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湖聯防大隊智取小孤山據點
1938年7月,侵華日軍的鐵蹄踏上了江西湖口的土地,湖口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開展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43年,由新四軍第五師派遣的壹支敵後武工隊和挺進十八團進駐湖口,在湖口、彭澤邊界地區開辟了壹塊抗日遊擊根據地。
1944年2月5日,以敵後武工隊的15人為骨幹,並分別在棠山、流泗、大城等地發展了33人,在棠山成立了彭湖聯防大隊。為了迷惑敵人,對外號稱大隊番號,內設中隊、分隊,實際上卻只有壹個分隊的人數。但湖口縣的武裝力量就是從這裏開始,越戰越勇,越戰越強,不斷發展壯大,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壹度擴大到300多人。
湖(口)彭(澤)交界處有座小孤山,也叫望夫山,非常險峻,只有壹條小路通往山頂,山下約1裏就是江西、安徽兩省和湖口、彭澤兩縣來往的陸路和水道。日軍占領該地後,在山上建起了據點,架設了通向湖口、彭澤的電話線,還開挖了戰壕、修築了碉堡,架起了機槍、鋼炮,同時在山腰圍上了三道鐵絲網,只要稍有動靜,該據點居高臨下,隨時都可以火力封鎖江面與道路,對沿江活動的新四軍和遊擊隊構成很大威脅。1945年4月,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和彭湖聯防大隊決定:聯手攻打小孤山,徹底端掉敵人這個據點。
5月2日,挺進支隊在山下埋伏壹個連,負責監視彭澤和湖口方向的日偽軍;另派王火應率領彭湖聯防大隊,組成了15人戰鬥小組,化裝成“苦力”,攜帶鋤、鍬等工具前往小孤山,為據點裏的日軍“修整”工事。與此同時,埋伏在據點外的指戰員迅速將電話線切斷。
日軍看見前來的“苦力”們個個身強力壯,幹活賣力,還送來了酒肉,頓時放松了警惕,部分敵人回到據點裏,在壹旁監視的幾個敵人也將槍支架在壹旁,坐成壹個圈,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來。“苦力”們忙活了壹陣,逐漸將這夥敵人包圍起來。王火應看時機已到,就發出了事先約好的暗號:“靠攏些,挖深點!”15人各自找準目標,突然壹齊動手,鍬鋤齊下,監工的敵人還沒搞清是怎麽回事就全部被擊斃了。王火應等立即奪取槍支,幾個神槍手向據點頂部的日軍瞄準射擊,將放哨的日軍擊斃。據點裏的敵人聽到槍聲,出來查看,也被幾個戰士擊斃。
這次戰鬥,僅用十幾分鐘,就幹凈利落地端掉了小孤山據點,消滅了守敵,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6支,擲彈筒1個,望遠鏡1架,子彈、手榴彈、軍鍋、軍毯、軍大衣和其他軍需物資若幹。
壹個星期後,日軍調動了駐安慶、東流、望江、湖口等地的人馬,分3路進犯,妄圖奪回小孤山,遭到江南挺進支隊和彭湖聯防大隊的堅決反擊。敵人幾次沖鋒,都被擊退,數十人死傷。敵指揮官惱羞成怒,親自指揮沖鋒,被挺進支隊壹名戰士壹槍擊落馬下。日軍只好擡著數十名受傷官兵,狼狽地逃回了彭澤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