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雲浮的特色經濟非常明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雲浮根據省委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要求,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創自己的特色經濟,這壹點很明顯。壹是利用雲浮的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加快工業的發展。妳們利用資源上工業,圍繞著資源創優勢,創出自己的經濟特色,打出自己的工業品牌,形成了幾大經濟板塊和支柱產業。目前石材、水泥、松香加工和以硫酸、鈦白粉為主的化工等幾大工業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很大的產業。如雲浮的石材產業從小到大,從低級到高級,從品種單壹到多元化,目前已經匯集了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石材到雲浮來進行加工、銷售,成為廣東省甚至全國的石材加工集散地,很了不起。發展工業壹定要結合實際,走自己的路子。與珠三角相比,雲浮在發展家電、電子等產業上沒有區位優勢,但雲浮有資源優勢,只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彌補區位優勢不足,也是可以富裕起來。所以,我覺得雲浮利用資源上工業是壹個很大的特色。二是農業產業化很有特色。雲浮市有8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了近二十萬農戶脫貧致富,很不簡單。尤其是溫氏集團通過發展畜牧業帶動了幾萬農戶脫貧致富,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壹面旗幟。還有通過省絲綢公司帶動了蠶桑產業的發展。雲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走在全省的前列,我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在雲浮新興召開全省的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雲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上了壹個新的水平。
第二,雲浮市註重投資環境建設,改善了區位條件。區位條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山區的落後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地理位置偏遠是壹個重要原因。這幾年雲浮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區位條件,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廣州到雲浮的高速公路已開通,下壹步是建設從雲浮到梧州的高速公路,這是壹條黃金大道;還有妳們昨天帶我去看的,準備沿西江再建壹條公路。這條沿江公路建成後,可以利用黃金水道發展經濟,大大提升區位優勢。雲浮的企業以生產資源型產品為主,市場在珠三角,運輸量很大,單靠公路運輸恐怕缺乏競爭力,還要充分利用西江的航運通道,充分利用水運來彌補區位的不足。除了高速公路、港口碼頭之外,從市到縣、縣到鎮、鎮到村的交通網絡都建設起來了。路通財通,相信大交通會給雲浮帶來大發展。
第三,雲浮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把省委、省政府的“壹保五難”政策落實很到位,工作很實在。雲浮是壹個新市,財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雲浮還是盡壹切力量把“壹保五難”工作抓好抓實。其中有兩項工作就很有成效:壹是妳們克服了很多困難,解決了18萬人飲水難問題,去年省委、省政府在這裏召開了全省飲水解困工作現場會,充分肯定了雲浮這項工作。二是雲浮的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農村覆蓋率達到91.2%。前不久省政府也來雲浮開現場會。解決農村“壹保五難”是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的問題,其他工作是錦上添花,“壹保五難”工作是雪中送炭。昨天看的大梘村和紅營村,從縣到鎮、到村十幾公裏的羊腸小道都鋪成了水泥路,對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大梘村原來進不去、出不來,路修好了以後,發展柑桔生產,使整個村20%的農戶購買了運輸車。生產條件改善了,農民就通過走種養加工的路子富裕起來,大梘村去年人均年收入達1萬多元。大梘村有些大戶壹戶種柑桔三百畝,每畝賺5000元,年收入就達150萬元。可見無工不富,務農也未必窮。像大梘村和紅營村這麽偏遠的村根本見不到茅房、土房,全都是兩層樓的磚瓦房、別墅。發展山區農村經濟就是要靠改善生產環境,搞開發性生產,選好主導產品,通過龍頭企業和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解決好農民的培訓和農產品的銷售問題。
第四,雲浮市註重抓好和諧社會建設。目前整個雲浮市很穩定、和諧,群眾安居樂業。這與雲浮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構建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積極抓好矛盾的排查,特別是在農村實施“活力民主,陽光村務”工程,推進農村的民主管理工作分不開的。雲浮的信訪量在全省是比較少,群體性事件、上訪比較少,社會穩定、祥和。
第五,雲浮市重視抓好各級班子建設,尤其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雲浮把正在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活動與實施“活力民主,陽光村務”工程緊密結合,註重推進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抓好基層班子建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紅營村就是個好例子。紅營村原來是壹個後進村,經濟落後,矛盾很多,後來抓了班子建設,整個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農村壹切工作的歸宿、立足點還是要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鎮村班子的建設。
