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山西喬家大院好還是平遙古城好

山西喬家大院好還是平遙古城好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是壹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壹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簡介

中文名稱:平遙古城 英文名稱:The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批準時間:1997年12月(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平遙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壹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壹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 古城夜景

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裏的平遙縣城壹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壹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壹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再獲殊榮。

古城歷史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壹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美麗平遙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壹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壹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墻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墻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之壹,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

晉商發源地之壹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壹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壹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裏的票號竟多達22家,壹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明清時期古縣城原型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墻、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墻及城內建築均保持著14 —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壹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誌著中國近代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機體中生成。

日升昌票號誕生地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壹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壹 平遙古城

種新的解款方式-- 票號匯兌 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就在平遙西大街 ,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壹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 “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 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壹步擴展到日本、 新加坡 、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 日升昌 ”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裏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壹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編輯本段掌故傳說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壹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壹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裏,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壹座縣城城墻。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壹,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征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裏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壹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墻上還有72個觀敵樓,墻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平遙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遙城墻、鎮國寺、平遙雙林寺、慈相寺、平遙文廟 景點門票: 平遙古城門票:150元(通票) 學生票半價 雙林寺:25元 春節期間門票:160元(通票)買壹送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