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風俗習慣:
1、水族的信仰文化屬於原始宗教信仰範疇。水族認為萬物有靈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靈崇拜,神靈崇拜構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2、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食酸辣調味,有“無菜不酸,無辣不食”的習俗。
3、水族在服飾上喜歡色彩淺淡素雅的藍、白、青、三種冷調色彩。水族獨特的服飾審美觀,那就是樸素、大方、實用。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壹般不繡花邊。。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裏布包頭,腳裹綁腿。
4、水族喜歡同血緣氏族聚居,壹個村寨大多都是親戚關系。起房造屋,通常要以主人的生辰八字擇吉行事。水族傳統的房屋結構,大多屬於“人樓居,梯而上”的“幹欄”式建築遺風。
在平整地基之後,先用2米來高的粗大柱頭修建穩實的承重平臺,搭上厚實的樓板之後,才在其上架立高層的木排房架。底層大多作為餵養禽畜,安裝石碓、石磨及堆放雜物之用。幹欄木屋,既具有防潮、防蟲蛇、防盜的功能,又節約用地,頗受人們歡迎。
5、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族古文字,以及用這種古文字著編的信仰文化、民間知識雜糅的典籍,被稱為“水書”。
6、待客禮節,水族重酒、重煙而輕茶。客人來到,要盡力招待,壹般客人待以葷菜,重要的親友殺雞鴨招待,貴賓則殺小豬款待。入席之後,先用筷子蘸壹滴酒點在桌子上,表示先敬奉祖宗與神靈,然後再享用。以雞頭、鴨頭敬客,是水族重要的禮節。
7、水族的民間舞蹈藝術有銅鼓舞、角鼓舞、蘆笙舞、鬥角舞等,每逢節慶即舞蹈助興。
1)水族鬥角舞由兩個演員頭戴牛頭道具,在眾人吹蘆笙舞曲與女伴舞者圍成圓形舞場,鬥角表演者做各種鬥角姿態,將生活中的鬥牛表演的惟妙惟肖。
2)水族蘆笙舞由男人吹奏蘆笙領舞,女人跟在後面隨著蘆笙曲調的變化,踏著節拍跟隨著領舞者的舞姿去變化著同壹的動作。
3)水族角鼓舞是用兩端植入壹對水牛角大革鼓為主要道具而得名。舞蹈時,在角鼓、銅鼓鼓點的導引下、男生吹蘆笙出場,女生尾隨其後翩翩起舞。其間,還插入鬥牛、收割、男女情愛的舞蹈內容?。
8、水族的歲時節日有20多個,其中端節,是水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新年開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聚會親友的年節。也屬世界上歷時最長、批次最多的年節。端節在水歷年終12月及新年正月期間過節,對應陰歷八九月,正是桂花飄香,稻谷成熟時候。
端節祭祖要忌葷,以魚為至珍祭品,魚包韭菜是傳統的供饌。祭祖除了豐厚食品之外,還將鋤犁和鐮刀等生產工具擺上,借以啟迪後裔繼往開來,靠勞動去開拓幸福。村村寨寨敲擊銅鼓皮鼓,吹笙唱歌,徹夜不絕,終月不止,親友和周邊民族來走訪祝賀,水族山鄉沈浸在歡樂的氛圍之中。
端節賽馬是水族先民在發祥地的征戰遺風,逐步演化成為重大的群眾性娛樂活動,也是南方民族獨有的習俗。在約定的“端坡”上舉行,眾騎手揚鞭奮蹄,競相奔馳,壹片歡騰。“端坡”上還有文藝節目演出,有各種商品出售,成為人們情感和物質交流的盛會之地。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