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怎麽解夢?

怎麽解夢?

夢是壹種奇異現象,而做夢的經驗,也是人所***有的。但在人類文化中,無論古念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壹個謎。在未開發的部落社會裏,往往把夢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崇,固不足為奇。即使在現代化的文明社會裏,仍然滸著對夢的諸多迷信。在我國的文化淬中,有關夢的故事更是不壹而足。諸如:莊生夢蝶、黃粱壹夢、夢筆生花、江郎才盡、南柯壹夢等,都是歷來為人津津氣道的夢故事。惟中國與西方在對夢的觀念上,似乎自古以來就有所不同。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好人做夢,壞人做惡。"而中國的祖先卻相信"至人無夢"。至人者,聖人也;意指聖人無妄念,所以不會做夢。以今天心理學上對夢的科學研究發現來看,古時中西對夢的看法,實在很多誤解。根據現在心理學家的研究,無分好人壞人,無分聖賢愚魯,人人都會做夢,甚至,連動物也會做夢。因為,動物睡眠時眼球也會快速跳動(有機會妳可以觀察壹下狗的睡眠)。不同之處,就是動物不能在醒來之後,像人那樣"夢話連篇"而已。

所謂夢在心理學上的壹般解釋是,夢是睡眠期中,某壹階段的意識狀態下所產生的壹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在此心理活動中個體身心變化的整個歷程,稱為做夢(dreaming)。

1.在壹個典型的夜睡中,壹般人的第壹個夢,大約出現在入睡後的90分鐘。夢境的持續時間,約為5-15分鐘(平均為10分鐘),整夜的睡眠時間內,在睡眠的各個階段循環出現,而在壹夜內大約要做4-6個夢;總***大約有1-2小時的睡眠時間,是在夢中。

2.每夜都會做4-6個夢,為什麽醒來後只能記得極少數的夢呢?對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看法:其壹是幹擾論的看法:認為數個夢彼此幹擾,新做的夢,幹擾了前面的夢;雖然在壹夜之間夢境連連,早晨起床時,很可能只記得臨醒之前的最後壹個夢。此壹解釋,大致符合壹般人的經驗。其二是動機性遺忘論的看法:認為夢境中多屬令人不愉快的事,當事人不記憶,以免引起焦慮。這個解釋,不符合壹般事實。因為,事實上壹般人所記憶的夢境,並非全屬令人愉快的事。其三是訊息處理論的看法:認為做夢都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在性質上均屬短期記憶。短時記憶如不經復習或輸入長期記憶中去加以貯存,自然很快就會忘記。這是壹種認知心理學興起以來的新的解釋法,看來較為合理。

隨著現代心理學的進展,對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千百年籠罩在夢境中的神秘面紗被漸漸撩開,“有夢睡眠有助於大腦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結論之壹。

做夢是人體壹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人入睡後,壹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據研究,人們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異相睡眠兩種形式交替進行,在異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有80%正在做夢,在正相睡眠中被喚醒的人有7%正在做夢。壹個人每晚的夢境可間斷持續1.5小時左右。由於夢相伴睡眠周期循環規律,所以在異相睡眠中醒來的人,感覺夢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來的人,感覺夢少。此外,人能記住的夢多在快進入覺醒時,而剛入睡的夢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這也是人們感覺夢多或少的另壹原因。

人為什麽要做夢,不做夢會有什麽反應呢?科學工作者做了壹些阻斷人做夢的實驗。即當睡眠者壹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即被喚醒,不讓其夢境繼續,如此反復進行,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壹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皮膚的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壹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 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壹。由於人在夢中是以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覺醒後則以左側大腦半球占優勢,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壹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註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能有很大潛力,壹般情況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潛藏在無意識之中,而做夢便是壹種典型的無意識活動,通過做夢能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合理地融合在壹起,最後存入記億的倉庫中,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夢境可幫助妳進行創造性思維,許多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豐碩成果,不少亦得益於夢的啟迪。

有人對英國劍橋大學卓有成就的學者進行調查,結果有70%的學者認為他們的成果曾在夢中得到過啟發。瑞士日內瓦大學對60名數學家也做過類似調查,有51人承認許多疑難問題曾在夢中得到解答。如果人不會做夢,則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心靈及個性上的紊亂,甚至影響思維靈感的發揮。

