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

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5篇精選)

作為壹名有良心的導遊,免不了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現場進行口頭導遊的基礎和前提。導遊詞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範文(5篇精選文章),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1江西靠近北線,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多變,由暖轉冷,降雨較多直至初夏;仲夏至中秋節前天氣晴朗,炎熱幹燥;冬季寒冷但霜期短,特別是近幾年冬季暖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說,春秋短,夏冬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約為65438±08℃。贛東北、贛西北及沿江地區年平均氣溫略低,為16℃-27℃。濱湖、贛江中下遊、撫河、水原地區和贛西南山區在17℃至18℃之間。福州、吉安南部、新疆中遊在18℃至19℃之間。甘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65438±09℃至20℃。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氣溫南北差異不大,甚至北高南低,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部分縣區日最高氣溫已達44.9℃。極端最低氣溫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在-12℃至-14℃之間,部分縣還出現了-18.9℃的極端最低氣溫;贛南在-5℃左右,省內其他地區壹般在-7℃至-12℃之間。

江西全年日照輻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97大卡至114.5大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73.3小時至2077.5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

江西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341mm ~ 1940mm,總體呈現南多北少,東部少,山區盆地多的特點。武夷山、懷玉山、九嶺山的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800毫米至2000毫米,而鄱陽湖及吉太盆地以北的沿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350毫米至1.400毫米,其他大部分地區在1.500毫米至1.700毫米之間,降水季節變化很大秋冬季壹般晴多雨少,65438-0977秋冬大部分地區以陰雨天氣為主的情況比較少見。春天乍暖還寒,陰雨連綿。壹般4月份以後,全省都進入了雨季。5月和6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時期,月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至350毫米以上,最大達到700毫米以上..在此期間,出現暴雨或大暴雨,暴雨強度從50毫米到100毫米不等,最大時甚至達到300毫米到500毫米。7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大幅回升。全省進入晴熱期,夏旱秋旱相連。從東南海域登陸的臺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降低酷暑。除了季節分布不均,降水量的年內變化也差異較大,最多年份可達最小值的兩倍以上。

除廬山外,全省年平均風速為1米每秒至3.8米每秒,德興市最小,幸子縣最大。平均大風日為0.5天至28.5天,以宜黃縣最小,幸子縣最大。鄱陽湖、贛江、撫河下遊、高山山頂、峽谷風能資源豐富,年均風速3米至5米每秒。

該省的主要自然災害是寒害、洪澇、幹旱和凍害以及短時高溫災害。

江西旅遊景點指南2位於南昌西郊梅嶺山腳下,距南昌市區60公裏,距昌北機場35公裏。可以從南昌坐大巴到石壁,通過南安壹級公路直達景區。屬於以明清古民居為特色的生態旅遊區。景區由景泰、羅田、水南三個自然古村落組成。三村如火如荼,總面積約3平方公裏,歷史超過1200年至1500年。迄今為止,保存了65,438+020多座明清古宅。景區內的古民居規模宏大,裝飾精美,雕刻精美。這裏有十余條古街、古井、古樟樹、古牌樓、古戲臺、寺廟、祠堂、香堂、祠堂,還有保存完好的石福妃府、48天井府和400多年前形成的極其科學的排汙灌溉工程,洋溢著濃厚的贛商文化氣息。

古羅田是武城各地商賈到萬壽宮朝拜的古道,也是安義到南昌的必經之地。形成的集鎮有錢潔(各類店鋪)、橫街(茶館酒樓)、厚街(倉儲式客棧),至今仍保存完好,街下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師大府邸”由黃秀文於38年建成,占地約5000平方米,有48個天井。在江西建築中,天井的數量顯示了主人的富有,有這麽多天井的建築非常少見。保存完好的主體建築,宏偉的正中堂(與官廳相連)門楣也保存完好,有三層官帽形石雕:鯉魚躍龍門、狀元拍馬逛街、馮丹朝陽。水南村現有古民居20余處,雕刻精美獨特,有“百花”、“百鳥”、“百鼠”、“百福”、“詩聯”等,構思奇妙,被專家譽為“中國最好的古代木雕之壹”。

