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了丹霞,導遊莉莉就開啟了她“聒噪”的推介。她用“靖邊普通話”不厭其煩地向來到丹霞的拍客或遊人介紹著丹霞的各種景致,我總是壹邊微笑壹邊傾聽,好似這些介紹內容早已爛熟於心。然而,丹霞的靜美與現場的“聒噪”確實可以讓氣氛變得更明媚壹些。誠然,我喜歡她的聒噪。
波浪谷景區位於靖邊縣城東南22公裏處的龍洲鎮,總面積約44平方公裏。據考證,該地貌形成於距今9600萬年的白堊紀,這裏的沙丘不斷浸漬地下水,壹層層沈積下來,凝結成砂巖,又經地殼運動、流水與風力的自然雕琢,就形成了各類線谷、巷谷、赤壁等波浪形丹霞地貌,這地貌吸引了國內外遊人、拍客、媒體紛紛到此打卡、發聲。
進入景區最先經過的是橫貫峽谷的3D景觀大橋,對於經常光顧的人們來說,走在這座大橋上或許可以如履平地,但是初來乍到的遊客就會有些望而卻步,甚至緊張至極。踏上橋面的瞬間,看似普通的大橋顯示出了極其震撼的效果。
這座景觀大橋橋面距谷底有75米之高,部分橋面用透明玻璃制成,可以清晰地看到橋下的絕美風光,也讓恐高的人們產生各種幻想。壹陣風吹過,膽小的遊客得要扶住兩側的欄桿才能緩緩地走過透明的橋面,壹段玻璃碎裂的聽覺視覺特效讓刺激和驚恐變得更為猛烈,再加上白色霧面玻璃瞬間變為透明的效果,讓大橋之下迷人的峽谷風光顯得驚心動魄。
過了景觀大橋,火焰丹霞的壯美就直逼眼前。從波浪谷的風景畫中步步前行,莉莉的解說詞聲聲入耳。
同心臺是火焰丹霞最有型的觀景平臺,背靠形如黃河流水,色入焰火的紅砂巖,無水形波,靜物作動態,恰如相愛之人心波湧動,炙熱赤誠。奔湧的“流水”在心形觀景臺匯聚後又湧入山澗,寓意“同心協力,勢不可擋”。
祥雲臺的來歷則賦予了不少神話色彩。當地百姓相傳,龍王奉玉帝之命到此行雲布雨,“祥雲入境,行雨隨軒”,雨水浸漬後的丹霞,色如渥丹,層理分明,分外妖嬈,龍王也為之驚嘆,不忍離開,怎奈公務纏身,只得將隨行的幾朵祥雲幻化為紅砂巖作標記,擇日再來遊玩。此乃天降祥瑞,故祥雲臺也是波浪谷的吉祥地。每次聽到這壹段講解,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這典故也太逗了吧?
流波臺是波浪谷唯壹的玻璃觀景平臺,背靠的丹霞地貌如流水翻湧,水波彎彎,層理鮮明,靜物作動態,是波浪谷拍照打卡必去之地。
分景臺寓意則為波浪谷三種特色景觀分割之處,上行是最具波浪形地貌代表的火焰丹霞,下行是紅巖絕壁、回音繞耳的赤壁丹霞,擡頭是3D玻璃景觀大橋。壹臺分景,風景無限。流波臺上總會閃出各種驚艷大片,令人回味無窮,新增的倒影景象更增添了 時尚 的韻味,讓自然景區融入了更多人文與 科技 的元素。
流沙橋是赤壁丹霞唯壹壹座橋,因橋下貫通整個峽谷的流沙河而得名。流沙河的水源多為上遊紅砂巖滲水,經過紅砂巖層層滲出過濾,河水被凈化到可以直接飲用。河內沙多水少,河水潺潺流動時,河底的泥沙也仿佛隨著水流在流動。
時光臺是千米畫廊中被時光打開的地質長卷,猶如時光切片,記錄了壹段時期的丹霞地質演變歷程,每壹層紋理都是壹段地球慢時光,誰能數清它的層數或許就能夠探知到地球年齡的奧秘。這個科考的難題估計無人可答。
仲春時節,黃土高原上還是有些寒意,只有在無風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丹霞風光歷經千萬年的風雨洗禮,留下了大地母親的指紋,和壹眼千年的時光年輪。山梁溝峁百轉千回、形態各異,各具特色。
火焰丹霞如熊熊火焰,在“靖邊藍”的映襯下顯得愈發鮮艷,似被浸染過的流水穿過幽深的峽谷。比起火焰丹霞的細膩精致,赤壁丹霞則顯得高大巍峨,百米高的石墻上刻著斑駁的時間印記。地心丹霞更像是塵封許久的寶藏,依舊保存著大自然最美、最原始的樣子。巖壁的赤色,侵蝕剝離的紋路,已經深深凝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暫未開放的水上丹霞赤色更濃,形態呈現出層層波浪亦或是圈圈漣漪,就像是流動的水突然凝固了,停滯在這砂巖上。遠處清透的湖水仿佛壹塊翠綠澄凈的寶石,點綴著這層巒疊嶂。對於此,莉莉感受頗深。她說:“陜北缺水,這裏竟有這麽美的水,我最開始愛上這裏,就是因為這翡翠般的水,每次看到都令人心潮澎湃。”
木質遊步道,清澈泉水,紅色斑紋,佛腳形巖石,回音絕壁,藍天、赤壁、綠水、枯木……所有這些大自然的饋贈,壹時間全部印在了這處天然的曠世奇景之中,或許這就是黃土高原最後的倔強。
從丹霞的風景畫中悠然而出,品壹品當地的特色 美食 ,身體瞬間便可以被幸福感填滿。即使從再遠的遠方而來,置身於此,也會覺得不虛此行……(壹眼觀秦 白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