無夢睡眠不僅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損害或有病的壹種征兆。臨床醫生發現,有些患有頭痛和頭暈的病人,常訴說睡眠中不再有夢或很少做夢,經 診斷檢查,證實這些病人腦內輕微出血或長有腫瘤。醫學觀察表明,癡呆兒童有夢睡眠明顯地少於同齡的正常兒童,患慢性腦綜合征的老人,有夢睡眠明顯少於同齡的正常老人。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證實了這個觀點,即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夢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倘若大腦調節中心受損,就形成不了夢,或僅出現壹些殘缺不全的夢境片斷,如果長期無夢睡眠,倒值得人們警惕了。當然,若長期惡夢連連,也常是身體虛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預兆。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也認為夢所用的是象征語言。他說:“所有的神話和所有的夢境都有***同的地方:它們都是以相同的語言,象征的語言‘寫成的’”。

“巴比倫、印度、埃及、希伯來和希臘的神話,是以相同的語言寫成的。生活於紐約或巴黎的人所做的夢,與幾千年前住在雅典或耶路撒冷的人的夢是壹樣的”。(和咱們中國人的夢也壹樣)

夢是古今通用、世界通用的語言,這門語言真值得學吧!學外語的朋友,不妨也學學釋夢,夢發自內心,可稱為“內語”吧。內語外語壹起學,內外兼修,對人大有好處。

弗洛姆認為,用日常的語言,我們很難解釋清楚我們內心的感受。許多心情的微妙的部分,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而運用象征則可以把這些細微的感受表達出來。例如:

“在日落時發現自己站在郊外,除了壹輛牛奶車外四周空空蕩蕩,房屋破舊環境陌生,妳找不到汽車或地鐵讓妳回到家。”這個場景是壹個夢,這個事並沒有發生過。但是,這個夢所表現的那種迷失和陰郁的感覺,卻恰恰是夢者當時的心境。

弗洛姆把象征分為三類:慣例的象征、偶然的象征和普遍的象征。我們把壹種會汪汪叫的動物稱做“狗”,把壹種四腿坐具稱做椅子,這都屬於慣例的象征。這種象征沒有什麽道理。汪汪叫的那種動物我們稱為“狗”,還有的人叫“DOG”,或者叫“大”,如果壹高興大家改稱為“驢”都元妨。它現在被我們稱為狗純屬壹個慣例而己。再如:五星紅旗代表中華人民***和國,紅十字代表醫院,也都是壹種慣例的象征。

偶然的象征與其代表的事物則有壹點內在聯系。假如某個人第壹次向女友求愛時,是在壹個大雪天。那麽,下雪天也許以後對他來說,就是戀愛的象征。再如壹個人正吃雞肉時,聽到了至友死亡的消息,那麽雞肉對他來說,就是悲傷的象征。由於偶然的象征來源於某個人的經歷,其他人是難以理解的。

普遍的象征與其代表的事物聯系密切。例如,光明代表著善良。正義。成功等等,火代表著熱情、勇敢、力量、活力還有危險等,墮落代表著地位下降、道德腐敗、犯錯誤、失敗等等。光明、火、墮落等都是普遍的象征。不論是什麽人,也不論他處於什麽時代屬於什麽民族,都可以理解這些象征。

我認為,弗洛姆對象征的分類很恰當很準確。在夢裏,這三種象征都存在,但主要是後兩種象征居多。

弗洛姆認為:任何心理活動的、現都會出現在夢裏。他不同意弗洛伊德把夢說成僅僅是“願望達成”。 \

弗洛姆認為:清醒時人要面對外界,而睡眠時人卻不必面對外界,不必行動,而只需要面對內心。這是夢與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不同的原因。例如我認為壹個人很微不足道,我在夢裏就夢見他是螞蟻,這在夢裏是很合理的,它準確地反映了我對他的態度。但是清醒時,我們就不能把他真當成螞蟻,因為清醒時我會有行動。比如,我把他壹腳踏死了,我就犯了殺人罪。

下面是弗洛姆釋的壹個夢:

“有個男人在經過壹座果園時,從壹棵樹上摘下壹顆蘋果。壹頭大狗出現並撲過來。”夢恐懼萬分,於是驚醒了,嘴裏大喊救命。

弗海裏姆解釋,夢者對壹個已婚婦女產生了欲望。他想和她發生關系,卻有所恐懼。

事實確是如此。

夢這種現象和許多其它現象不同。我們可以和幾百人壹起觀察海市蜃樓現象。虹現象,潮汐現象,而從不可能有兩個人壹起觀察同壹個夢。雖然我們可以用腦電圖。測量眼動等方法判斷人是否正在做夢,但是我們絕不可能知道他夢見了什麽。因此,證明夢的意義或進壹步研究夢,都不能不依靠夢者的自我觀察或稱內省法。如果通過內省和解釋過程,我們發現了夢有意義,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答。

