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壹種美食,老掌櫃解釋道:皇帝吃的東西叫梢麥

乾隆在小飯館吃到壹種美食,老掌櫃解釋道:皇帝吃的東西叫梢麥

乾隆皇帝是清代最為風流的皇帝,不僅六下江南,還經常微服私訪。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曾在壹家小店吃了頓特殊的美食,便馬上為其題匾,讓小店生意火爆至今。乾隆究竟吃了什麽?這家店又叫什麽名字?如果您想知道,就讓我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1738年舊歷除夕,此時的乾隆正好27歲,本就年輕風雅的他,剛從河北通州私訪歸來,到了北京前門外時,已經是午夜亥時了(半夜11:00左右)。壹天的旅途,讓乾隆皇帝又饑又累,只想著能暖暖的吃口東西。可不巧的是,老北京人壹直有壹個習慣,家家戶戶除夕之夜都要回家團圓,故此街上商鋪都是大門緊閉,讓乾隆心中壹個勁地愁苦: 就在乾隆的手下漫無目的的尋找飯館酒肆時,前門外鮮魚口南側似有燈光,走近壹看,原來是個小酒肆。酒肆中幾個老人正在閑談喝酒,乾隆皇帝信步而入,讓掌櫃送上些特色梢麥,兩人便攀談了起來。當乾隆皇帝問到掌櫃酒肆是否有字號時,掌櫃道「 ”自家糊口小店,哪裏還敢擺招牌嘛!”,乾隆啞然壹笑便不再言語,隨即算賬走人。 回到宮中後,乾隆便親筆寫下「 ”都壹處”三個大字,命人制成匾額送到小酒肆處,掌櫃喜不自勝叩謝隆恩,隨即便將其掛於門臉之上。 有皇帝親自「 ”代言”,小店生意自然紅火異常,不少人都慕名而來,也想看看連皇帝都禦賜牌匾的小店究竟有如何的好手藝?壹時之間,「 ”都壹處”的名聲響徹北京城,京城名流與文人雅士,爭相來此品嘗,讓其壹躍成為了當時的大飯莊。百年傳承之下,「 ”都壹處”也躋身京城名館,「 ”老字號”的招牌至今依然響亮。 有好奇之人曾問過掌櫃,乾隆爺來此究竟吃了什麽?掌櫃的笑道:「 ”梢麥,而且是三鮮餡的梢麥”。梢麥緣何有這麽大的魅力呢?這還得從獨特的「 ”都壹處”的梢麥制法說起。 「 ”都壹處”的梢麥從皮到餡都是經過精心處理的,梢麥皮要搟出二十三四褶,使其形如蓮花。餡料要求更是多種多樣,夏有三鮮不油膩,冬有純肉暖心脾。包梢麥時,還要將其包成石榴狀,收口處如麥穗般,皮中餡微露,再掛層薄粉,猶如抽穗揚花的掛粉麥,故此才頗為喜人可口。 同行也對梢麥有所喜愛,便模仿著制作,可惜做出的味道卻千奇百怪,始終不如「 ”都壹處”梢麥惹人喜愛。況且,同行們都不解「 ”梢麥”之意,只是以聲會意,因而也掛出了「 ”燒賣”二字,以致後世人都被其誤導,認為「 ”燒賣”才是正宗的名號。 「 ”都壹處”的崛起雖有些幸運成分,卻還是少不了手藝過硬的因素,若是「 ”都壹處”的梢麥難以下口,乾隆皇帝也不會唇齒留香到主動賜匾。 乾隆賜匾後,隨著生意的火爆,「 ”都壹處”並未固步自封,反而對美食愈加創新,每年都要有幾樣招牌菜品上架,以滿足顧客口味不斷提高的需求。正是這種進取精神,讓「 ”都壹處”有了日漸良好的口碑,也在歷代的同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反觀其他「 ”老字號”,比如老麻子剪刀,啥都不理的包子,就因經營不善而相繼倒閉,時代的浪潮的淘汰是壹方面原因,更多的原因便是出於固步自封的結果。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老字號”雖然想用傳承的美名流芳後世,卻依然要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生存的目的,否則光是靠著「 ”吃老本”,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畢竟顧客才是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