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平邑蒙山的有關傳說

平邑蒙山的有關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這地方有壹座無名的大山,山的頂上有壹個老龍潭,潭水深通東海。每逢天旱,潭水就會霧氣騰騰地升起來,行雲布雨,澆灌花木莊稼。因此,這裏的山清水秀,花果累累,黎民百姓都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但是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這老龍潭裏卻出現了壹只 盤大的烏龜。這山上山下再也來不了雲霧和雨水了。從此,草木枯萎,百花雕零,鳥飛獸散。只有不知羞恥的蝙蝠充當了烏龜的馬前卒。桃花開的時候,由成群的蝙蝠開路,烏龜便施雲帶霧地下了山。它渴了要喝騾馬血,餓了要吃黃牛肝,壹次禍害牛馬各壹百頭,才回到龍潭裏曬蓋晾肚皮。到了菊花開的時候,又同蝙蝠們施雲帶霧地下了山,這季節它不再禍害牛馬,而是渴了要喝童男血,餓了要吃童女心肝,壹次禍害童男童女各壹百名,這才回到老龍潭裏龜縮起身子來。這樣壹來,大山周圍數百裏以內,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剩下的人都是些老弱病殘。他們天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這大山下有個村莊叫白馬關,村裏住著白蓮、白原姐弟倆。在他們還不懂事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他們剛剛懂事的時候,父親又過世了。父親臨去世前,把小姐弟叫道跟前告訴他們:山裏下來的老和尚說過,要是有壹位心靈手巧的童貞少女,繡出百支蒼鷹,壹齊放出去,就能啄瞎龜的眼,吃光龜的肉,除此壹害。白蓮、白原牢牢記在心中,從小立誌,壹心為民除害。他們在烏龜下山的時候,嚴嚴實實地躲到山洞裏。烏龜回山後便壹心壹意地種桑,養蠶,抽絲,織絹。壹有空閑,白蓮就學習刺繡。當他們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抽夠了五彩絲,織足了白錦絹,白蓮試繡了壹只金翅鳥,金翅鳥撲撲棱棱飛上了天。於是弟弟手執長矛監視著烏龜的動靜,白蓮就在屋裏繡蒼鷹。她起五更睡半夜,廢寢忘食,每天都有壹只雄姿勃勃、眼珠骨碌碌轉的蒼蠅出現在雪白的絹上。每繡壹只,白蓮便把它鎖在櫃子裏,恐怕它飛跑了。她壹連九十九天繡了九十九只蒼鷹,眼看再繡壹只,小姐弟的願望就能實現,山上有會花果累累,人們又能安居樂業了。就在這時候,壹只蝙蝠窺探到了消息,悄悄飛去報告了烏龜。天蒙蒙亮,白原正睡著覺,那烏龜施雲帶霧地來到村前,對準白蓮的繡房,噴出三口妖風,刮開了房門,刮開了花窗。白蓮壹陣頭暈目眩,停止了手中的針線,倒在了地上。被風聲驚醒的白原看見勢不妙,背起姐姐進了山洞。待白蓮清醒以後,壹雙美麗的眼睛失明了,最後的壹只蒼鷹沒有繡完,小姐弟相抱痛哭壹場,但他們並沒有氣餒。白原跑遍了四外八鄉,為姐姐求醫治眼。這天又出外求醫,魯上哦鞥到了壹位百歲的農夫告訴他:在遙遠的喜馬拉雅山上有壹種雪葡萄,聾子吃了聽得見,瞎子吃了看得見,沒有治不好的病。白原把這喜訊告訴了姐姐之後,立即就要起程去采雪葡萄。姐姐把他拉到懷裏,光是走路就得走三年,有苦酒讓姐姐自己吃吧,妳小小的年紀哪裏受得了那麽多的磨難!“白原不聽姐姐的勸告,執意要去。他把姐姐托付給百歲農夫,便打點行李辭別了家園。

