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怎樣培養孩子自律

怎樣培養孩子自律

壹、首先,認識什麽是自律。

管理自己欲望的能力,需要理性思考,不被情緒所左右,管理自己的欲望,就需要能夠做到不被當下的誘惑,牽著鼻子去做事。

延遲滿足的能力,是能夠舍下目前的誘惑,來換取未來某段時間的更多、更高的回報或是利益。這個回報和利益包括物質,以及心理層面的東西。

圖片

二、其次,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

1、對於1歲的孩子,樹立規則,讓他學會自我約束。

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曾經表明,由於無限制的自由,既不安全也不健康,所以羞愧和懷疑的存在是必要的。對於1歲半左右的小孩子,需要盡早樹立規則,給予適度的限制,羞愧和懷疑能夠幫助他們認識到對這些限制的需要。

我國心理學上也有研究顯示,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給予適當的限制,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自律,就要先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父母給幼小的孩子制訂壹些實用性規則,比起長篇大論講道理要好得多。孩子的天性不願接受規則的束縛,為了充分尊重孩子,父母千萬不要自己說了算,建議讓孩子參與進規則的制訂,以此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制訂壹個積分規則,能夠自己好好吃飯加1分,能夠按時睡覺加1分,積到壹定的分數,孩子就能夠換到自己要的某個玩具。這樣壹來,就可以讓原本不愛吃飯,晚上不肯早睡的孩子,壹下子得到約束,為了得到獎勵,作息正常起來,不用父母操心了。

2.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父母要適當地放手。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為了更加地發揮孩子的內驅力,父母就要適當地開始放手了,這主要是因為壹直生活在他律之下的孩子,是永遠也學不會“自律”的。

所以,父母適當地放手,放下糾結的心,可能是培養“孩子自律”的最好途徑。比如給孩子說“不”的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已的想法。讓孩子學會自主——自己吃飯、穿衣、洗澡等獨立能力。父母此時,就需要允許孩子們做出合理的自主選擇,而不是過多的限制,或者嘲笑孩子時,孩子自律便會自然而然形成。

2.自律要從家長做起。

“孩子寫個作業,我要在壹邊盯著,不然他就拖拖拉拉寫到很晚……”生活中,我常聽到父母這樣抱怨關系。

但是,孩子們也有抱怨:“爸爸媽媽在家裏,哪怕陪我定作業的時候,也玩手機!”很多父母,盯著孩子寫作業,盯著盯著,就崩潰了,開始沖孩子大吼大叫,嚴重影響親子。就幹脆在壹旁低頭玩起手機來,這讓孩子更加沒辦法專心寫作業,我們可以反思壹下,是不是在家壹直在當低頭壹族,給了孩子們不好的榜樣。

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愛看手機和孩子愛玩電子遊戲是壹樣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到每壹天都有陪伴孩子的專門時間,在這個時間裏不看手機,即便要接電話也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孩子也會做到專心致誌的寫作業。因此,在要求孩子要做到某件事之前,父母自己要先做到,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三、最後,從小培養孩子“自律”的五點註意事項:

1.父母不要長篇大論給孩子講道理,而要簡直地直接描述,對孩子提出要具體,並針對孩子年齡,給出適合他認知、接受、執行,到內化的方式。

2.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給予堅決地拒絕,但必須保持溫和的態度。

3.避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溝通。在孩子大哭大鬧要挾父母的時候,父母要做到視若無睹和無動於衷,讓孩子們意識到這個招數沒有效果,只有正常的溝通方式,才有效。

4.自主性強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強,自律性才高。在幼兒階段,學習最大的動力來源於興趣。因此,發展孩子某些方面的興趣,比如畫畫、唱歌、下棋等等,父母如能盡最大可能地支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選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那麽孩子將會不需要任何外力來約束,就可以達到100%自律。

5.其實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已經認識到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性,只是父母需要認識到自律是長期練習的結果。它不可能短時期形成,有壹個從外到內的進程。也就是說,培養孩子的自律,需要依靠規範行為,直到有較高水平的自我調節能力。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其發展特點和行為表現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