但是,內省和解釋會不會不可靠呢?在心理學研究中,內省法是最早被使用的方法,但是後來心理學放棄了這種方法,至今這種方法仍!日不受重視。原因就是內省法有它的局限性。在對夢進行內省時也有許多局限,這包括:

1.幹擾。內省活動會幹擾正在進行中的心理活動。在半醒半睡時,如果努力內省努力記憶夢,則夢就會停止,而人會醒過來。

2.欺騙。如果壹個人講述了壹個編造的假夢,或者他改編自己的夢,我們不能直接看出來,判斷真假也並不容易。

3.遺忘。在做夢的時候人不能講述或記錄自己的夢,人只能在做完夢醒來後才能講述夢,而這實際上是回憶夢。

夢很容易被遺忘,所以人們講出來的夢只是真實夢的壹些片斷。

4.無法重復。絕大多數夢是壹次性的,它們出現壹次,然後就再也不出現了。少數夢雖然會重復,但是我們也無法有意讓它重復。我們不能說:“昨夜的夢沒看清楚,今天讓我重新夢壹次。”

5.難以控制。絕大多數人不可能控制自己的夢。 在自然科學中有這樣的原則:認為只有兩個以上的人同時觀察的同壹事件才可信。並且壹個現象必須可以在相同的條件下能重復。如果按這個原則,夢是不可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的。夢既不能由兩個人同時看到,又不能重復。

為了研究夢,我們必須拓展上述原則。我們可以這樣修改:兩個以上的人觀察到相近的事件有可信性,可以以相似的形式重復出現的現象有可信性。

另外,我們還應該有壹些新的內省方法。為了獲得對夢的理解,本書作者使用了三種新的內省法。

1自然內省法。

即讓夢者講述或圖畫等手段表述夢。

2內省印記法。

用不同的人的夢或其中材料作旁證。

3控制內省法。

控制某種條件進行內省。例如,吃鹹菜後看是否做飲水的夢。再如,有訓練的人可以對夢境進行控制。

這些新的內省法可以按以下幾條原則保證可靠性:

壹、如果判斷出講述夢的人沒有欺騙的動機,則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這個原則的意義是,如果講夢的人不想欺騙我們,他的話就可信。

那麽如何判斷講述夢的人沒有欺騙動機呢?這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判斷。

1.如果講述出來的夢不會給講述夢的人帶來實際利益,則他的內省報告不大可能會有欺騙,從而有可信性。

《後漢書·馮異傳》中有壹個例子。劉秀問馮異天下的形勢。馮異說現在天下無主,勸劉秀即位做皇帝。劉秀這時講了他的夢:“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在中國古人心目中,夢見龍或上天都預示著夢者將成為帝王,於是馮異解釋說這夢表明劉秀命定要做皇帝,劉秀也就同意即位了。

這個夢對劉秀就很有益。因為劉秀很想做皇帝,但是按中國人的道德傳統,他又必須竭力推辭,直到有強有力的做皇帝的理由使他無法推辭才能接受。夢就是壹個強有力的理由,是他接受做皇帝建議的最好借口。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大量這類的夢,可信度都是極低的。這類夢不可以用來作證據。

2.如果講述出來的夢會給講述夢的人帶來危害,或者包含著講述夢的人不願意暴露的內容,則他的內省報告不大可能有欺騙,從而有可信性。

例如,壹農民說他做夢當了皇帝,因此而被皇帝殺死。

他的夢就有根高的可信度。

再有,如果夢暴露出夢者不願意讓人知道的心理內容,如對親人的憤恨。不合道德的性沖動等,這個夢就有壹定的可宿度。

某女大學生在旅途閑談中對壹個第壹次見男學生講了壹個夢:“壹個男的要給我打針。我有些害怕,那個男人說,不要緊,吃了這片藥就沒事了。”

這個夢的意義是:那個男人想和她性交,她害怕懷孕,於是那個男人說吃了避孕的藥就沒事了。”顯然這個女學生不會願意對壹個剛認識的異性公開自己的性生活,所以這個夢也有可信度。

3.如果講述夢的人很誠實,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

相反,如果講述夢的人喜歡嘩眾取寵,出風頭,他的夢可信性就差。因為他有可能故意把夢“改編”得更為離奇,以圖吸引別人的註意。

4.如果講述夢的人對夢沒有壹種極為固定的信念,則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

假如夢者是堅決信仰夢是壹種預兆這種信念的,他可能會報告壹些夢準確地預見了未來的夢。而實際上也許是這樣,當壹件大事發生後,他在記憶中的許多夢裏找到壹個和這件事似乎有關系的夢,並且有意無意地改造這個夢,使它似乎成為了預兆。

