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國家海洋發展研究所的第壹次博士後研究中,陳格表現出求真務實、勇於質疑的精神。剛到法國半年,他就對國際衛星高度計領域權威專家、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發表多篇開創性論文的美國知名學者達德利·切爾頓教授提出的“衛星高度計觀測海洋潮汐的頻率混疊”計算方法提出質疑,並指出錯誤。切爾頓教授後來糾正了他的錯誤,並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特別感謝了陳格。陳格的科學求實、嚴謹細致、敏感好學、不迷信權威給他的法國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人都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當陳格離開法國時,法國國家海洋發展研究所空間海洋系主任克裏斯蒂娜·卡薩羅斯教授當著許多人的面對陳格說:“中國衛星測高領域也有國際專家,妳就是其中之壹!”
陳格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引起了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的關註和贊賞,成為他的第壹位博士後。在第二個博士後期間,陳格取得了壹項又壹項的成就。1999-2000期間,在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篇。在此期間,該研究所100多人的SCI論文總數不到20篇,陳格再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2000年,當陳格離開中科院博士後項目時,徐冠華親自出席並主持了他的報告會。徐冠華高度評價了陳格的研究成果,稱贊他是“中國海洋遙感領域的傑出青年人才”。國際衛星高度計首席科學家李聯富博士也在信中寫道:“陳格是國際海洋界最優秀的年輕教授之壹,尤其是在海洋遙感領域,將成為新壹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術領袖。”
憑著這種拼搏精神,陳先後主持了國家86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法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等8項重點科研任務,重點研究海洋遙感,特別是衛星高度計的物理機理、反演理論、信息處理和海洋應用,不僅為學校開拓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統、虛擬海洋地理環境等新的研究方向。不僅如此,在衛星海洋大氣遙感領域取得了壹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利用衛星高度計反演全球海洋降雨量的遙感方法,為衛星高度計開辟了全新的應用領域;首次從能量角度對衛星高度計的采樣特性進行了理論分析和仿真,系統闡述了頻率混淆對高度計海洋信號恢復的影響以及消除這些影響的方法,對我國計劃發射的高度計衛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高度計海面風速反演關鍵技術得到有效改進,精度提高10%。利用衛星遙感觀測發現了強厄爾尼諾事件期間太平洋無風區的經向振蕩規律,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和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此外,他還成功利用衛星散射儀和高度計觀測並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赤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三個“浪湧池”及其向東加強的結構。他的研究工作處於世界前沿,部分成果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他發表了6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20篇代表性論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這些論文發表後,不僅被英、美、法等數十個國家的學者請求發表,還被超過10篇國際知名SCI刊物和多部國際權威學術專著引用。同時,他在全球海面風場變化方面的成果也分別入選《科學通報》中英文版封面,這在海洋遙感研究領域尚屬首次。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國際學術地位的不斷提高,自1995以來,陳格先後四次應邀擔任在法、加、印、新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衛星高度計”或“海洋遙感”分會主席,成為該專業最年輕的分會主席之壹;他應邀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舉辦的高級別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註意到在陳格的左手邊有壹個略顯破舊的筆記本,上面寫著他的日常安排和工作計劃。陳格說他是壹個計劃性和規律性很強的人。只要寫進計劃的東西,就壹定要保質保量完成。
“陳老師不僅很有計劃,而且很能忍受孤獨。為了攻克壹個學術難題,他經常不接電話,不見客人,有時甚至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他的學生這樣說。我們向陳格本人求證。陳格笑了:“壹個學者必須有科學嚴謹的求真精神、對孤獨的執著和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態。”在陳格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的所有研究生每天都很早去實驗室,直到很晚才回宿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