走了以程又壹程,走了壹天又壹天。側著身子進森林,披著石縫過懸崖,抓住葛藤下深澗。衣裳劃得 衣樣,頭發蓬亂如草團。野果野菜充饑腸,山泉冰雪潤心田。白原就這樣艱難地前進著。這壹天,他正過怪石岡,忽然聽到壹聲吼叫,他登上怪石擡頭壹看,近前壹只二目閃著寒光的猛虎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身下怪石張口說道:“白原百元回去吧,小小年紀別遭難,要是猛虎看到妳,姐弟從此難再見!”白原沒有膽怯,依然攀爬牽拉地往前走。當他正在過墨松林,壹陣狂風搖天撼地。他側身躲進樹洞裏壹看,百斤重大雕抓住了壹頭野羊,呼嘯著飛了過去。老松樹張口對他說:“白原白原回去吧,小小年紀別遭難,百斤大雕看見妳,從此難再回家園!”白原沒有膽怯,照舊攀爬牽拉往前走……

走了壹程又壹程,走了壹天又壹天,白原終於來到了喜馬拉雅山。在那白皚皚的雪山頂上,他看到了青藤綠葉,找到了水靈靈紫晶晶的雪葡萄。他迎著寒風,踏著冰雪,抽藤編筐,把筐裏裝滿了雪葡萄。他不顧勞累,背起筐來往回走。壹路上,聾、瞎、 、癆等所有的病人,吃了他贈送的雪葡萄都恢復了健康。不久,他回到了家鄉,讓姐姐吃了雪葡萄,眼睛立刻亮了。 顧不得親壹親受了千辛萬苦的弟弟,壹心撲在白絹上,飛針牽線,不過半日就繡完了第壹百只蒼鷹。白蓮、白原每人懷裏抱五十只蒼鷹,走上村走的山梁,興高采烈地齊聲說道:“去吧,去吧,飛去吧,去把烏龜的眼啄瞎,去把烏龜的肉吃光!”說罷向著老龍潭那方向,手壹撒,百只蒼鷹展開翅膀,壹齊呼叫著飛向了老龍潭。正在潭邊得意洋洋的曬蓋得烏龜,來不及躲閃,就被上下翻飛,嗷嗷嚎叫的百只蒼鷹啄瞎了眼吃光了肉。剩下的骨架又被群鷹拉拉扯扯拖到龍潭上,化作了烏龜壹樣的巨石,嚴嚴地蒙蓋在了潭水之上。那些為烏龜通風報信作開路先鋒的蝙蝠,大多數都充當了蒼鷹的食料,剩下的鉆進了鼠洞,只有黑夜裏才能爬出來瞎飛。從此這山上山下又花果累累,山清水秀,黎民百姓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後來人們在那巨大的烏龜石上,為白蓮、白原姐弟修了廟,塑了像,樹了碑。

碑文刻寫的就是這故事,最後的幾句是:“龜妖化巨石,蒙住老龍潭,頂上建廟宇,光輝留人間。”人們從中取了三個字,作為山峰的名字——“龜蒙頂。 在翠竹東北方向有壹山名為蠍子山,山頂有壹亭,稱為峻然亭。立於亭中,頓覺天開地闊,清風拂面,愜意異常。曾有無名氏登亭留詩曰:“南瞻蒙湖水如鏡,北顧群峰蒼翠浮。壹亭壹人壹壺酒,滿天霧氣拜神龜。”

傳說,過去蠍子山上蠍子泛濫成災,成千上萬的蠍子竄到附近村莊,蟄死了許多人畜,人們想盡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這些蠍子。後來,人們從茅山請來了壹個老道士,在附近建了壹座金雞廟,蠍子從此便絕跡了。至今蠍子山上沒發現蠍子。

盡管蠍子山上沒有蠍子,可蒙山其它地方卻盛產蠍子,並且龜蒙頂前的蠍子比其它地方的還多兩條腿,成為“全蠍”,藥用價值極高,其中以平邑縣的蠍子最為正宗和著名。關於“蒙山全蠍”,早在1100多年前的醫學典籍《蜀本草》中就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