堅信其他夢理論或夢信仰的人也很容易無意識地歪曲夢,使之與自己的理論信仰相合。

二、如果講述夢的人缺少編造假夢的能力,則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

兒童的夢報告比較可信,因為他們幾乎不可能編造壹個假夢而不被識破。

不了解夢的任何科學知識和理論的人,卻報告了壹個復雜的並且切合某種理論的夢,則我們認定這個夢有可信性。

例如,壹個完全不懂弗洛伊德夢理論的人,卻報告了壹個典型的由凝縮作用形成的夢,則有可信性。

三、如果夢者是在剛醒時報告夢,則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講述夢的時間距夢發生的時間越近,可信性越高。

由於我們對夢遺忘得很快,所以在剛醒時報告夢可以大大減少遺忘。如果壹個人講述壹個兒個月甚至幾年前的夢,那麽他的講述可信度極低。因為在這麽長的時間內,夢的絕大部分細節已經失去了。 如果在剛醒時就把夢記錄下來,這個記錄也同樣有可信性。

四、如果夢的形式和內容符合夢的壹般特點,則這個內省報告有可信性。

例如,大多數夢是主要由視覺形象構成的,很少有長篇對話。那麽某人報告說他夢裏看到什麽事情就較可信,而他說他在夢裏聽別人講了幾百句話就不可信。壹般來說,夢中數學計算能力較低,如果有人說他在夢裏準確地計算了復雜的數學題就不可信。

但是,如果夢見有人說了很多話的夢者是盲人,夢中計算能力較強的夢者是數學家,這種內省報告就不能說完全不可信。

五、如果有相似的夢互相印證,則夢報告的可信度增加。印證的夢越多,可信度越高。

假如過去從沒有人報告夢見了有顏色的事物,所有人都說夢是黑白的,只有壹個人報告說“我做了壹個彩色夢”,我們對他的報告不可輕信。而當許多人都說自己做過彩色夢後,我們可以相信彩色夢確定存在。壹般來說,畢竟不大可能有這麽多人說同樣的謊言。

夢的情節也可互相印證。例如,某人報告說他夢中被迫趕,他想跑但是跑不動,後來就嚇醒了。如果別人也報告過類似情節,則這個夢報告有可信性。

夢的結構也可以互相印證。例如,某人報告她相繼做了兩個夢,這兩個夢完全相反。前壹個是她和男友壹起站在帆船上,周圍是陽光燦爛的大海;後壹個是她獨自在海水裏站著,馬上就要被淹沒。

看起來這兩個夢不如說是同壹個夢的兩個部分,通過它們之間的對比,說明了這樣壹個主題,過去的幸福和今天的孤獨。那麽,事實是這樣嗎?夢會采取這種對比的方式嗎?

如果我們不止壹次地發現這種前後對比的夢,我們就可以肯定夢的確有這樣壹種結構。

六、如果夢的內容與夢者所受的刺激及生活事件有關聯性,則他的內省報告有可信性。

1.如果夢的內容與夢者做夢時所受到的內外界刺激有關,則有可信性。

例如,睡夢中聽到門鈴響,稍過壹會兒夢者醒來,說夢見到寺廟遊覽,塔上風鈴在響。再如,夢中大吃大喝,稍過壹會醒來發現自己很餓。

2.如果夢的內容與夢者近期的生活事件有關,則有可信性。

例如,某人夢見壹條白蛇咬他。釋夢者讓他回憶前壹大發生過什麽事。他說沒有什麽特別的事,只是和壹個同學吵過幾句,然後說,這個同學穿的是壹件白襯衫。夢和這壹事件之間有相關:白蛇——穿白襯衫的人。此夢有可信性。

3.如果夢的內容和夢者過去的重大生活事件有關,則有可信性。

某女生常做壹個惡夢,夢見窗子開了,壹個長毛怪物站在窗上。據調查,她曾被入室強奸,當時罪犯就是越窗而入的。因此,此夢有可信性。

掌握了以上原則,我們大體就可以判定某個人所講述的夢大致是可信的。當然,實際應用時,不可能每個夢例都能滿足以上所有這些原則。壹個夢能滿足的原則越多,它就越可信。

在實際生活中,我發現講假夢的事雖然很少,但是講真夢時加上少量改編刪節卻是極為常見的。

最常見的是和妳說:“我有壹個朋友做了壹個夢,夢見什麽什麽……”。十次中有六七次這個“朋友”其實就是他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壹般我不去管他是誰,先釋夢。如果需要了解背景情況,或需要聯想,就直接問講夢者。“做夢前他是不是生過氣?”或者“他結婚了嗎?”等等。如果講夢者對答如流,那也許這個夢就會他的,否則他不會對夢者的情況那麽了解。如果講夢者說不出來,那也許真是他朋友的夢。

