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妳知道貴陽“九門四閣十三關”中的大關在哪裏嗎?

妳知道貴陽“九門四閣十三關”中的大關在哪裏嗎?

大關又稱鳳凰關、大鵬關,在古代是從六廣門出了貴陽城經過小關城門洞之後,通往遵義、四川方向上的官道所必經的第二道關卡,因此也是壹處非常有名的關隘,屬於貴陽盆地周圍的“十三關”之壹。貴陽“十三關”中的大多數關隘,都只是兩山夾壹峽口,沒有什麽建築遺跡,但是小關與大關至晚在清代都建有像城門壹樣的關城與城墻,小關城門洞至今尚在,可惜大關的城門卻已經倒塌了,僅有石基還可辨認。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大關遺址,其實位置並不偏僻,就在觀山東路小關特大橋西頭的大關村裏,關口下的斜坡上,還有壹小段古驛道遺跡尚可辨認。

改哥經常乘車經過大關村,之前卻壹直不知道這處古跡居然留存了下來,直到前幾年在《貴陽地名故事》叢書上看到相關照片,才專門前往實地尋訪這處古跡。在大關村裏問路時,剛巧有位坐在家門口歇息的老伯知道大關關口的所在。老伯怕改哥找不到具體位,指過路之後,過了壹會兒又急急忙忙追來,親自確認路兩邊的殘墻就是大關的關城。

那位胖胖的老伯,還非常熱心地進行了解說,從前古驛道的走向,現在已修成了大關美食村的排汙溝,壹直通往位於半山腰的汙水處理廠。排汙溝旁依稀可見壹些磨得圓滑的石板,想來壹定就是古驛道上的舊物了。

老伯又說,大關的關城之上,以前是有城樓的;關口這裏,左邊曾經有壹口古井,原址已經被覆蓋了,現在成了某家飯館的地基;關口右邊的房子處,以前是壹座不大的三王廟(或山王廟)。有井有廟,想必大關這裏在古代應該就住有不少居民了。

老伯說,離這裏不遠之外,因為修貴陽高鐵北站而搬遷的那個村莊,以前叫做太平哨,寨子後面的蒼翠山峰名為翠峰山,曾有壹座古廟叫翠峰寺,這跟改哥在《貴陽市烏當區地名誌》上查到的資料完全吻合。老伯還講了當地的傳說:清朝康熙年間,赤松和尚在黔靈山修建弘福寺的時候,就是從相距不遠的翠峰寺搬取過去的建材,這可是在任何文史資料上都沒有記載的喲。沒想到前來尋訪大關遺址,還意外收獲了這麽壹段聞所未聞的民間口頭歷史。

關口石垣下面的排汙溝旁,尚有壹段殘存的古驛道依稀可辨。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大關遺址引起重視,這處文物點離大關美食村和尋夢谷山莊都不遠(那位老伯還說了,有不少在村裏餐館吃飯的遊客,飯後會選擇走近路去尋夢谷玩,也會經過大關遺址),如果能夠把大關遺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並立壹塊解說石碑,就能夠讓來此遊玩消費的客人順便也了解壹點貴陽的歷史,感受大關村深厚的歷史底蘊。

《貴陽地名故事4》這本書上,有壹篇趙修朝先生的文章提及了大關的歷史,說這裏是明代建立的老鴉關堡,隸屬於貴州衛左千戶,怪不得曾經有井又有廟呢。文中附帶的那幅照片應該是前些年拍攝的,時間剛好在大關村發展美食產業之前,還沒有修建排汙管道,所以關樓遺址前的那段古驛道還比較完好。

可以跟改哥拍的照片對比壹下變化

下面附上大關遺址附近的衛星地圖

如果乘坐公交車前往,可在48路、58路、70路、262路、281路大關站下車,然後從車站旁的路口進入大關村,遇到岔路向右往山下走幾步在路的盡頭就可以看到大關殘墻了。

想要自駕前往的朋友,也可把車停在尋夢谷山莊門口的停車場,然後沿著旁邊的排水溝即古驛道走向往山上走幾十米,就能看到大關遺址了。

其實乘車從貴陽老城區到觀山湖區經過小關特大橋時,在西北側橋頭上就能俯瞰到這兩堵石墻,只是來來往往的匆匆過客,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