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名人都是?美食家?,比如蘇東坡,比如張大千,比如魯迅,再比如晚清名臣李鴻章。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不管多厲害的人也要靠吃飯生存,很多中華經典美食,就是在名人的推廣下變得家喻戶曉,備受追捧。
馮驥才寫過壹本非常經典的短篇小說集,叫《俗世奇人》,裏面就有李鴻章去天津品嘗楊家茶湯的故事。經過李鴻章的加持,楊家茶湯名震天津衛,人人追捧,可見那時候李鴻章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也波及到了外洋,1896年李鴻章去美國時,民眾對他的好奇心居高不下。
當他乘坐的?聖路易號?抵達紐約時,不少人放下手頭的工作爭相圍觀這位來自東方的?總理大臣?,還有報紙鄭重其事地介紹了李鴻章的生平、地位,以及?統治人口數量?。在此之前李鴻章也曾經出使西歐各國,沒激出多大水花,這次上岸後卻不壹樣了。
圍觀的人群將碼頭擠了個密不透風,不管李鴻章當時帶著什麽樣的目的,看到此情此景,都會覺得備受禮遇。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因此李鴻章在各項事務完成得差不多後,就讓手下人去唐人街預定了隆重的酒席,打算請各界洋人吃飯,席上佳肴以中國菜為主。
過去,充滿中國風情的唐人街,雖然做著地道的中國風味美食,光顧的美國人卻不多。而李鴻章外出時吃不慣西餐,時不時就去唐人街就餐,引得許多美國民眾?聞風而至?。這場李鴻章主持的盛大中餐宴上,更促成了壹道經典名菜的誕生,原因相當意外。
原來,在場眾人少有吃過正宗中餐的,他們對什麽都很好奇,結果宴會持續時間太長,吃到半途大家還意猶未盡,李鴻章帶的人卻悄悄告訴他說,後廚的食材已經不夠了。李鴻章聽完後,也不好跟大家說?菜不夠了散會吧?,只得讓後廚將撤下的殘菜、零星食材混合起來煮。
煮好了端上桌,洋人們壹嘗之下覺得十分美味,興致勃勃地問李鴻章,為什麽中國人喜歡將食物全部燉煮在壹起?西餐通常都是分開制作的。李鴻章笑著說:?中國的飲食風味別具壹格,請各位盡情享用。?不料又有人問他,這道菜是所有菜裏面最特別的,不知叫什麽名字?
李鴻章壹時回答不上來,只說:?好吃多吃!好吃多吃!?結果,在場眾人聽成了英文裏的?雜燴?(hotch-potch),就以為這道菜叫?雜燴?了。誰也沒想到李鴻章的名人效應,竟讓美國此後百年流行起了?李鴻章大雜燴?,家裏有什麽殘羹剩菜拿來混合爆炒,壹道名菜就成了。
李鴻章離開後,不少華人開的飯館便抓住商機,開始以李鴻章的名頭推出各種菜肴,據說淘金時代,還有中國廚子專門將李鴻章美食賣給礦工,從中盈利。更有趣的是,李鴻章在席上看到雞,直接按中國人的吃法手撕,在場眾人目瞪口呆,但還是學著他的樣子吃,竟覺得別有風味?這倒也算李鴻章對飲食界的歷史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