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是壹個愛好文學的人,信主前除了教科書外幾乎都沒有好好讀過什麽文學著作。信主後慢慢開始讀屬靈書籍,而文學依然涉獵很少。但仍然為《誰可以這樣愛我》的長篇小說而感動不已,文字真是可以觸摸心靈最深處的東西。齊宏偉老師的這本導讀對我幫助很大,希望這三年的時間可以多讀些文學的著作。
懺悔與頌贊——《懺悔錄》
剛信主時,大學團契的書架上有壹本《懺悔錄》,拿下來翻了翻,太難啃,放棄了。那個時候對人的罪性認識還不深,上帝對我來說更像壹個可愛的老頭,理解不了奧古斯丁的懺悔和頌贊。而神讓人回轉的時間,也總是奇妙而難以預料的。奧古斯丁是有個聲音叫他拿起來讀,並讀到壹節紮心的經文。我是壹句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妳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妳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妳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這位偉大的神學家內心深處的懺悔照出了所有人良知的虧欠。信仰是信以至知而非知以至信。如今來讀人文學院,對哲學有了壹些基本的了解,也開始有壹些深入思考的操練,以後壹定要讀壹讀!
復仇與延宕——《哈姆雷特》
沒有讀過《哈姆雷特》,但聽過“壹千個人會讀出壹千個哈姆雷特”。去年有壹次機會聽到壹位文學老師的講解,加之此次的閱讀,才知道這個悲劇裏面展現了如此深刻的人性以及對更高之自然法的敬畏。哈姆雷特的矛盾並不算是壹個性格上的缺點,而是人在如此大的苦難面前,因著對更高的道德良知的敬畏而有的真實、掙紮的反應。
《神曲》、《失樂園》
無論他們的神學正統與否,他們的想象力令人驚嘆!現代的我們是否太過現實,而忘記擡頭仰望星空,想想世界之外的事?想想靈魂的去處?
理性與人性——《思想錄》
“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哲學家的上帝。”這句話不僅道出上帝超越人的理性和思想,從某種程度來講,它也安慰了哲學家以外的人。我們的神不是靠著理性而能夠去認識的神,如果這樣,信仰將變成壹個智力問題,而不是信心的問題。我們的神超越理性,他也憐憫俯就不同的人,所認識他的人靠的是他所賜的信心,而不是智慧。帕斯卡爾對人性的分析讓生活在思想上簡單粗暴,非黑即白太久的社會中的人來講,那樣的復雜不是讓人恐懼,而是讓人心服。人的確有善的成分,因為我們是上帝形象的承載者,我們雖然墮落了,但沒有完全丟失善,而是不再有完全的善,每壹部分都缺失了善;同時,人也是惡的,墮落使人類全然敗壞,沒有辦法靠著自己再去選擇善。我們既尊貴,又卑賤。帕斯卡爾說:“我要同等地既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贊美人類的人,也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譴責人類的人,還要譴責那些下定決心自尋其樂的人;我只能贊許那些壹面哭泣壹面追求著的人。最好是由於徒勞無功地尋求真正的美好而感到疲憊,從而好向救主伸出手去。”是啊,人若不認罪,看到自己在善上的無能,看到自己的愛無能,看到人類被罪捆綁後的苦難,又怎麽會甘心尋求救主呢?
