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美食、文化,自然風光,都有獨特之處,而作為愛茶人,到了臺灣,自然要嘗嘗他們的好茶。品茶需要有好水,好茶具,以及會泡茶的人。在這次旅行中,我有幸見識了兩種不同的茶文化,壹個純樸,壹個清雅,各有吸引人的地方。
第壹個茶室就在阿裏山景區裏。在國內,也經常被導遊帶到某個茶、園,懷著忐忑的心情,喝下所謂的自家產的有機茶,搜腸刮肚地想著籍口,可以不用買然後不會得罪導遊。這次也是在景區被導遊帶去喝茶,已經有些抗拒了,但是因為實在口渴,還是欣然前往了。讓我們想不到的是茶莊在高山上,四面軒敞,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峰與雲霧。窗外是郁郁蔥蔥的茶園,綠油油的生機盎然。為我們泡茶的姑娘們穿戴著邵族的傳統服飾,話不多,但笑容很甜。她們專註地操作著泡茶的流程,註水,洗茶,分茶,然後為我們端上好幾種不同的茶水,色湯和香氣各自不同。根據他們的介紹,我們從淡品到濃,依次品嘗了金萱、烏龍、黑茶好幾個品種。其中並沒有天花亂墜的鼓吹,也沒有貌似專業的健康普查,有的只是行雲流水的泡茶,敬茶和品茶,完全讓我們用五官去感受不同的茶的甘、苦、香、醇。
所有的人都靜了下來,細細地品味,仿佛從唇齒間感受到了阿裏山雲霧的輕靈,泉水的甘甜,那種遠離塵囂的安寧。整個過程中,導遊在忙著幫我們的礦泉水瓶放入烏龍茶,事後她告訴我們,冷泡茶比熱泡茶更有風味,並能夠保留茶的營養成分。壹個小時的品茶,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言語,而之後,有人欣然認購,有人不動聲色,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到那些姑娘們甜美的笑容。當有人開始討價還價時,他們有些詫異,依然是微笑著拒絕了。而同行的我們,不知為何,竟然有些不大好意思,也許是這種氛圍,這些甜甜的笑容,讓我們覺得這不是壹個商場?當我們喝完茶,這些姑娘們陪我們壹起到廣場,原來,他們也身兼演員的職責,每天為遊人送上精彩的民族歌舞演出。那甜潤嘹亮的歌聲,就像阿裏山的茶水般清甜,淳樸,直入人心。
第二個茶室在臺北市中山北二路的壹個小巷旁。來臺灣之前,壹個臺灣朋友聽說我要買茶,便推薦了禦林芯,據他說,是本地人喜歡的壹個品牌,性價比較高。於是抱著采購伴手禮的心態,按圖索驥,來到了它的總店。店的門面不大,就在熱鬧的中山北二路旁,但是卻完全感覺不到鬧市的喧囂。門口陶瓷罐子裏大把的姜花,開出壹片瀟灑和優雅。推開門,豁然開朗,是壹個讀書人都向往的茶室。面積不大,但是色調古樸,擺設精致,處處點綴著陶瓷的茶器或擺設,各種綠色的植物。在茶室的中間,是壹個極大的茶桌,壹個中年女子正在泡著功夫茶,看到我們進來她微微地點頭致意,笑容親切卻不張揚。當問明我們的來意後,她並不急著推薦茶葉,反而問我們,妳們喜歡什麽品種或口味呢? 見我們描繪不清,便笑著說,那先嘗嘗看,喜歡了再挑選。於是,我們便在這個很不像店鋪的茶葉店裏度過了將近2個小時,品嘗著各種茗茶,聽她(Nancy)介紹每種茶的產地和特色,再自己細細地體會。見我們喜歡,她還送上了自制的精制茶點,就像款待自己的閨蜜,殷勤而從容。 喝茶的過程中來來往往很多顧客,看得出,大多數是熟客,和Nancy聊得很熟絡,而她也會告訴他們新來了什麽好茶,有什麽活動,並幫他們預約席位。
看到茶館裏各種精致的擺件和茶具,我們都很愛不釋手。Nancy說這裏每月都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和活動,包括繪畫、音樂、文學等,現在在二樓展出的是大名鼎鼎的大肚窯和曉芳窯,而我們現在用的茶杯和香爐,就是大肚窯的花開富貴和蓮花系列。聽到在大陸被炒得非常火爆的大肚窯有展覽,我們立刻沖到二樓,哇,整整壹個樓層,就像小型的博物館,錯落有致地陳列著各種精美的陶瓷器具。古樸的大肚窯,因其產量稀少,色澤樸拙,圖案和造型頗有童趣而被追捧,而這裏竟然可以看到那麽多的精品。全套的花開富貴茶具,各種馬克杯和小擺件,每壹樣都讓人驚嘆羨慕。而以仿古聞名的曉芳窯,在大肚窯旁益發顯得精致,高貴,那特別的雨過天青色,溫潤如玉,其中分布著不規則的冰裂紋,呈現出天工之巧。這已不僅是模仿,幾乎已經超越了宋瓷的燒制技術,並加入了現代的審美意識,叫人見而心喜。據Nancy 說,每件作品都只有壹件,很多已經被老客定了,包括他們店也會買壹些精品收藏或使用。這種不動聲色的推廣,結果是我們每個人都大包小包,甚至買下了壹套茶具,生怕就此錯過心愛,而回來後也常常提起這段不尋常的購物經歷,和那間特別的茶葉店。
兩個不同的茶室,精致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但是都不再是局限地推銷產品,而是推廣壹種怡然忘俗的感覺,把商業做到沒有煙火味,只有清雅高貴。無論是阿裏山的姑娘還是臺北的Nancy, 都是個中高手,從容展開,讓妳浸淫其中,為其感動,從而希望長久擁有這段美好感覺而欣然購買。這就是所謂的文化體驗營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