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哪的涼米線最好吃?

哪的涼米線最好吃?

在蒙自談小吃不能不說米線。最出名的當數過橋米線,米線是蒙自人的主食,暫不言表。線線吃法多多,要算小吃就:壹是涼米線。蒙自城裏賣涼米線的鋪子頗多,但真正好吃的也就兩三家而已。人氣最盛的當數桂林街 “大井王世店”這是老字號涼米線。不過,掛著“大井王世店”招牌的有兩家,兩家都在桂林街上,相距也不遠。壹個姐姐,壹個弟弟,都是壹家人。二是炸醬米線。炸醬米線要數玉皇閣老政府大門口和文瀾路上的“錦蓮小吃店”裏的番茄醬米線最好吃。賣的小吃品種多,冷、熱、烤都有。三是罐罐米線。顧名思義,罐罐米線就是用土罐罐裝著賣的米線。這樣做出來的米線,溫度較高,味道悶得透,比小鍋米線吃著還過癮。最具有代表的是大園梓土罐兔肉米線,“臨湖軒”和“橄欖樹”兩家啤酒屋也有得賣的,味道有紅燒牛肉、臭豆腐和炸醬三種。四是菊花米線。當數銀河路中段上的華光酒店,還有昭忠路過橋居銅鍋過橋米線,銀河路北端老昆河公路上的大海碗、銅鍋米線,對了還有文翠小區紅河哈尼土雞米線都不錯。現在增加個江氏兄弟米線.感覺還行,他們的鹵菜值得推薦(^_^)!

吃涼米線或炸醬米線,最好同時烤上點洋芋、豆腐,再來瓶啤酒,或是烤上幾串肉串,慢慢吃,感覺更是愜意。蒙自的豆腐很特別,芯子是稀的,名字恰如其分,叫做包漿豆腐。烤熟後非常嫩,壹吃進嘴裏就化了。開始我吃不摜,慢慢才發現包漿豆腐有包漿豆腐的吃場,越吃越愛吃了。

蒙自城裏有很多賣小卷粉的。我所知道的就有七家。當然,蒙自的小卷粉沒有河口的正宗,但也還是有吃場。我吃過的小卷粉有香菇、酸菜、疙瘩(即芥菜)餡的,兩塊錢十個,十個壹盤,壹個人兩盤也就夠了,吃下來也不貴。小吃店裏同還賣春卷,也就是用油煎出的卷粉,比小卷粉大,壹塊錢壹卷。賣小卷粉最早的壹家是越南歸國華僑開的,店名就叫做“越南小吃”。原先開在桂林街,那時候的鋪面又黑又臟,可吃的人就是怪多,都說他家的最正宗,我也經常光顧。後來因桂林街改造,搬到了閣學街南段,鋪面比從前整潔多了。

蒙自城裏差不多每家小吃店都賣著炒卷粉。不過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是人民電影院裏“滿逸閣”的。這是壹家臨時攤點。做出來的炒卷粉份量足,火候恰到好處,吃起來嫩香可口,可惜現在不復存在了。蒙自城裏的牛肉面也不錯。代表有州醫院旁牛肉米線,還有“蒙城名洲”內“壹品閣”裏的壹品牛肉面可是紅河州內出了名的喲。個舊、開遠的朋友來到蒙自,都非得讓我帶他們去“壹品閣”吃碗牛肉面不可。吃面的時候,再點瓶“可口可樂”或者“芬達”,邊吃邊喝,也是怡然自得。不過去壹品閣吃面要趕早,去晚了就沒有座位了。

蒙自城裏原來有過幾家賣拉面的,現在只剩文瀾路上壹家“瑞豐園”了。“瑞豐園”裏有手拉面,刀削面等,味道有紅燒牛肉、悶鍋肉、紅燒肥腸、排骨、炸醬等五種,都很好吃。唯壹不足的是做功有些粗糙,拉出的面粗,且不均勻。但蒙自就只有這麽壹家,不吃還不行。有時候酒喝多了,什麽東西也不想吃,只想吃面食,我就會到“瑞豐園”吃上壹碗拉面。吃的時候多放點醋,順便解解酒。

冰稀飯是蒙自很有特點的小吃。蒙自城裏賣冰稀飯的其實有好幾家,但專營稀飯的就只有“楊稀飯”壹家。“楊稀飯”原來開在新牌坊紅河影院對面,現在搬到桂林街與環城南路交叉路口。稀飯有甜味和鹹味的兩種。甜味的是紅豆稀飯,冰涼可口,最適宜天氣熱的時候吃。真正要吃味道,還得吃鹹味的。鹹味的其實就是花生稀飯,本身沒有味道,要放佐料吃。佐料有魚腥菜、生姜茉、生韭菜、苤菜根、乳腐等。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蒙自城裏曾經有個“雷稀飯”,朱自清散文《蒙自雜記》裏有所記載。不過早就沒有了。現在的“楊稀飯”,我揣想恐怕是從當年的“雷稀飯”那裏傳承下來的吧,還有在天竺路法院旁有壹家自助粥店也不錯,2.5元管飽!

“尹氏涼勺粉”在蒙自城裏也是比較出名的小吃,鋪面就在月牙塘旁邊的西左巷裏。這條小巷不知為何有個粗俗的名字:撒尿巷。西左巷原本是賣肉的,現在開著幾家小吃店和茶鋪,攤子壹直擺到了巷子裏。“尹氏涼勺粉”算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壹家。涼勺粉吃起來嫩滑嫩滑的,口感很好。有辣的和甜的兩種。不過多半吃得是辣味的。除了涼勺粉,這裏還賣涼米線、炸醬米線、燒豆腐等小吃。

前幾年,南門有位老大媽賣酸漿粑粑。味道酸中帶甜,百吃不厭。現在在九龍農貿市場門口還有得賣,只是感覺味道不如以前了。除此而外,蒙自城裏的街邊街角還有賣烤牛肉,烤粑粑、烤白薯、烤苞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