閨閣建築位於余慶堂後廳,距今已有180年的歷史。裝飾精美,雕刻精美,有花窗。古民俗贛西北,壹個貴族家庭,16歲開始上繡樓,練琴、下棋、書畫、繡女工,18歲選擇了壹個合適的丈夫。景泰村“西麓”的“墨莊”是景區最大的私塾。西麓花了30年時間建造,有48個天井。目前西麓的主體建築損毀嚴重,而附屬建築“墨莊”卻相當完好。有四個教室,壹個教師室,壹個圖書館,壹個“訓練室”(圖書館),壹個“觀察室”(實習室)。

目前,安義千年古村落已被評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昌市“新張羽十景”、江西省“十大鄉村美景”。

江西旅遊景點指南3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大余觀光。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神仙在靈”。今天,我們在大余旅遊的第壹站是壹座享譽海內外的名山——梅雨梅嶺,海拔並不高。

梅嶺位於大余縣城南10公裏處,又名大埂嶺,是江西省和廣東省的分界線和分水嶺。海拔僅746米,但地勢險要,群峰秀麗,峰巒連綿,蜿蜒數百裏,將江南的天空壹分為二,地理學家稱之為“壹山分兩邊天”。在古代,它不僅是壹條地理分界線,也是兩個古老民族和兩個不同文化區域的分界線。梅嶺以北屬於中原漢族聚居之地,屬於漢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梅嶺以南屬於古代南方蠻族聚居之地,屬於蠻族部落文化區。兩個民族、兩種文化在這裏交匯、交融,使梅嶺積澱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創造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梅嶺自古以梅花聞名。自西漢初年起,梅嶺種植李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經歲月的風風雨雨,至今,山下,古道兩旁,梅樹叢生,紅梅白梅交織,尤其是寒冬時節,銀裝素裹,其余壹片茫茫;白梅開放,傲雪霜雪;紅梅盛開,芳香四溢,有點飛紅,嬌媚迷人,吸引無數遊客為之流連忘返。古往今來,作為郎聶博古留下的元朝吏部,“金臺為客,大更陵為第壹春。若無詩,梅花也笑。”多少文學家、詩人在上面揮毫潑墨,題詩題字,在梅嶺留下了許多詠梅的絕句。據有關資料記載,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因為觸怒權貴,與朝廷作對而被貶嶺南。當他們經過大禹梅嶺時,都驚嘆於這裏的梅花風光。三國時將軍盧凱奉命率軍經梅嶺到海南時,留下了壹首《贈》詩,詩中寫道“贈梅每帖,寄於龍頭百姓,江南壹無所有,談贈壹樹春”。據考證,這是梅嶺最早的贊美梅花的詩句,開創了梅嶺的梅花文化。後人在梅嶺景區建了壹座“浙梅亭”,又稱“壹枝春亭”,以示對陸凱的懷念,這就是現在“壹枝春”贊美梅花的由來。之後,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壹度被貶到海南儋州做官。他在經過梅嶺古驛道時,寫了幾首梅花詩,最著名的是《更嶺梅花》。不占青梅嘗煮酒,看細雨熟梅。“此外,唐代的張九齡、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湯顯祖、清代的李如雲等許多詩人都曾為梅嶺梅花題詩作詞,使梅嶺梅花文化在中國詩壇占據了重要的壹頁。

梅嶺的梅花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有“梅國”的美譽。而且由於氣候原因,出現了同壹棵李子樹“南樹枯北枝開”的奇特景象。雖然這壹幕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但還是那座山。過山口的廣東,每年都種李子樹,就是不開花。

瑤裏最美的風景是王虎生態旅遊區和梅嶺休閑度假區,這裏山勢險峻茂密,景色壯美。95科648種木本植物在這裏繁衍生息,數百種野生動物在森林裏繁衍生息。這裏既有流動的泉水,瀑布,也有奇形怪狀的洞穴。還有成千上萬的樟樹和原始森林;集山、水、石、林於壹體,集四季風光於壹瞬間,是探索幽僻異域的絕佳旅遊勝地。

南山瀑布群位於王虎生態旅遊區,由南山瀑布、石花瀑布、龍飛瀑布和漂金瀑布四大瀑布組成。瀑布群長400多米,落差220米,主瀑布寬70米。壹水四瀑,首尾相接,由大到小,先急後緩,若斷若續,時隱時現。四個瀑布,不同的瀑布。