有壹次我釋夢,壹面釋壹面提問,“妳這個朋友工作了嗎?是不是想換工作?”對方壹壹回答。壹開始回答時還說“我這個朋友的確想換工作。”到後來她說著說著,就說:

“我就是和這個頭兒合不來,我想今年壹定要調走”等等的話了。

在對方不明說的時候,我壹般仍不點破,除非對方說出“我”如何如何。顯示自己聰明,能看穿別人,是沒什麽意思的。根據夢,把該註意的事告訴他就是了。

把夢加以刪節也是常見的,刪節方法是把壹些不好講的內容省略。這種情況往往可以從夢的前後文中發現不連貫。

但是壹般來說,只要不影響釋夢,不必管它。

刪節有時候是無意識進行的,當夢者講夢時,會說:

“這兒有壹段我忘了。”這忘了的壹段往往包含著不欲令人知的意義。

弗洛伊德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夢者講夢時順口說的話都與夢有關。比如,壹個人講夢,中間忘了壹段,他便說:“這兒好像少了點什麽”。經分析,發現他的夢和壹件往事有關,小時候,他曾誤人別人房間,正遇上女人換衣服。他看到對方私處,驚奇地發現“少了點什麽”。再有,壹個女人忘了壹段夢,便說:“這兒有些不清楚。”經分析,她的夢和她現在的處境有關,她有外遇,現在懷了孕卻不清楚孩子的父親是誰。

釋夢中,忘了壹段不用管它,先釋別的部分。當把別的部分釋好後,被忘卻的部分往往會從夢者腦中湧出。也許這是因為夢前後有聯系,這段夢會令人聯想到另壹段夢,釋這壹部分可以揭示出那壹部分夢的意義吧。 改編夢的情況更少,往往只是把夢中的人名改壹下等。

經過改編後的夢聽起來會有些別扭,較容易識別。如果妳懷疑對方改編,只要問壹句:“這地方好像有些不對,妳再仔細回憶壹下。”即可。

萬壹別人說了個假夢,妳沒有發覺,按真夢釋了。當別人揭穿時,妳也不必窘迫。中國古代有這樣壹個故事:

有人問周宣,“我昨天夢見芻狗,預兆什麽?周宣說:

“妳將要得到美食。”過壹會夢者果然遇到宴請。後來這人又問周宣:“昨天我又夢見芻狗,預兆什麽?”周宣說:“妳要從車上掉下來摔斷腳。”過壹會叉應驗了。後來這人又問周宣:“我又夢見芻狗了,怎麽回事?”周宣說:“妳家要著火。”後來果然如此。那個人對周宣說:“這三次我都沒有做夢,我是試妳呢,怎麽這麽靈。”周宣說:“這是神靈讓妳說的,和真夢沒有區別。”那人問:“三次夢的壹樣而預兆不同,又是為什麽?”周宣說:“芻狗是祭神之物,所以夢見它本子有飲食,祭完後芻狗被車輾過,所以表示妳墮車斷腳,芻狗最後做柴燒掉,所以表示妳家失火。”

周宣認為夢是神靈的啟示,這壹點我們不能同意。但是,有壹件事他說的很對,那就是假夢也可以當真夢釋。為什麽呢?因為人的潛意識會影響人的言行。或用我們的話說,在白天妳內心中的潛意識也在活動。當妳隨口說壹句話時,潛意識會指使妳說出和妳內心壹致的話。曾經有個人主持壹個會議,他自己對這個會壹點不感興趣,結果在想說“現在我們開會”時,口誤說成“現在我們散會”。這就是潛意識在暗中起作用使他無意中把“散會”說了出來。在壹個人編假夢時,也會出現這種無意吐真言的情況。如果妳釋假夢釋的很正確合理,這個解釋也壹樣能揭示對方的內心活動。

在各種不同的意識狀態中,與清醒時意識狀態相對者是睡眠。雖然睡眠(sleep)壹事表面看來極為平常,然如深入探究,就會使人感到相當神秘。例如:有時睡眠能自行控制,何時就寢,何時起床,個人均能適度處理;有時睡眠期間能對外界刺激作選擇式的反應,為母親者入睡後雖不致為窗外機車噪音所驚醒,但對睡在隔房嬰兒的壹點哭聲,她卻會聽到。由此可知,睡眠並非完全失去意識,睡眠只是意識的壹種狀態。睡眠時作夢,醒後能記憶夢中情節,甚至有人在睡夢中作文章或思考解決問題,這些都是睡眠時仍有意識活動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