、落足於食物對人的健康,他們不講究花樣、輕視了飯菜的其他功能,致使除了壹些吃西餐煩瑣的規矩之外,並沒有給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在中國,烹調是壹種藝術;在西方,烹調則是壹種勞動。
關鍵詞:飲食文化 飲食觀念 味道 營養 飲食對象 飲食方式 用餐禮儀
對於中國人,我們壹出生便開始了品味中式飲食,因而或多或少會厭倦中式飲食,同時,我們正處於經濟全球化的形式當中,西方飲食進入中國使我們有了新鮮感,讓我們有進入西式快餐店品味與中式飲食不同的西餐或西式快餐的欲望,去吃西餐,就必須了解西餐與中餐有何區別,吃些什麽,怎麽吃。其次,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與西方各國的交往變得越加頻繁,中國人到國外去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到西方國家,入鄉隨俗,就免不了與西方人壹起用餐,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孤陋寡聞,也必須得了解西方人的用餐方式和用餐禮儀。僅從這個角度出發,簡略地談談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希望對我們中國人了解西方飲食文化有點借鑒意義。
壹、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與註重“味”的中國飲食相比,西方則是壹種理性的飲食觀念。西方人註重科學飲食,講究營養,並且以營養為最高準則。進食有如為壹生物的機器添加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壹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壹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壹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因為過於註重營養,西方飲食幾乎沒有藝術可言。各種餐飲產品的科學成分壹目了然。在宴席上,人們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麽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壹種味道,毫無藝術可言,作為菜肴,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只是在盤中進行的,壹盤“法式牛排”,壹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壹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幹、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了。而中國就很講究“五味調和”,即在重視烹調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礎上進行“五味調和”,用陰陽五行的基本規律指導這壹調和,調和要合乎時序,又要註意時令,調和的最終結果要味美適口。所以中國菜幾乎每個菜都要用兩種以上的原料和多種調料來調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壹般也是葷素搭配來調和烹制的,如韭黃炒肉 、肉片炒蒜苗、腐竹燜肉、芹菜炒豆腐幹……而此等原料若西廚烹制,則奶汁肉絲外加白水煮韭黃,或炸豬排佐以清水煮蒜苗,中國食客見如此中菜西做,自然是“哭不得笑不得”。
也是基於對營養的重視,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僅西紅柿、黃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蔥、綠菜花(西蘭花)也都生吃。因而他們的“沙拉”有如壹盤兔飼料,使我們難以接受。現代中國人也講營養保健,也知道青菜壹經加熱,維生素將被破壞,因而我們主張用旺火爆炒。這雖然也使維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會完全損失,可味道卻比兔飼料好吃得多。因而中國的現代烹調術旨在追求營養與味道兼顧下的最佳平衡,這當然也是壹種“中庸之道”。 而西方烹調也更講究營養卻忽視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覺享受為首要目的。他們以冷飲佐餐,冰鎮的冷酒還要再加冰塊,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覺神經壹經冰鎮,便大大喪失品味的靈敏度,漸至不能辨味;那帶血的牛排與大白魚、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白水煮豆子、煮土豆,雖有“味”入“道”,凡此種種都反映了西方人對味覺的忽視。他們拒絕使用味精,更足以證明此輩皆屬不知味之人,非“知味觀”之座上客也!
平心而論,談到營養問題也觸及到中國飲食的最大弱點。盡管我們講究食療、食補、食養,重視以飲食來養生強身,但我們的烹調術卻以追求美味為第壹性要求,致使許多營養成分損失於加工過程中。
我們從來都是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雖然人們在贊譽美食時,總愛說“色香味俱佳”,但那是由於我們感受色香味的感覺器官“眼、鼻、口”的上下排列順序如此。人們內心之於“色、香、味”,從來都是“味”字“掛帥”的。
------------
Diet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中美飲食文化的差異)這篇可以參考:)~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 eating habits is that unlike, where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late of food, 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 If you are being treated by a Chinese host, be prepared for a ton of food. Chinese are very proud of their culture of food and will do their best to give you a taste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uisine. Among friends, they will just order enough for the people there. If they are taking somebody out for dinner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polite to semi-polite, then they will usually order one more dish than the number of guests (e.g. four people, five dishes). If it is a business dinner or a very formal occasion, there is likely to be a huge amount of food that will be impossible to finish.
A typical meal starts with some cold dishes, like boiled peanuts and smashed cucumber with garlic. These are followed by the main courses, hot meat and vegetable dishes. Finally soup is brought out, which is followed by the starchy "staple" food, which is usually rice or noodles or sometimes dumplings. Many Chinese eat rice (or noodles or whatever) last, but if you like to have your rice together with other dishes, you should say so early on.
--------
淺談中美飲食文化差異
摘 要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飲食文化逐漸成為人們所關註的話題。隨著中國與世界接軌越來越緊密,許多新鮮事也不斷湧入國內,其中當然包括飲食。例如,在中國的壹些城市裏類似於麥當勞,肯德基的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地開業。而中國的飲食也是世界享譽的,有華人處必有中國餐館。在美國,中國餐館遍地開花,中國餐館在美國有著百年歷史。正是由於中國人走向世界各地並帶去我們的飲食文化,而外國人也逐漸走進中國傳播他們的飲食文化,因此便出現了多種不同飲食文化並存的局面。現今社會,許多人都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品嘗不同國家的食物,但真正了解飲食文化不同之處的人卻不多。
關鍵詞 中國;美國;飲食;差異
引言
俗話說“出門三大事,吃,穿,住”,“吃”是擺在首位的,可以看出“吃”在中國人眼裏的重要性,飲食在中國是壹種文化。飲食起居是人們常常談及的話題,隨著地域的不同,生活習慣也有著顯著的差異,飲食文化往往是這個差異最顯著的代表。徐熊(2001)指出,中美兩國人民的飲食文化的差異,可以說是由兩國文化、風俗、氛圍、歷史內涵、營養價值觀和經濟條件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的。當今的人們只是膚淺地認為中美飲食文化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中國人大多是用筷子,調羹吃著米飯的;而美國人則是用刀和叉,吃著牛排和面包的。其實這些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差異,其中卻還有著更深層次的不同,這些深層次的不同往往是被人們所忽視的,例如,飲食觀念的不同?飲食習慣的不同,飲食方式的不同,飲食習俗的不同,烹飪方法的不同,以及“吃”的對象的不同等等。這些不同才是中美飲食文化差異的根本所在。下面就對這些不同做更詳盡的解釋。
(壹) 飲食觀念的不同
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中國飲食的諸多特征,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由於中國人口壓力很大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谷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幫助飯下咽。為什麽要助飯下咽呢?那是因為主食並不可口,必須有壹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同點,但是不等同於鹽。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正是由於我們的民族幾千年來都處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總是吃不飽,所以中國人才將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壹要求。徐旺生(1993)指出,國人是很重視“吃”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就說明我們把吃看得與天壹樣重要,所以才會有壹種獨特的把吃看得重於壹切的飲食文化,中國人之所以在吃的方面能夠隨心所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曾經吃不飽的日子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