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相同的記憶,當時的蕭記燴面館開在人民路與東太康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帶,通宵營業。風雪之夜,三兩知己歡聚於此,叫上壹盤紅油豆絲、壹盤扒羊肉,每人面前壹碗熱氣騰騰的三鮮燴面,即便是就著壹瓶最昔通的白酒,也能有無限的快意!
當初的地攤如今已經發展成了鄭州蕭記面食有限公司,老板蕭存興是蕭鴻河的大兒子。位於鄭汴路貨棧北街的總店由蕭存興親自掌舵,下屬3家直營的分店分別由其愛人、兄弟及其侄女坐鎮。除此之外,蕭存興還以加盟店的形式在鄭州發展了多家分店。十幾天前,鄭州西郊工人路上的西三鮮燴面墟剛剛開業,就和其他幾家蕭記的分店壹樣,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蕭記第壹次創業時,掛的招牌是“三鮮蕭記燴面館”,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招牌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面館”,而今天其總店的招牌已經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面美食城”。
蕭存興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蕭記開張時,鄭州的羊肉燴面館正處在鼎盛時期,但因為當時市場剛剛放開,投資者對長久經營沒有信心,普遍存在門店小、衛生差的問題。生意好了就不顧質量,顧客多了就往羊肉湯裏對水……而蕭記在剛開始經營時,就把質量放在第壹位,為的就是要做出名氣來。
如今蕭氏兄弟早已嘗到了名氣的甜頭,對蕭記晶牌更是呵護有加。不久前,蕭存興者家的壹個同族在鄭州
打出了蕭記燴面的旗號,幾經周折,協商無果,蕭存興最終通過法律維護了蕭記的商標權。
從蕭存興“坐騎”的變化就很能看出蕭記三鮮燴面在鄭州的發展。創業之初,蕭存興既是老板又是“菜
買”,騎壹輛破自行車,後座上掛個簍,每天穿梭在自由市場。後來換了壹輛三輪車。再往後就有了客貨兩用車、面包車。現在他出入乘坐的是紅旗牌轎車。發達以後的蕭存興熱心公益事業,壹位相熟的書法家曾為其題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蕭存興頗有感觸,奉為至理名言,並將之作為其家族企業發展的宗旨。
20世紀90年代中期,惠豐園燴面館在經七路上開業。經營者壹出手就顯得頗有氣勢,明亮的店堂、豪華
拘裝修、品種豐富的小菜。惠豐園燴面與眾不同的是在湯中加入了滋補的中草藥。從開業至今,每到飯點,“惠豐園”幾乎天天“爆棚”。
“惠豐園”壹帆風順的發展可謂是個奇跡,它的興起,鼓舞了羊肉燴面經營者的信心。有趣的是,在其之舌,鄭州壹時間突然出現了幾十家大大小小叫“某豐園”的燴面館,據說有的味道還真不錯。目前不少燴面館已在鄭州的餐飲市場占有了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