障礙與婚戀——《傲慢與偏見》
愛情與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壹,在這親密的關系中能展現出人最美好的壹面,而更多的是照見人最惡的壹面。很多人會為著不同的目的而走入婚姻,高富帥、白富美總是容易成為人心目中的理想對象。兩個驕傲的人、自我中心的人,怎麽可以相愛呢?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比對方好,在對方身上只能看到缺點。懺悔、謙卑,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從別人身上看到優點。
奴役與自由——《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認為是“人的心靈最深刻的分析家”。他壹生的顛沛流離,悲慘的命運加之他信仰的上帝,使他對人的心靈有著深刻的洞見,所以寫出這麽偉大的小說吧。他所關心的是每壹個人如何在壹個充滿混亂和罪惡的世界和時代中,有尊嚴、有價值、幸福而高貴的活下去。“他寫了形形色色的不幸,是在提醒我們如何避免不幸。他寫了各種各樣的黑暗,是在提醒我們如何接近光明。他寫了各種各樣的殘酷,是帶著何等柔情。”依凡的思想使斯麥爾佳科夫殺死了父親費多爾,可見當時流行的思想,理性主義和無神論的危害。其實這些至今仍然在影響著當代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書中說:“魔鬼與上帝在進行鬥爭,而鬥爭的戰場就是人心。”是啊,我們的心不是被魔鬼奴役,就是在耶穌裏面獲得自由,沒有第三個選擇。“針對依凡說世界是建立在荒謬的根基上這樣的說法,阿遼沙反駁說世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流血犧牲的十字架之上,上帝並沒有對苦難沈默,而是借著十字架做出了回答。阿遼沙之所以顯得無力招架,其實恰恰說明了信仰不是解釋苦難,而是承載苦難。”我們多少人在很多時候信仰是為了為自己的苦難找個借口逃避,而不是承受呢?如果上帝的苦難不是為了我們的益處,使我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卑微可憐的境地,上帝將會變成我們的仆人,被我們利用,而不是信靠。
巫術與天道——《獅子、女巫和魔衣櫃》
納尼亞傳奇是我最喜歡的電影系列之壹,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常放電影給學生看。無奈孩子太小,時間太短,總是看不完,總是沒有辦法深入討論。C.S路易斯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壹,他總能撥開表面的現象,直指人內心最深處的問題,深刻、犀利。讀他的《魔鬼家書》,驚奇自己的信仰被魔鬼欺騙的程度有多深,也驚醒自己的敗壞有多深,還以為自己很愛主。讀他的《親親如晤》,如同親眼見證壹個活生生的人是如何經歷信仰的危機,如何從苦難中經歷到上帝,如何從理性、情感上都經歷回轉向上帝的。在《獅子、女巫和魔衣櫃》中,最大快人心的就是在高深的魔法後面,有更高壹層的魔法:“壹個自願送死的犧牲者,本身沒有背叛行為,卻被當做壹個叛徒殺害,石桌就要崩裂,死亡就會起反作用。”如同聖經中的啟示,這個世界的王以為釘死了神的兒子耶穌,他們就勝利了,卻不知道在那太古的約裏面,死後還有復活。主耶穌以死戰勝了死亡,多麽令人驚嘆!
憎恨與饒恕——《冰點》
很多時候,我們基督徒就像啟造壹樣,會感到自己壹樣是罪孽深重的人,但奇怪的是我們往往還是認為自己比世上的任何人都要可愛。別人做了壞事,對不起我們的事,我們就記恨、自義,而自己做了同樣的事時,卻不以為然。羅馬書2:3“妳這人哪,妳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壹樣,妳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這節經文在壹年多以前曾對我有壹個極大的提醒,也使我從對別人的怨恨中,慢慢定睛在自己的身上,再轉而定睛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知道我跟別人壹樣,但我被赦免了,而主也要我們去饒恕別人。我欠主債重如山,他人欠我微塵。
自我與偶像——《瑪卓的愛情》
這個悲劇中的人物太過純粹,純粹到不夠真實。壹個把愛人完全當成神了,壹個自私索取到完全沒有壹點付出。或許每個角色的刻畫應該在豐富飽滿壹些。但無法否認,我們常常把愛情、愛人當成了偶像,瘋狂的迷戀壹個人,其實真壹層壹層刨開我們心,我們愛的都是自己。人的自我中心使人無法真正去付出愛。向保羅區普在《尋求更大的事》第四章中提到的,我們總是想建立壹個自己的小王國,這個王國中的壹切——工作、愛情、婚姻、子女都是來服務我的。
?2016年5月於WCCC學習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