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佛祖讓其歷練成佛,便安排他投胎轉世,取其真經,既然是佛祖安排的,取經路上的哪個妖怪,膽敢跟佛祖作對。
唐僧的關系,大唐皇上的拜把子兄弟,大唐還有壹個魏征,大唐皇上是紫薇大帝轉世,魏征更能夢中斬龍王。還有就是唐僧是如來的徒弟,觀音欽點的人員。
唐僧本來就有神仙保護著,六丁六甲就是在天空上看著他,就怕萬壹出意外。還有觀音,唐僧每走壹步,都在她的設計方案中。
誘惑需要。妖怪吃唐僧之前,放出消息,意在誘使唐僧徒弟出救,壹起捉拿,把事情做實,沒有後顧之憂,因為有吃不到唐僧反倒丟掉性命的前車之鑒。現實中,貪官買官賣官、招投標暗箱操作,圖的就是坐收漁利,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保護需要。妖怪獲得獵物,有絕等美食當然要孝敬老妖怪了。現實中,愚蠢的貪官大小通吃,狡猾的汙吏卻會第壹時間打點保護傘,結黨營私,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開脫需要。妖怪為妖處世,也遵循妖道,不能惹怒天庭。現實中,發生了突發事件,為了開脫責任,當事人對上會隱報慌報,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蔽調查組,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磨刀需要。妖怪殺僧,要吃得著,吃得美,還要能長生不老,自然要統籌安排,多方準備。現實中,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心急吃不到熱豆腐就是這個道理,急功近利多壞事,先斬後奏有風險。三思而後行,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知彼知己需要。妖界信息靈通,既然知道吃唐僧的肉會長生不老,當然也知道唐僧幾個徒弟武藝的厲害。長生不老自然不死,但被斬妖除魔必是死。
孫武有壹句經典:“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註意,不是知己知彼。知彼知己比知己知彼技高壹籌,是因為知彼知己可以規避時間差的風險問題。而知己後才去知彼,慢了半拍,若提前亮劍出手,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結果是不同的。
整個西遊記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妖精,這取經也忒容易了。小妖精起不了作用,大妖精早被神仙門打光了。怎麽辦?請神仙助陣。神仙們不便直接出手,就叫坐騎、小仙童們出手。他們個個都能讓孫悟空喝壹壺的,而且個個都能全身而退。可見,神仙們也是在警告孫悟空:妳那點本事,不算什麽!以前猴子大鬧天宮時不出手,都是因為妳有女媧娘娘的蔭庇。大家敬重女媧娘娘,不想為難妳(妳是女媧娘娘的五色石所化,含女媧娘娘之血)。
整個取經工程,其實就是道佛兩爭。玉帝為了勢力均衡,佛教為了東進。實際上是個非常大的工程。