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芹出身豪門,家世顯赫,祖上三代備受康熙皇帝寵信,曹家也由此成為南京百年第壹望族。曹家藏書極多,家學淵深,祖父曹寅有詩集行世,在揚州曾管領《全唐詩》及二十幾種精裝書的刻印,兼管揚州詩局。自幼生活在這樣壹個富麗的環境中,他接受父兄教育、師友規訓,博覽群書,並對諸如戲曲、美食、養生、醫藥、茶道、織造莫不旁搜雜取,使他成了壹個博學多才的人。但是雍正初年,曹家家產遭抄沒,曹雪芹舉家遷回北京居住,從鮮花著錦之盛,壹下子落入雕零衰敗之境。
家道中落,使他壹下子經歷了眾多人生的不幸,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但是為了家族復興,他壹度勤奮讀書,訪師覓友,多方幹謁朝中權貴。但因為罪臣之後的身份或其他原因,他也只是擔任了壹些不起眼的小職位。
?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壹貧如洗,到了“滿徑蓬蒿”“舉家食粥”的地步。但是胸懷“補天”之誌的他從未懈怠。友人敦誠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氣度,得知他因罪臣身份遇挫失意時,在《寄懷曹雪芹》壹詩中安慰並鼓勵他道:“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意在勸他知難而退,憑借不凡的才情西山著書。
? 曹雪芹果然不負所望,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雖然備受饑餓、辛勞和疾病的折磨,但是他筆耕不輟,以堅韌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紅樓夢》這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巨著。
? 就在他剛寫完前八十回的時候,心愛的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之中臥床不起,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終年還不到五十歲。遺憾的是,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但是,殘缺也是壹種美,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壹樣,紅樓夢也因帶有這種殘缺的遺憾,而給後人留下許多猜測,遐想的空間,所以後世也出現了很多文學藝術價值較高的《紅樓夢》續本。
曹雪芹“壹身兼有貴賤、榮辱、興衰、離合、悲歡的人生閱歷”,雖坎坷困頓,懷才不遇,但他的人生卻像《紅樓夢》這部巨著壹樣光輝燦爛,光焰萬丈,值得後世傳誦、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