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小鎮,位於西安大雁塔廣場的西北角。壹個繁華的商業中心。八六年第壹次到大雁塔沒有這個小鎮。小鎮建於哪壹年沒去考證,不會太久遠。
慈恩小鎮的名字,很顯然刷大雁塔和慈恩寺的流量而建。大雁塔又名慈恩塔,小鎮因形就勢,有了低調奢華的顯貴名字。
慈恩寺、慈恩塔、慈恩小鎮,壹脈相承。壹般寺廟的塔,無非先有寺院後有寶塔,或者先有塔後有寺廟兩種。慈恩塔應該屬於前者。它們統統與玄奘,也就是唐僧唐三藏有關。玄奘大和尚歷經千辛萬苦到印度取經,在印度求學十幾年,壹門心思刻苦學習。當年的唐僧,是那爛陀寺的風雲人物。
在印度,他得到了佛教界的最高學歷,同時也擁有了最高深的佛學知識。十九年後,學成歸來的唐玄奘榮歸故裏。從中央到地方,為他舉行了當時能辦到的最盛大儀式。他被邀請到京城做官,或者,做大和尚。
玄奘提了個要求,建壹座寺廟,廟裏面建壹座塔。這是美事,立馬得到從皇家到百姓的追捧。據說,捐贈的錢財足夠建廟建塔。根據記憶,他設計了壹座與那爛陀寺壹樣的塔。傳說那爛陀寺的寶塔,為大雁通靈跌落,救了即將餓死的和尚而特意建造,大雁塔名字由此而來。玄奘在長安親自監工完成全部建築。他是總設計師、總工程師、工程監理。
這座塔與國內所有寶塔的風格都不壹樣,便源於此。寶塔建好後,唐太宗唐高宗兩代皇帝為之親自寫序。今存有褚遂良的貼,王羲之的碑。隨便哪個都是極品。
如今,慈恩寺遺址依然存在,大雁塔雖不是當年玄奘所建的那座,依然是西安的地標,高高地矗立在西北第壹重鎮。
有專家考證研究證明,如今的大雁塔還是唐代建築。塔的結構、磚頭等建築物,全部具有唐代特征。想想多不容易!壹千多年的自然風霜、戰爭和人為破壞等,這座磚塔能至今完好地保存,本身就是奇跡。
大雁塔每天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觀瞻、朝拜。每壹次看到或登上大雁塔,腦海裏總會出現唐僧的種種。壹千多年,佛教在中國依然盛行。唐僧不但留了大雁塔,留了慈恩寺,還有壹個稍稍式微的法相宗。
《西遊記》裏傻乎乎的懦弱和尚,不過是吳承恩的創造,不過借用了唐三藏名頭。妳可以不知道他為了取得真經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妳可以不知道他具有怎樣堅韌不拔的精神;妳可以不知道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意誌、達成功業後的淡泊寧靜……他回國後所作作為,就是壹件事:專心翻經。是的,唐三藏以翻譯經書流傳後世,與另壹個著名大和尚鳩摩羅什壹樣。他們本可以著作等身,卻只為傳經做了翻譯官。
妳可以不知道他更多的故事!但是,只要妳走進西安,遊玩了大雁塔和慈恩小鎮,就壹定會知道他,知道他的故事,知道他有怎樣的意誌品格以及他設計修建的大雁塔。
相比慈恩寺和慈恩塔,慈恩小鎮的存在歲月,可以忽略。為蹭流量,慈恩塔邊建了慈恩小鎮。名字叫了小鎮,名副其實。小鎮煙火氣十足,是壹個聚集全國各地的 美食 世界。
美食 世界,主要經營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小吃。四川的麻、湘菜的辣、山西的酸、南方的甜、北方的鹹,小鎮應有盡有。不僅是中國,還有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美味。譬如日本的壽司、韓國的燒烤、美國的肯德基等等,各種品牌各種檔次的奶茶,在這裏都有壹席之地。
團團在小鎮走壹圈,那些各式小吃,原來不過是開胃菜。本地的正宗美味,才是主打。老孫家泡饃、饸絡、天下第壹面、岐山臊子面等,還有很多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面點,令人目不暇接。廣場還有當地特產銷售,像很多地方的仿古壹條街壹樣。
陽光暖暖的午後,在慈恩寺大廣場轉壹圈,再到慈恩小鎮溜溜,隨便找個地方坐坐,弄點小吃,有壹搭沒壹搭地吃幾口,滿身心的疲累,很快消除。
慈恩小鎮進口處,是壹組有趣的雕塑:三只烏龜從大到小依次堆疊在壹起,不知有什麽說道。最下面壹只大烏龜,腦袋被遊人摸得光滑鋥亮。千年王八萬年龜。摸摸烏龜頭, 健康 又長壽。
摸不摸烏龜,不重要。能不能以放松的心情,過好每壹天才重要。既然到了西安,到了慈恩寺遺址公園,那就好好逛逛吧。走到大雁塔前,看看玄奘豐富多彩的人生,想想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最後嘛,到慈恩小鎮的 美食 世界,吃吃喝喝壹通。壹次旅行,做到了寵辱皆忘,才是旅行的目的。長壽不長壽,自己說了不算。
相比很多人,唐三藏,不算長壽。但他壹直活著,並且還將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