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返程的P22路,要路過三道堰,只是多給壹次車費。我的公交卡上只剩0.9元的電子錢包,幸好還有天府通。我們到古城鎮時,路過三道堰,就看好了下車點,最繁華熱鬧的地方是乘車到“堰橋”站下,而不是“三道堰”站。
堰橋是壹座具有古典韻味的廊橋,對於來過很多次三道堰的我而言,卻是陌生的。每次來三道堰,要麽是直接到朋友家,坐他家的小花園裏喝茶聊天,要麽被朋友帶著去偏僻的河邊放飛無人機,要麽就是壹大群朋友約著,先去吃苗苗魚,再去河邊喝茶,完全沒有機會真正的逛逛三道堰。
這次的無心之旅,讓我可以在穿過紅綠相間,十分有特色的堰橋後,在河邊找了壹處茶鋪,喝茶聊天,緩解暑熱。
坐下沒多久,本還全身濕熱,衣服緊裹身上的我,就感覺涼意襲來,熱氣盡散,心裏的煩燥消失怠盡。坐在樹蔭下,不僅可以避暑,還可以看到漂亮的堰橋,準備先喝茶休息。休息夠了再開始拍攝堰橋,可是坐河邊,太舒服了,幾小時過去了,還是不想動。
天漸漸暗了,再不逛三道堰,又沒有機會了,無奈之下,只有打卡堰橋後,往三道堰的繁華地帶“文昌街”走去
穿過文昌街牌坊,再過壹座小橋,正式進入文昌街。婉姐姐以前來過文昌街,她給我介紹了她最愛的美食:豆漿粑粑。我聽她提過很多次,但始終沒弄明白這是什麽東西,自己的理解就是豆漿加面粉做的饃。
現在的古鎮,大多商業化,三道堰也不例外,只是有它的特色。文昌街既是美食街,也是步行街。右手邊是壹條小河,河水靜靜的流淌,偶有壹處,搭壹小臺架,上面掛滿祈福的牌子,寫滿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街道的左邊,是大小不壹的商鋪,四川特色的牛肉幹、蘿蔔幹、豆豉吸引著附近的遊客。各色民族服飾的店鋪穿插在特色美食之中,讓我們不停的駐足觀望,看有沒有便宜又漂亮的服飾。
街中心,有壹小小的環形魚池,魚兒在這裏暢遊,水中倒映著遠處的樓房,與水中石塊交相輝映,秒殺了婉姐姐不少快門。從環形魚池處,分出四條街道,我們還是沿著比較繁華的地方走。
不遠處,來到河邊,路分兩邊,壹條往居民區走,壹條繼續繁華。此時的商鋪已經全部是吃苗苗魚的餐館了。苗苗錢是三道堰的特色美食,很多家店鋪打著什麽“中央美食頻道推薦”等等的標語。看得多了,根本分不清哪家最好吃。以前我也來吃過好幾次,早已記不得是哪壹家了。
苗苗魚只是壹種叫法,其實魚的品種和我們吃的魚是壹樣的,只是做法不同。其做法是象火鍋壹樣的爐子上,放壹大鐵鍋,鍋中放入湯料,蓋上中間有壹洞的鍋蓋。將宰殺好的魚從洞中放入,應該是怕才殺的魚跳出來,燙傷食客吧。
煮好後的苗苗魚,魚肉鮮嫩,沒有腥味,想著都流口水。只是吃不得辣的人,是體會不了這種美味的。
順道熱鬧的街道繼續往前走,終於找到壹家吃過的苗苗魚店,但此時這家的生意沒有其他地方的好,不知道是不是味道不好,看來下次我需要換壹家品嘗壹下了。
天黑下來了,商鋪全部亮燈了,此時的文昌街已充滿了生活氣。被這濃濃生活氣所吸引,我們開始購物,不能白走壹趟,總要帶點特色的東西吧。先來點牛肉幹,再看中壹條漂亮又便宜的裙子,算是有吃有玩還有買了。
怕公交車沒有了,無法回家,戀戀不舍的結束了今天的遊玩。出文昌街,婉姐姐還念叨著她的豆漿粑粑。按她的回憶,說應該在附近有壹家,於是我們準備再去搜尋壹下。運氣不錯,終於讓她找到了,只可惜太晚了,豆漿粑粑早已賣完了,只能期待下次再來了。
返程時,我終於問她,什麽是“豆漿粑粑”,她說其實就是把青豆磨成漿做成的壹種饃,裏面沒有面粉。看來是我想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