王虎生態旅遊區的另壹個景點-原始森林和天河谷-氣候濕潤,植被齊全。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藤本樹木到花草灌木,五彩繽紛,層次分明,宛如壹座天然植物園。

瑤裏景區將山脈、森林、瀑布、峽谷等自然風光與古鎮、古窯址等人文景觀融為壹體。這裏風景優美,人文薈萃,古樸幽靜,壹年四季氣候適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禮的綠色家園,是探訪古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好去處。

主要景點

明清商業街、程氏宗祠、獅子山勝利場、祠、陳毅故居。

明清商業街

它是饒慧古商道最繁華的商業街之壹,全長1000多米,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整條街有數百家店鋪,成排分布在街道兩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窯裏有壹首民謠是這樣描述這條街的:“上了街,下了街,街頭也不見頭;絲、緞、糖醋油、店890”,生動再現了唐詩中“浮梁浮州,萬國來求”的繁華景象。

石成祠堂

又名“木易”堂,背靠獅子山,面向姚江。建於明中葉,清道光年間翻修。因為風水的原因,它的建築風格和其他祠堂不壹樣,上中下堂的朝向也不壹樣。建築中的磚雕、石雕、木雕題材豐富,精美絕倫,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華。1938年初,開國元帥陳毅同誌來到瑤裏主持新四軍改編工作,並在祠堂召開抗日動員大會。

石盛剛蘭

建於清代,是壹座中西合璧的徽派四合院式民居建築。它典雅、古樸、豐富,整個建築美如詩。裏面的梁上、窗上有100多件木雕,全部取材於中國古代名作、戲曲,文化內涵深刻,藝術價值很高。

弘毅神廟

它是吳氏宗祠的壹個分支,是吳氏分支祭祀祖先和從事其他宗族活動的地方。1938年初,在瑤裏參加改編新四軍的紅軍遊擊隊就駐紮在這裏進行文化和紀律教育。現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毅故居

是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元帥陳毅從1937-1938來到瑤裏指導新四軍改編的地方。現在是陳毅圖片陳列館,集中展示新四軍姚立的改編過程和陳毅同誌的短暫壹生。是人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輩思想熏陶的地方。

江西旅遊景點導遊詞5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處長江以南,素有“江南雄鎮”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中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國家壹類開放城市。1953年6月,國務院批準景德鎮為江西省轄市,現轄壹市壹縣兩區,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面積5256平方公裏,人口1.52萬,其中市區人口40多萬。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接壤,南接萬年縣,西接鄱陽縣,東北與安徽省祁門縣接壤,東南與婺源縣接壤。地處黃山與懷玉山、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東經116° 57′-117° 40。市區平均海拔320m,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763.5mm,年平均日照時數XX小時。

景德鎮是聞名中外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料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代”,可見早在漢代就有陶瓷生產。宋代景德鎮元年(10XX),朝廷下令禦瓷在此燒制,底款在景德鎮年制,故名景德鎮。從元代到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督宮廷瓷器的生產,設立瓷局和禦窯,創造了無數的精品陶瓷,尤其是青花、粉彩、玲瓏、琉璃四大名瓷。“用瓷”、上海“apec”瓷、國賓館瓷以及各種藝術陶瓷深受世人贊賞。景德鎮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國是瓷之國,瓷業的頂峰是此都”的詩句贊美景德鎮燦爛的陶瓷歷史文化,將景德鎮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的旅遊資源內涵豐富,優勢獨特。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特別是陶瓷資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市已發現著名的古代制瓷原料產地、高嶺土產地、湖田古窯址、明清禦窯址等陶瓷歷史遺跡30余處,分別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景德鎮有許多景點和景觀,包括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徽派建築和古戲臺。有浮梁古郡府,號稱全國第二,江南第壹。有壹座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築,三閭寺;宋太祖有朱元璋打仗時藏身的紅塔,瑤裏有楊仙臺、宏遠仙境、太陽島、月亮湖、楊府寺、居裏和翠屏湖。景德鎮也是壹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區。新四軍著名的瑤裏改編就在浮梁縣李堯鎮,紅十軍的發源地在樂平市中埠鎮。1997期間,我市被國家旅遊局等單位推薦為' 97中國旅遊年全國35個王牌景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