當然,這些成績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最根本的還是雲浮黨、政兩套班子的正確領導,得力指揮,工作到位。雲浮市委、市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特別是大力發展工業,因為沒有工業的發展,要經濟上臺階、財政上臺階和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地區的落後面貌是不可能的。現在取消農業稅後,財政的增長只能靠工業,工業不上來,就沒有稅收,沒有稅收就沒有財政,沒有財政就沒財養政,政府很難運作。地方主要靠積極發展經濟,培植稅源來壯大財政收入。雲浮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還註意保護生態環境,所以提出要工業進園區,發展循環工業。另外整個班子很紮實、工作很到位,大家都實實在在地做。政績不是講出來、天上掉下來的,是幹出來的。比如招商引資,就必須壹個壹個地做;抓“壹保五難”工作就必須深入到農村,實實在在地解決壹些問題。所以我認為,雲浮為什麽能取得這些成績,最終還是歸結到市委、市政府。對雲浮今後的發展,我看要加大五個力度。
壹要加大工業發展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抓大項目的力度,包括高速公路、電廠和吸引大的外資企業到雲浮投資。在確保生態環境不受損害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工業。只有工業上來了,經濟總量才能上來,稅收才能上來,財政的日子才好過。雖然雲浮近年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作為壹個地級市來說,還是顯得財政比較薄弱。雲浮的經濟總量只相當於珠三角壹個鎮的水平。去年雲浮的GDP才200多億,還比不上順德容桂鎮,容桂鎮已經達到300多億,稅收30多億。雲安縣壹個縣的GDP30多億還是少,起碼要達到100多億,而且稅收要有20多億,財政日子才好過。所以,雲浮要進壹步增強緊迫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工業發展的步伐。
二要加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力度。農業、農民的問題講到底是農業龍頭企業問題,支持龍頭企業等於支持農業,支持農業等於支持農民。在中國,減少農民是必要的,但讓所有農民進城變成工人是不現實的。我國還是農業大國,以農民為主體,必須加大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力度。目前實行包產到戶、獨家經營,對提高農民積極性起到很大作用,但讓單家獨戶的農民去闖市場就顯得勢單力薄。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關鍵是要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要靠龍頭企業帶動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龍頭企業本身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較好地集中了農業生產的幾大要素,包括科技、人才、資金、技術和市場開拓,在市場經濟中很有競爭力。用龍頭企業來帶動,農戶就成為龍頭企業第壹個車間。如溫氏集團就能保證合作養殖戶有固定的利潤收入。除了龍頭企業還有農業專業的合作組織,如大梘村成立的柑桔協會,就起到了壹個技術交流和開拓市場的作用。雲浮市要加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力度,培育和做大做強壹批像溫氏集團這樣的農業龍頭企業。我曾對溫氏集團提出要達到“雙百”的目標,即產值超100億元,企業經營超100年。希望溫氏集團在“十壹五”期間年產值能超過100億元。壹個地方壹定要樹立壹些標桿,樹立壹些旗幟,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標兵。
三要進壹步加大解決“壹保五難”的工作力度。這方面的工作雲浮總體上做得不錯,尤其是合作醫療和解決飲水難工作。但是目前雲浮還有壹百多個村沒有實現道路硬底化,危房改造問題還有壹半未完成,工作難度還是很大。實踐證明,解決農村“壹保五難”問題是解決農民最根本和最基礎的問題,尤其是鎮、村公路建設,最受農民群眾歡迎,因此省政府把鎮、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由原來每公裏補10萬元提高到補15萬元,減輕基層的壓力。如果我們在“十壹五”期間把“壹保五難”工作紮紮實實地做好了,那麽“文明村”、“生態村”等各種形式的新農村建設就容易辦了。如果路不通、水喝不上、病了沒錢醫,就什麽村都不是。雲浮在“十壹五”期間要加大力度,繼續實實在在地把這項工作做好。
四要加大投資環境建設力度。在建的雲城到梧州的高速公路,以及妳們規劃建設的港口和沿江的公路,這些都是改善投資環境的大手筆、大動作,要實實在在抓好落實,改變原來區位優勢不足的弱點,拉近與我省發達地區之間的距離。廣州通清遠、河源的高速公路建成之後,珠三角很多企業尤其是壹些勞動密集型、用地多的產業轉移到那裏,當地經濟發展發生很大的變化。投資者選擇壹些成本比較低的地方來投資,這是普遍的規律。
五是加大鎮、村兩級班子的建設力度。要繼續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對比較窮比較落後的地區,尤其是全市四百多個年集體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村,要加大支持幫助力度。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黨支部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有號召力,必須要發展經濟,讓黨支部有錢。群眾絕對是站在個人利益來看我們的黨、看我們的制度、看我們的領導,給他們利益他們就擁護妳,損害他們的利益就反對妳。要把經濟比較薄弱,年收入不夠3萬元的村基層組織建設好。這壹點河源市最近有個新舉措,就是建壹個扶貧工業園區,由行政村發動民營企業家向這個村捐資建設,如果企業捐資15萬元,市、縣兩級也補助15萬,總***30萬,然後把這些錢投入來建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建成引進企業後,由行政村收租金,壹定30年,用這個辦法來解決3萬元以下的村的集體收入。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壹方面解決了行政村集體經濟發展困難的問題;另壹方面可以籌壹筆錢建設工業園區,也可以起到招商引資作用。作為行政村辦工業企業是很困難的,最好的辦法入股水電分紅,或者建鋪位收租。河源市不是由行政村自己建,而是采取異地扶貧的辦法,由市委、市政府統壹幫他們建,然後由他們收租。妳們也可以借鑒壹下這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