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學校共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187項,部(市)級科研項目572項。與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318個,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6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705篇,其中SCI和EI檢索304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74部。
植物蛋白擠壓制絨技術研究與推廣獲中國農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動物線粒體基因組及相關類群系統進化研究獲安徽省科技二等獎,WDX60超大表面積吸附樹脂研發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地老虎性信息素鑒定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教學建設
數據截至2065438+2009年5月學科專業建設取得新成效。聚焦地方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新建、調整和改造,優化專業布局,培育應用型專業增長點,打造學科特色專業。學科專業轉型被教育部評估中心推薦為轉型發展典型案例。
“單壹師專升格高校應用學科調整建設路徑的探索與實踐”獲安徽省教學成果壹等獎。地理信息科學、物聯網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3個應用型專業獲批安徽省壹流(品牌)專業。
現有省級產業創新團隊1個,滁州市“221”產業創新團隊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8個,獲批院士工作站2個。地理學科獲批安徽省“雙壹流”學科(B類)。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項。1名教師入選“2014中國高被引學者”。
3.教員。
截至2019年5月,共有教職工1170人,其中高級職稱89人,副高級職稱232人,博士274人(含在讀學生98人),碩士737人。?
師資隊伍建設得到改善。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推進“博士點”工程,不斷改善師資結構,有力支撐學科建設。實施“雙百”“雙證”“青藍”計劃提升教師“雙能”素質引進國家級人才10余名。省屬高校領軍人才團隊1個,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二類、三類人才引進平臺1個。
“雙師型”教師402人。1名教授作為全國基層科技工作者代表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1名教授入選新疆天山人才培養工程候選人。1名教授入選我省第五批“特別支持計劃”。
學校高質量完成了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金寨縣農村宅基地調查利用技術服務項目”,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師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凸顯。
?校風:愛國光榮,尊重學習,尊重道德。
愛國為校爭光: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滁州大學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是推動滁州大學生誌存高遠、報效世界的偉大力量。榮校就是愛校,不計個人得失,勇於為校爭光,這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礎和情感源泉。
敬學敬道就是尊重知識、教育、人才、科學、法律和創造。我們不僅要謙遜有禮,虛心好學,尊敬師長,還要註重品德和意誌的錘煉,提高自身修養。
“愛國、尊學、敬道”體現了滁州學院學生對國家和學校的深沈熱愛,體現了滁州學院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執著。
上述內容是指:
百度百科-滁州學院
滁州學院-大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